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游客的凝视》读书笔记
(2018-09-25 12:17:37)
标签:
读书笔记游客旅游社会学装逼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游客的凝视》是分析旅游的一本社会学书籍。
一、旅游是如何在现代社会流行起来的
现代社会把工作和旅游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要判断一个人是否现代,就是看他是否经常旅游。而现代社会的旅行本身,其实也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公路、铁路等公共交通系统的普及,更重要的是,有规律、有薪酬的工作是人们得以旅行的前提,旅行带来的放松则能帮助人们更高效地投入下一段工作。而且,旅行是中产阶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一个中产家庭必须有住房和汽车一样,他们还必须有每年至少一次的旅行。这种旅行预设好了日程,你知道要住在几星级的酒店、吃什么样的饭馆,不久后便会回到家中躺在你熟悉的床上睡一觉准备明天上班。
二、现代旅游的特点
1、与日常生活分开
旅游让不同于日常所见的景物刺激自己的感官,并作出一些越轨行为(乱花钱、蹦极、跳伞、和你新认识的恋人到旅游地开房)。于是,旅行是由日常生活划定范围的。
例如,休闲海滩的一大特质是“中介迷离(liminal
zone)”,可暂时逃离日常生活模式和步调。此外中介迷离地带还带有狂欢的特质:沙滩上嘈杂喧闹,人山人海,充满着意想不到的社会混合(social
mixing),而平日严守我的道德规范和社会阶序,在此通通被颠覆、倒转。
2、不要忘了拍照
相片可以启动想象的移动,无形中给游客设定了观看的框架,还可以让游客的凝视保留的更久一些。
几乎所有旅行者都将照相视为旅行的重要环节。在大众传媒越来越先进的今天,实地到达旅行地拍照其实已经没有多大价值,电视和网络上可以看得更清楚,但旅行者仍然坚持到实地去,把他早就在屏幕或印刷品上看到过的景物再用相机拍下来一次,好像这是他的一项义务。在巴黎塞纳河边拍到情侣亲吻,这就是“浪漫之都”,在纽约时代广场拍到密集的霓虹灯,这就是“欲望都市”。摄影本就不是一种客观记录的工具,拍到什么取决于拍摄者的选择,而旅行者的照片几乎千篇一律的作出同一种选择,在Google
Earth这类可以看到照片地理位置的软件上可以看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面积幅员辽阔,但照片却都集中在那么几个点上。
3、最重要的是炫耀
关于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按照保罗·福塞尔的说法,每个阶层都希望把自己捯饬成更高一个阶层的样子,只花钱不挣钱的旅行活动,在前现代时期是精英阶层才玩的起的,而工业社会之后,旅行就被中产阶级模仿了去,证明自己不仅有钱而且还有闲,旅行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度假是一种炫耀性消费,游客的身份地位取决于他打算在哪个景点停留,而景点的选择又取决于究竟哪些人也前往当地。旅游景点究竟有多少魅力,以及它在所谓“度假胜地阶序”中的位置与排行,要看它能吸引多少人前来,更重要的是,去那里度假的是哪些人。
最炫耀的就是浪漫式凝视,附近没有其他旅客。
4、旅游=寻找符号
特定的自然景观或者人文建筑,必须神圣化才能成为旅游景点。毕竟,最终的旅游活动就是朝圣。
独一无二,特定的标志,博物馆都可以神圣化。
旅行者都是符号专家——什么样的景物象征着什么民族特征、标志着什么历史事件、体现了什么独特价值,他们已经通过旅行指南和广告烂熟于心,然后便按图索骥,到旅行地把它们一个个找出来,就像信徒们完成朝圣任务一样。而旅游业的责任就是在旅行地建构这些符号和场景,并在传媒中把这些专有的旅行话语呈现给公众,最后再为把游客装到生产线上迅速完成这一套景点的到此一游。这样一个旅行地其实是一个旅游业和旅行者合作制造的幻影,而当地真实的环境只是个道具罢了。
5、想象是旅游的真谛
真实的景物,不仅旅游业不希望旅行者看到,甚至旅行者自己也未必愿意看到——他只是来满足自己对旅行地的想象的,不是来探索真相的。旅行者不想知道乡村田园风光景区之外是粗制滥造的小洋楼、垃圾堵塞的河流、废弃的学校、被工业化破坏的农村传统社会体系,旅行者不想知道古城文化风景区之外是贫困拥挤的棚户区、遭到强拆的老街、售卖美式快餐放映好莱坞大片的商业区……
当前的消费行为确实牵涉到想象,在脑海中幻想寻欢作乐的过程,在这方面,观光旅游绝对是最典型的个案,因为观光旅游必须编织白日梦,期待自己能亲身体验平日接触不到的新奇事物。只不过,白日梦绝非凭空出现、无中生有,而是需要通过广告和媒体创造的一组符号才可编织,而且多半跟复杂的社会效仿有关。
也就是说旅游广告帮助消费者编织白日梦,从而刺激消费。
在西方社会里,旅馆给与人心醉神迷的感觉。旅客近乎性、浪漫和冒险的同义词。在大众文化中,总会让人联想到间谍,恋人,暗中碰面,蜜月、非法幽会。
6、一部分旅行者是不满意依赖于导游和成熟旅游点的大众式旅游的,他们希望到未被完全开发的地方去,独自体验“原生态”的景物,但杯具的是,这些旅行者们的口耳相传最终会使那里变成一个游客拥挤、开发过度的传统旅游点。
体验经济的核心概念是,服务不该只有“服务”,以为消费者日益追求刺激,很快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所以,服务应当要好玩又难忘,是“经历一段期间”的“体验”。Pine
和
Gilmore1999年创造了“体验经济”一词,并认为当今的消费市场已经从服务经济变成体验经济。若要赚取利润,必须上演、实现一段难忘、刺激、引人入胜的体验,而不是消费者一有需求,就尽可能提供廉价的服务。换句话说,主导权改由消费者掌握,他们渴望特别的服务...旅游业长久以来一直用“性”来营销旅游产品。在
三、成为新圣经的旅游指南
人们普遍有收集癖
面对未知事物时过于依赖专家的偏好,所以游客错把旅游手册上的东西当做最重要的事情。
前一篇:【原创】《穿过迷雾》读书笔记
后一篇:【原创】《金融心理学》读书笔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