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仅存的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都在山西,一座在平顺,一座在芮城,另外两座在五台山。最早发现,规模最大的就是五台山的佛光寺。
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从县城的汽车站可以坐公交车到豆村,然后打黑车20元到佛光寺。最好和司机谈好过1个小时来返程接送,不然寺庙附近很荒凉,看完寺庙找不到车不好回去。
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寺庙的正门,人烟稀少,我去的时候正好有个旅行团离开,庙里几乎都没有游客。http://s12/mw690/001Njnt5zy6JE7dmfVxeb&690
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寺宇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坐东向西。寺内唐代木构大殿、彩塑、壁画、墨书题记、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经幢等,都是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口有个老大娘,一直在兜售鞋垫之类的东西。
http://s3/mw690/001Njnt5zy6JE7fyg02c2&690
进门之后,就能看到松树掩映下的东大殿。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山名刹,寺名屡见于传记。见于敦煌壁画上的唐中叶绘制的五台山图,佛光寺就居显要地位。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法,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宣宗复法,大中十一年(857)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金代于寺内前院两侧建文殊、普贤二殿。元代补修殿顶,添配脊兽;明清重建天王殿、伽兰殿、香风花雨楼、关帝殿、万善堂等;清末普贤殿焚毁;民国初年增筑窑洞和南北厢房,始成今日规模。
http://s16/mw690/001Njnt5zy6JE7ihujl5f&690
右手边(寺庙的南边)是伽兰殿、明朝时候修建的,没什么看头。
http://s10/mw690/001Njnt5zy6JE7k3ADve9&690
往前走就是唐朝时期的石头经幡,唐乾符四年(877)造,总高
4.9米。
http://s2/mw690/001Njnt5zy6JE7miyCB51&690
左手边是金朝时期的文殊殿,五台山毕竟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啊,所以保存了下来,它对面原来还有个普贤殿,清末烧掉了。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1953年又进行了补修。此殿梁架使用了粗长的木材,两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减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内空间。http://s5/mw690/001Njnt5zy6JE7ophNq94&690
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两旁为胁侍菩萨。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的彩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这些塑像和壁画,都在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重新装绘过。
http://s15/mw690/001Njnt5zy6JE8y1GJE4e&690
看完文殊殿,继续往前走,就是佛光寺的东大殿。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现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
http://s3/mw690/001Njnt5zy6JE7r4RDs92&690
中间会经过一片民国时期修建的厢房。原先这里是普贤殿,清末被烧毁了。
http://s8/mw690/001Njnt5zy6JE7tAHvp97&690
东大殿在一个台子上,台阶非常陡峭。
http://s4/mw690/001Njnt5zy6JE7wn94L33&690
站在东大殿的台阶上看下面整个寺庙,绿化的不错。实际上,从寺庙出来,附近也仅是松树,这一片的整个的绿化都不错。
http://s12/mw690/001Njnt5zy6JE7zbBHl8b&690
http://s13/mw690/001Njnt5zy6JE7Dtzac2c&690
上了东大殿前的台阶,抬头就是东大殿的匾额:佛光真容禅寺。
http://s3/mw690/001Njnt5zy6JE7HaUBsf2&690
唐朝的建筑据说屋檐斗拱都很突出。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殿身与屋顶之间的斗拱硕大,在整个立面中的尺度感和重量感因而特别突出,具有很好的结构作用和装饰效果。http://s12/mw690/001Njnt5zy6JE7JTjOb2b&690
网上的数据说斗拱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点九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我原先的确是没有看到类似的建筑。
http://s8/mw690/001Njnt5zy6JE8n9SGHd7&690
