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幽默重情流沙河
(2011-05-05 11:10:19)
标签:
文文青海湖下半月刊胶州兰晋梅文化 |
分类: 散文天地 |
幽默重情流沙河
文 文
流沙河曾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求学,历任《川西农民报》和四川省文联编辑,金堂县文化馆馆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第七届全委会名誉委员。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农村夜曲》、《告别火星》、《游踪》、《独唱》、《故园别》、《流沙河诗集》,诗论《余光中100首》、《流沙河诗话》、《隔海说诗》、《台湾诗人十二家》、《写诗十二课》、《十二象》,散文集《流沙河近作》、《流沙河短文》、《流沙河随笔》、《锯齿啮痕录》、《书鱼知小》、《南窗笑笑录》,短篇小说集《窗》,经典解读《庄子现代版》等。流沙河的诗歌含有深厚真挚的感情,构思奇巧,展现了他的渊博学识与创作激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善于将古典诗词、民歌、新诗的精华融于自己的诗作中。他的散文和随笔的思想蕴涵与艺术风格独具匠心,给人颇多启迪。
流沙河这个人十分幽默,他的幽默与众不同,非常有魅力与特色,不仅仅是言行有趣而意味深长,而且能充分凸显他的气质、人格、智慧、真挚与坦率。他在《流沙河近作》的自述中这样写道:“瘦如猴,直似葱。细颈项,响喉咙。眼虽瞀,耳尚聪。能游水,怕吹风。浅含笑,深鞠躬。性情怪,世故通。植过棉,做过工。未享福,总招凶。不务实,老谈空。改恶行,求善终。”他的自述充分体现了流沙河独具特色的幽默,令人叹服。他的这种幽默,在《这家伙》一文中俯拾即是:“这家伙瘦得像一条老豇豆悬摇在秋风里。别可怜他,他精神好得很,一天到晚信口雌黄,废话特多。他那鸟嘴1957年就惹过祸了,至今不肯自噤。自我表现嘛,不到黄河心不死
2010年4月17日,流沙河在扬州八怪纪念馆读罢镌刻在红木板壁上的介绍文字,面带笑容地对该馆工作人员说:“你们很不简单,这么长一篇介绍,只错了一个字!”(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膺”,误为“赝”)这就是具有流沙河特色的幽默,由此可知他具有渊博的学识,并且真诚直爽,敢于打破情面,一针见血地指明美中不足。
流沙河是十分重情之人,并且非常重视感恩。他认为“感恩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一些人之所以遭遇不幸就走极端,报复社会,是因为人与人之间表达太少,感恩太少,如果大家都大方地将感恩之情表达,或许就没有如此多的人走极端了”。上世纪80年代,雅安地区文化局曾邀请流沙河到雅安举办文学讲座,笔者作为文学青年,有幸聆听了流沙河讲课。讲课期间,笔者听说流沙河牙龈发炎,便主动将两小袋治疗此病效果较好的牛黄解毒片给他送去,他接过牛黄解毒片,面带微笑,感激不已。笔者当时就觉得流沙河是非常重情、善于感恩之人,至今眼前还时常浮现他当时的笑容。
195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吴小武(笔名萧也牧)曾到四川省文联组稿,叫流沙河把已发表的短篇小说收编成集,交给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就是195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窗》。此后,重情的流沙河为了感恩,曾深情地写下《惭忆萧也牧》一文。
高虹是流沙河的好友,1966年3月,潦倒的流沙河即将被遣送回原籍金堂县监督管制,特地向高虹道别,高虹引《周易》宽慰流沙河,并把他送到黄瓦街口一株古柳下,悲叹道:“你是读书人啊,活在清朝年间,月月还能领到二两银子做膏火费,够吃饭了,也就不会弄去做苦役了。”重情的流沙河每当忆起当年与高虹道别的情景,就心生暖意,为了感恩,他曾为高虹的散文集《绝版少城》写序,在序中追忆了他与高虹的这段感人的友情。
流沙河的重情,还表现在他为“魅力丝”小理发店的题字上。流沙河从来不进装修得富丽堂皇的理发店理发,觉得在这样的理发店理发浑身不自在,他总爱到简朴的小理发店理发,坐在那里理发才觉得舒服、自由、自在。因此,流沙河最近十几年一直在成都红星路附近的惜字宫南街的一家名叫“魅力丝”的简朴而狭窄的小理发店理发,并与店主杨三洪成为朋友。2009年的一天,很想收藏流沙河笔迹的杨三洪对流沙河说:“流老师,您能为我写一幅字吗?”流沙河欣然同意,并于2009年大年初一为“魅力丝”理发店写下了“美我仪容”的横幅,装裱好后大年初二亲自将横幅送到店主手上。虽说这幅字价值不菲,但流沙河未收分文。此后他去这家理发店理发,理发费照付,未享受一分钱的优惠。
四川省文联《四川文艺界》原编辑部主任李伍丁是流沙河的挚友,二人聊天经常通宵达旦,探讨文学创作等话题。2009年11月5日早上6时许,李伍丁病逝,当天上午10时许,灵堂尚未搭好,流沙河就来到李伍丁家吊唁亡友,他是为李伍丁送行第一人,由此可知流沙河是多么重情!
流沙河幽默重情的美德不仅值得称颂,而且值得我们发扬光大。人们具有了这种美德,才会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并且保持好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