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涤纶碱减量的目的

(2019-04-12 16:56:57)
分类: 纺织专业
涤纶减碱量处理目的和原理
     涤纶分子由于主链上含有苯环,从而使大分子链旋转困难,分子柔顺性差。同时苯核与羰基平面几乎平行于纤维轴,使之具有较高的几何规整性,因而分子间作用力强,分子排列紧密,纺丝后取向度和结晶性高,纤维弹性模量高,手感硬,刚性大,悬垂性差。
     若将涤纶放置于热碱液中,利用碱对酯键的水解作用,可将涤纶大分子逐步打断。由于涤纶分子结构紧密,纤维吸湿性差而难以膨化,从而使高浓度高黏度碱液难以渗入纤维分子内部,因而碱的这种水解作用只能从纤维表面开始,而后逐渐向纤维内部渗透,纤维表面出现坑穴,同时,使纤维表面腐蚀组织松弛,纤维本身重量随之减少,使织物弯曲及剪切特性发生明显变化,从而获得真丝绸般的柔软手感、柔和光泽和较好的悬垂性和保水性,滑爽而富有弹性。因此,涤纶碱减量加工是仿真丝绸的关键工艺之一,而加工时如何有效地控制减量率,使织物表面呈均匀的减量状态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涤纶碱处理后,纤维表面发生剥蚀,从而使纤维变细,重量减轻。碱处理使纤维重量减少的比率
称为减量率,其公式表示如下:
减量率=(减量后重量-减量前重量)/减量前重量

理论减量率可通过涤纶与碱的反应方程求得,但它与实际减量率有差异。
(2)涤纶碱减量加工设备及工艺
① 间歇式碱减量加工
(A) 精练槽。精练槽为长方形练桶,生产时一般以五只练桶为组。
精练槽减量加的优点是投资低,产量高,成本低,张力小,减量率易控制,强力损伤小,适宜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但缺点是劳动强度大,各工艺参数随机性大,减量均匀性差,重现性差。精练槽减量的工
艺流程为:
坯绸准备→精练→预热定形→S 码或圈码→钉襻→浸渍碱减量处理(95~98℃)→80℃热水洗→60℃热
水洗→冷水洗→酸中和→水洗→脱水→烘于。
碱减量时工艺处方:NaOH 3~10g/L,促进剂 0.5~1.5g/L。
(B) 常压溢流减量机。此设备是在常压下绳状运转,在织物定形后进行。其张力低,减量率易控制。
残液由吸泵吸收至箱顶高位槽内贮存,织物易清洗,残液可利用,产品风格优于溢流喷射染色机,但易出
现直皱印。其操作类似于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所不同的是它不需高压。
由于是常压下进行,因而工艺条件和配方类似于练槽,浴比较练槽低。此类设备加工的关键是精确控制碱液浓度、工艺温度、时间及布速,以提高碱量率的均匀性和重现性。
(C) 高温高压喷射滥流染色机。此类设备适用于绉类、乔其纱织物加工。该类设备张力低、温度高、
碱反应完全、适应性广,可精练去绉后直接减量,强捻织物松弛效果明显。
高温高压喷射溢流染色机碱减量时,其碱用量视织物减量率而定。由于减量温度高,时间又较长,因而减量较为充分,所以其碱用量略大于理沦用量。如果工艺处方、温度及时间配合合理,则实际碱用量与
理论用量最多相差 l%。涤纶仿真丝织物的减量率—般控制在 15%~20%左右,所以实际生产的碱用量宜控制在 7%~9%(按织物重量),上述用碱量是在加入促进剂情况的情况下的用量,如不加促进剂,则用碱量需提高,但一般不宜超过 30%。加促进剂情况下,用碱量应低于 9%,至烧碱反应完,即使温度高,间再长,也不会发生过度减量而损坏纤维,而且此时不会涉及涤纶内部结晶区的水解。然而促进剂的加入,对产品质量弊大于利。所以,薄型织物在高温高压碱减量时一般是不加促进剂的,而中厚型织物,则往社需要加促进剂。
该类设备减量,往往根据织物装载容量的多少和设备类型,选择浴比在 1:(10~20)左右。但对低浴比高温高压染色机,则可采用更低浴比。如日本 Onomdri 公司的 KSSPD—D6—2AL6 型,浴比可控制在 1:
8.5;立信 MK 型浴比为 1:(7~8);气流式染色机更低,最低为 1:3。
这类设备加工的关键在碱浓度的控制,否则减量率就难以控制。
② 连续式碱减量加工 连续式碱减量适合批量性连续化大生产,产量高,操作方便,减量均匀,但一次性投入碱量大,存在运转中碱浓度控制及涤纶水解物过滤去除困难等问题,且加工时织物张力大,因而不甚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织物风格不及间歇式减量。
连续式减量设备是大型设备,目前主要有意大利的 Debaca,日本小野森的 M 型、荷兰 Brugman 的Holland。这类设备都由浸轧、汽蒸、水洗单元组成,其压力、汽蒸温度、碱浓度等技术参数均自动控制,十分稳定。最新的 Debaca 连续减量机已降低了张力,在加工薄型绉织物时也不产生伸长,可保持织物原风格,但产量较低。
连续式碱减量工艺流程为:
缝头进布→浸轧碱液→汽蒸→热水洗→皂洗→水洗→中和→水洗。
一般连续减量碱浓度较高,为 21.55%~30%,即 0.27~0.4 kg/L,蒸箱温度 110~130℃,织物运
行速度约 18~20m/min。
连续减量也可采用轧一烘碱工艺。推荐工艺如下:浸轧烧碱液 16%,渗透剂 Leonil MC 或 TF—107 2g
/L,轧液率 40%~50%;辊筒烘燥温度为 125~130℃,烘燥时间为 30~60min,然后进入无张力平洗机
热水、冷水冲洗,再用醋酸中和,水洗脱水,于 150℃下拉幅机超慢烘干。
5、增白
涤纶织物增白加工,传统的采用 DT 增白剂。DT 增白剂是一只具有苯并噁唑结构的杂环乙烯(撑)类增
白剂,但其性能不太理想,而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推出的双(苯乙烯基)苯衍生物型荧光增白剂如 PSCPS、
Blankophor ER 具有强度高、色光鲜艳洁白、耐高温、不易升华、不易泛黄、耐漂等特点,因而加工质量
较理想。涤纶荧光增白剂增白一般采用两种工艺。
(1)热熔法 该法是织物浸轧增白液并烘干,然后热熔或定形(180~200℃,30~60s)。增白剂用量
DT 较高,而 CPS 和 ER 用量较低,CPS—1 约为 DT 的(1/10)~(1/12)。CPS 和 ER 在高温段白度改变较小,
而 DT 在 180℃以上随温度的提高而白度降低;190℃热熔时,50s 后,DT 白度有较大幅度降低。
(2)高温高压法 此法是将织物置于高温高压染色机的增白液中、于 125~130℃处理 20~30min。
增白剂用量 DT 在 1%~4%之间,而 CPS 和 ER 用量较低,CPS 一般为 DT 的(1/10)~(1/12)。
(二)新合纤前处理工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嫉妒多可怕
后一篇:珍惜一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