东大殿是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建成的。东大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同时,大殿架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此外,大殿的屋顶比较平缓,且用每块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二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不过没法用相机拍摄上。
http://s12/mw690/001Njnt5zy6JE8peaQH8b&690
铜钟好像年头也很久了。
http://s3/mw690/001Njnt5zy6JE7LJuBca2&690
东大殿前面的石幡也是唐朝时期的,立于唐大中十一年,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可相印证,是该殿建造年代之依据。
http://s14/mw690/001Njnt5zy6JE7NRTjf8d&690
大殿里面不能拍照,只能在门口凑合拍一张。东大殿内的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其中,释迦牟尼怫、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金刚等塑像三十三尊,高一点九五米至五点三米不等。另有两尊塑像,一尊是建殿施主宁公遇的,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的。此外,大殿西侧和后部,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二百九十六尊。这些罗汉像原为五百尊,1954年因雨水冲蚀,被倒塌的后墙压坏了一部分。
东大殿的墙壁上,还有唐代壁画十余平方米(我比较怀疑,因为我问看大门的老头,他说只有一小幅),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都很细腻。大殿的左右四根梁下,还有不少唐朝人留下的题记。“敕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功得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等,字迹非常清楚,是珍贵的唐人墨迹。彩塑进去就能看到,壁画比较确认是唐朝时期的我只看到了一幅,大约0.25平米左右吧。它在‘中楣’——过梁上边和斗拱之间的膏泥部分,上面画着一个菩萨和他的侍从,据说是敦煌石窟以外的中国本土唯一现存的唐代壁画。梁下的墨迹有些不太清楚,里面照明还是不太好。
http://s1/mw690/001Njnt5zy6JE7PStQA50&69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在大殿门板后面发现了唐朝人游览佛光寺的留言。可见,这大门当为唐代遗物。由此推断,这具有一干一百多年历史的门板,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大门了。
http://s6/mw690/001Njnt5zy6JE7RWdpz85&690
http://s12/mw690/001Njnt5zy6JE7ayEht0b&690
大殿的北侧有些坍塌,支了些木头柱子顶在屋檐下。
http://s13/mw690/001Njnt5zy6JE8lj4As1c&690
大殿的南侧还有座白塔,下层空心,西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这就是寺僧们所说的初祖禅师塔,即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代会昌五年灭法,佛光寺被毁时留下的唯一建筑物。这是全国仅存的北魏时期的两座古塔之一,更显珍贵。
http://s2/mw690/001Njnt5zy6JE8rzsmR11&690
白塔旁边也有个石幡。
http://s12/mw690/001Njnt5zy6JE8tOlAveb&690
佛光寺由梁思成夫妇发现。唐代建筑艺术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次高峰,在建筑历史研究上有重大意义。可是由于年代久远、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建筑物的保存极为艰难。日本人曾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但梁思成始终有一个信念,相信国内肯定还有唐代的木构建筑存在。他偶然看到了一本画册《敦煌石窟图录》,这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石窟实地拍摄的。在这本书中,他看到11号洞中有一张唐代壁画“五台山图”,绘制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并指出了每座寺庙的名字。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寺”,这让梁思成看到了发现唐代建筑的希望。
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带着助手莫宗江、纪玉堂动身前往五台山,这是他们第3次前往山西寻找古建筑了。而就在当时,他们的状况并不好:梁思成拖着一条伤腿,林徽因患着肺病。1937年6月26日,从清晨走到黄昏时分,梁思成、林徽因一行来到台怀镇西南两百余公里的豆村。转过山道,他们远远望见一个隐藏在连绵山峦下的古寺。当年的古寺早已香客冷清,荒凉破败,看守寺院的只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僧和一位年幼的哑巴弟子。当老僧明白造访者的来意后,佛光寺寂寞多年的山门,便为这几位神秘的远方客人敞开了。
梁思成进入寺院,看到出檐深远的大殿,一眼就断定这是一座比他们以前所见的更古老建筑。大殿内的景象让梁思成和林徽因惊讶不已。梁思成是这样描述他们的初到佛光寺的印象的:“寺院是建在山边一处很高的台地上,面对着前面的天井,周围有三十棵很老的松树。它是一座很雄伟的建筑物。总共只有一层高,它有巨大、坚固和简洁的斗拱,超长的屋檐,一眼就能看出其年代之久远。但它能比我们前此所发现的最老的木建筑还要老吗?“那高大的门登时就给我们打开了。里面宽有七跨,在昏暗中显得更加辉煌无比。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有一尊菩萨的坐像,他的侍者们环他而立,有如一座仙林。在平台左端,坐着一个真人大小的着便装的女人,在仙人丛中显得非常渺小猥琐。和尚们告诉我们,她就是篡位的武后。整个塑像群,尽管由于最近的装修而显得色彩鲜艳,无疑是晚唐时期的作品。但如果泥塑像是未经毁坏的原物,那么庇荫它的房屋必定也是原来的唐构因为重修房子必定会损坏里面的一切。 http://s2/mw690/001Njnt5zy6JE8vT6k9b1&690
