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議

大家好。
我是卡车。
前些日子,一部《半泽直树》,凭着职场的勾心斗角和腥风血雨风靡日本,也受到国内追片一族的热捧。关于这片的精彩,网上已经评价甚多,卡车不再赘述,今天单和大家聊聊其中的一个小元素。它是日企中的一项特殊的制度,它贯穿全剧,尤其在第一个故事中地位重要,它就是——「稟議(りんぎ)」。
第一集,半泽直树在牧野精機(まきのせいき)与该公司的社长商量贷款时,就出现了「稟議」的概念。当时,牧野社长坚持自己精益求精的生产理念,即使更换贷款银行,也不愿意改变自己手工生产的传统,打动了半泽,但是限于银行的规定他无法当场做决定,因此他对社长说「バンカーとしてここですぐに融資のお約束はできない決まりです 稟議が通るまでは」(作为一个银行职员,我肯定无法立刻承诺可以给您贷款,必须通过公司的禀议)。
http://s7/mw690/001NjS7pgy6EosW6AIe36&690
“禀(bing)”,在古汉语中意为“报告”,如禀告、禀报等,《三国演义》:“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禀”加上“议”,就成了自下而上汇报,且带有讨论研究的性质,这也就是「稟議」的核心所在。「稟議」是日本组织或企业特有的一种集体决策制度,一般由基层提出设想,并制订政策方案,逐级呈报,逐级审议,最后由最高决策者拍板定案。这种制度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稟議書」,它通常是一份表格式的方案,通过审核的「稟議書」上面盖满了密密麻麻各级部门负责人的印章或签字。下图是日本通商产业省昭和39年(1964年)的一份「稟議書」档案照片(点击看大图),可以一览「稟議」的全过程。
http://s3/mw690/001NjS7pgy6EosZ3JrIa2&690
小到起草文书的人,大到通商产业大臣,都会在上面留下图章
在半泽直树的中文字幕中,字幕组将「稟議」翻译成“会签”(大家共同签字),也是很形象的。东京中央银行大阪西分行长为了贷款业绩和个人私欲,不顾半泽的反对,坚持给不良企业西大阪スチール贷款,他当时手上拿的就是一份用于贷款的「稟議書」(大家可以看下面这张图),只不过他是在半泽还未同意的情况下直接予以批准的,不能算是一次完整的「稟議」过程。
http://s16/mw690/001NjS7pgy6Eot3bxmv2f&690
绝大多数日本企业至今仍坚持「稟議」制度,虽然外界看来似乎有些墨守成规,甚至给人缺乏效率的感觉,但这一制度其实有着特别的优势。
首先是提高效率。有的人一听觉得奇怪,「稟議」中的一份文书反复流转兜圈子,怎么会有效率呢?表面上确实如此,但一件事情,要多方知晓情况,提出意见,分头落实,往往需要开会研究,通过书面流转的方式压缩了大量开会的时间。事实上,日企中每天有大量的文案在进行「稟議」,大量的事项在同步推动,工作效率并不低。
第二个好处是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稟議」往往是由下至上的,基层部门要动脑子、出主意、提方案、想办法,上一级再给予修改、完善、执行,这与由上至下一味的派任务相比,大大提升了基层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第三个优势是最重要的,「稟議」的结果执行力量巨大无比,而且迅雷不及掩耳。「稟議」本质是一种集体决策,虽然过程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各个部门对「稟議」事项都了如指掌、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减少盲目性、主观性,增强了科学性、客观性。由于决策者本身就是决策的执行人,所以一旦做出决策,就可以很顺利地执行。
以前有个笑话,说美国人在与日本企业打交道,有两点最头痛:一是日本人在制定决策时慢条斯理,反复研究,让美国人等得心急火燎;二是日本人一旦执行决策就雷厉风行、神速无比,让美国人措手不及。这正是「稟議」的威力所在。
更多日本企业文化,请光临樱花国际日语。
更多资讯,请浏览樱花国际日语官方微博与我们互动交流:http://t.sina.com.cn/1644909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