人艰不拆-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

朋友不会死去——我最好的朋友都死了
我曾经希望我的好朋友都死了。然后我一头白发默默握拳:我会替你们报仇的。但是我清醒的意识到,如果人数过多恐怕忙不过来。那么人数暂定几个比较适宜呢?我意识到我得先有很多朋友,然后才可以进行甄别。于是我想,这个事情得有了朋友再说。我不知道是不是别人都看出了这点,我的朋友一直不多,“都”于是就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然后,我发胖了,自然就去想报仇这种事情了。
那么我为什么要替那些假定存在又死去的朋友报仇呢?我希望有人可以帮我当做朋友。
于是乎悖论就是,朋友的离去基本不是死去,而是他们有了新的朋友。
他们自然不需要我的报仇,他们只需要我可以不再把他们当做朋友。
朋友是一个可轻可重的词,我始终觉得 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和 大家都好好的,可大家和我都不是朋友比
前者还温暖一点。
还是轻易就把一个人称为朋友吧,这样他离去的时候你就不会很难过。
《我最好的朋友都死了》说了很多故事,但大部分的问题都在于:我要的朋友不接受我,想和我成为朋友的人呢我觉得又不行。
这样看,朋友是不是有点爱情的意思了?
爱情可以理直气壮得嫉妒,独占,甚至所作所为,朋友这样的话,就是:还想做朋友吗?
再有的情况就是 朋友过期了,朋友化作水了,但其实那样的朋友不还是朋友吗?想不通这一点,朋友何止会越来越少、
还是举一对非常有名的朋友:鲁迅和闰土。
闰土带着自己的小孩来见少爷。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他很知道对方再也不是那个一起吃西瓜的少年。少爷就是少爷,少爷的少爷和自己的孩子就更不能是朋友了。
然后鲁迅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点,他很黯然,因为他发觉他也是那么想的。
朋友的真相就是这样。
《我最好的朋友都死了》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一面冰箱拼出了“我愿意做你的朋友?”
多么美丽的错觉。
然后呢?我们的幸福都是在于错觉,然后我们的幸福都不会久,因为,然后呢?
现在的人喜欢管这个叫做“人艰不拆”;
很久很久以前,管这个叫做“欲说还休”。
前一篇:待写书评十一篇
后一篇:人艰不拆-我所有的朋友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