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w690/620bc2c1td82b29247f63&690
图片说明:开春以来,北京房山区的十渡附近发现有野生猕猴活动,这是记者拍摄的一个现场画面。
冀东猕猴,又“现身”了吗?
刘光生
3月1日,“北京您早”节目播出这样一条新闻:今年开春以来,在房山区的十七渡,发现了一个野生猕猴群!“这是几十年来十渡附近第一次出现猕猴的踪影。”——随着播音员播报,屏幕上出现一段画面:不远的山头上,两只猕猴正蹲在峭壁上东张西望。在这两只猕猴的下方,一群猕猴正在树丛中觅食,数量在十只左右,其中包括两只小猴。
这条新闻让我心头一热,不由联想到近些年有关野生猕猴在北京承德山区“现身”的媒体报道,已经不下七八起。我关注这些猕猴,缘于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冀东猕猴灭绝了吗?》(见《绿色视野》杂志2007年第1期),曾对冀东猕猴的生存状态作过追踪采访。这次猕猴重新露面,自然引起我的兴趣——这些猕猴是不是冀东猕猴?难道冀东猕猴又回来了吗?
冀东猕猴,也叫直隶猕猴——这个名字是1867年一位外国传教士在遵化东陵捕获到猕猴标本后,1870年由法国动物学家米勒
·爱德华鉴别命名的。早在远古时代,冀东一带就有猕猴生活,著名的北京猿人故乡周口店,在出土人类骨骼化石的同时,伴随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就有猕猴化石,这些“猕猴化石”很可能就是后来冀东猕猴的先祖。上百年前,猕猴曾在冀东广泛分布,据史记和很多旧县志记载,当时300多公里长的燕山山脉,从西到东——密云、兴隆、围场、宽城、遵化、迁安、卢龙、抚宁、青龙皆有过冀东猕猴的踪影。只是后来由于人为活动加剧,冀东猕猴的分布区域才逐渐缩小。1950年代以后,冀东猕猴的分布区域仅限于雾灵山周围的几个点位。雾灵山林区方圆八百里,曾是满清入关后建立的皇室陵寝——东陵的后龙宝地,封禁达265年,使那里的生态得到极好的保护。民国四年(1915年)“后龙宝地”开禁后,人们纷纷涌向雾灵山开荒,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猕猴的生存也开始进人窘境。1959—1976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曾先后6次派人到雾灵山脚下的兴隆和遵化调查,上世纪50年代末期尚存200只左右,至1976年仅在河北兴隆茅山三岔口的山上发现4—5只,此后再也没有野生猕猴的音讯。
这次猕猴重新露面,是当地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的结果。人们猜测这些猕猴是当年冀东猕猴的后裔,其中隐含着对冀东猕猴的“偏爱”:冀东猕猴体大毛长,当年它们能在北纬41度9分的承德围场高寒地区生存,高于日本青森猕猴生存的北纬40度7分,可以说是世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生存的极限。从这点讲,冀东猕猴较之其它地方的猕猴,具有特殊的科研价值。企盼这些猕猴是冀东猕猴,也不排除另外两种可能:一是沿着太行山脉迁徙过来的太行猕猴;二是人为引种的结果,或是从人工繁育的种群中逃逸的驯养猴。
在古代,太行山和燕山一样,大部分山脉都有猕猴活动,只是近代由于生态破坏和人为活动,猕猴的分布区域才逐渐收缩。太行猕猴和燕山猕猴,按现在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应同属一个种群——华北亚种。从地理位置看,太行山的纬度比燕山要低,气温相对暖和,较之燕山更有利于猕猴的生存。近些年,太行山封山育林效果明显,猕猴的种群数量增加很快,分布区域不断扩大且向北伸延。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豫西北的济源县发现了太行山最大的野生猕猴种群,总数达2000余只。近年又相继在晋南黄河以北的运城、垣曲、阳城等地的中条山、云梦山及西部的吕梁山发现了猕猴种群,数量在几十至几百只之间。太行山在山西的猕猴分布地,和燕山较为接近。不排除那里的猕猴沿着太行山余脉——诸如北京关沟等地的丛林沟壑,迁徙到燕山的可能。
谈到这些猕猴有可能是附近农民人工饲养,或从公园逃逸的驯养猴时,我想起一件事情:1980年代末,笔者有一次去承德六里坪采访,曾听说当地保护区为了弥补冀东猕猴消失的缺憾,准备从河南、山西等地购进猕猴散养,最后具体实施与否不得而知。
从近年“现身”的猕猴数量看,除北京房山、承德双塔山的种群稍大外,其余都太少。90年代末期,在延庆与怀柔交界的四海、崎峰茶、渤海镇等地发现的猕猴,数量都是一两只;2003年夏天,承德兴隆县青松岭下三岔口村、花园村和六里坪森林公园发现的猕猴,多则三五成群,少则一两只;2004年初,在密云县新城子镇遥桥峪村发现的猕猴,数量也只有三只。
一个物种在一个地方销声匿迹近30年,重新露面后数量只有一两只、五六只、至多十来只,让人怀疑,这少得可怜的几只猴子是怎么延续下来的——野生动物没有一定的种群数量,在野外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另外,野生猕猴是比较怕人的,此次发现的猕猴根本不怕人,甚至到村边活动讨食。2004年初北京密云区新城子镇遥桥峪村发现的那三只猕猴,据说是在春节前夕大大方方、蹦蹦跳跳主动跑进村里的,引出好多村民驻足观看。猕猴不怕人的举动,只有在饲养情况下和长期人工投喂食物才有可能出现。再有,这几次猕猴的“现身”都挺突然,事先附近百姓没有一点反映,一点活动迹象都没有。
上述三种猜测,应该说各有可能,但是也不排除其中两种或三种情况兼具。冀东猕猴的生存历史虽然悠久,但国内却缺少模式标本,科考资料也不多。但愿有关部门能作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早日破解这一猜测的谜底。
http://s11/mw690/620bc2c1td82b2a09760a&690
图片说明:活跃在承德双塔山区附近的猕猴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