“第二天开始了仔细的调查。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础都细看过了。无论是单个或总体,它们都明白无误地显示了晚唐时期的特征。但是我的最大惊喜是当我们爬进藻井上面的黑暗空间时产生的。我在那里看到了一种屋顶架构,其做法据我所知只有在唐代绘画中才有。使用双‘主椽’(借用现代屋顶架的术语),而不用‘王柱’,这和后世中国建筑的做法全然不同,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个‘阁楼’里住着好几千只蝙蝠,它们聚集在脊檩上边,就像厚厚的一层鱼子酱一样,这就使我无法找到在上面可能写着的日期。除此之外,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吃蝙蝠血的臭虫。我们站着的顶棚上部覆盖着厚厚的一层尘土,可能是几百年来积存的,不时还有蝙蝠的小尸体横陈其间。我们戴着厚厚的口罩掩盖口鼻,在完全的黑暗和难耐的秽气中好几个小时地测量、画图和用闪光灯照相。当我们终于从屋檐下钻出来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发现在背包里爬满了千百只臭虫。我们自己也被咬得很厉害。可是我们的发现的重要性和意外收获,使得这些日子成为我多年来寻找古建筑中最快乐的时光。原先大厅的墙上一定都有壁画。但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建筑的壁画部分是‘中楣’——过梁上边和斗拱之间的膏泥部分。各部分的中楣绘画水平各异、而且显然是不同时期的作品。有一幅带花边的画着一些菩萨,注明的日期相当于公元1122年。旁边还有一幅,画着一个菩萨和他的侍从,在日期上肯定更古老,艺术价值也更高。这一幅和敦煌石窟壁画的相似性是最惊人的。它除了唐朝之外不可能是其它时期的作品。尽管只是一小块墙皮,又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但这是我所知道的在敦煌石窟以外的中国本土唯一现存的唐代壁画。
“我们在大厅里工作的第三天,我妻子在一根粱的根部下面注意到有中国墨的很淡的字迹。这个发现对我们大家的影响有如电击一般。没有比实际写在庙的梁上或刻在石头上的日期更让人欢喜的东西了。那富丽堂皇的唐代建筑已在面前——但我怎样报道它的建造日期呢?唐朝从618年一直延续到906年。现在这带有淡淡字迹的木头即将提供给我盼望已久的答案。当我们大家忙着想办法在佛像群中搭起脚手架以便清洗梁柱和就近审视题字时,我妻子径直去工作了。她把头尽量往后仰,从下边各个不同角度尽力辨识梁上的文字。经过这样的一番艰苦努力,她认出一些隐约的人名,还带有长长的唐朝官职。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右边的那根梁上,当时依稀可辨的是:‘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
“施主是个女的!这位年轻的建筑学家本身是个女人,将成为第一个发现中国最希奇的古庙的人,而该庙的施主竟然也是个女人,显然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她生怕会由于生动的幻觉而误识了不易辨识的字。但她记得她在外面台阶前经幢石柱上看到过类似的带官职的人名。她离开大殿,想去核实她在石柱上看到过的刻字。她大喜过望地发现,除了一大串官名以外,石柱上赫然写着同样的句子:’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石柱上刻的年代是’唐大中十一年’,相当于公元857年。
“于是我们明白了:那个身着便装、谦恭地坐在平合一端的女人,并不是像和尚们说的是‘武后’,而正是施主宁公遇夫人本人。“假定经幢石柱是在大殿建成后不久就竖起的,整个建筑的日期就可以近似地确定。这比在此以前发现的最古的木结构还要早一百二十七年。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建筑。不仅如此,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朝的绘画、唐朝的书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筑。个别他说,它们是稀世之珍,但加在一起它们就是独一无二的。”
只可惜,战争很快爆发,1937年7月9日,《北平晨报》上登出梁思成发现唐代建筑寺院的消息的同时,还报道了“七·七事变”的消息。国难当前,这一中国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发现,顿时显得无足轻重。直到1961年,佛光寺才和敦煌千佛洞、北京天安门、故宫等一起被列为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5/mw690/001Njnt5zy6JE8iTbgW2e&690
整体而言,东大殿保存的非常好,可看的东西不少。如果对建筑和历史非常感兴趣的人如果有机会到五台山玩的话,值得抽时间来一趟这里,当然,最好包车往返,方便些。
最后还是要探讨下佛光寺为什么能保存下来。1942年至1944年,梁思成在四川南溪县李庄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在书中关于佛光寺他写道:“唐代木构之得保存至今,而年代确实可考者,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一处而已。寺于唐代为五台大刹之一,见于敦煌壁画五台山图,榜曰‘大佛光之寺’。其位置在南台之外为后世朝山者所罕至,烟火冷落,寺极贫寒,因而得幸免重建之厄。”实际上,佛光寺极为偏远,比南禅寺还偏僻,南禅寺离东冶镇只有几公里,东冶镇现在是五台县到太原的必经之路,而佛光寺附近的豆村现在去五台县城都要翻一座山,走半个小时以上,非常的偏远,所以才能把这种唐朝建筑保存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