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统编三上习作单元《搭船的鸟》文本教学解读与教学活动设计

标签:
转载 |
http://s14/mw690/001gL5Ykzy7okRmgxyJ2d&690
文本教学解读
雨后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平缓的流水,悠闲的船夫,这是课文《搭船的鸟》的写作背景。短文以一个儿童的身份,写他眼中的翠鸟,语言浅近、朴素,文风恬淡、清新。“搭”乃“乘、坐”之意,可以搭船、搭车、搭飞机……搭的对象众多,可主体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但本文搭船的主体却是一只小鸟,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赋予鸟儿以人性和灵性,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让读者感悟到人和动物相处的融洽与和谐。
本文文字浅显,对于有着一定阅读经验的三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太难。但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选文是以服务习作指导为主要目的。因此,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本文教学目标应指向习作指导,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内容的同时,了解并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的方法,进而为习作奠定基础。
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三个自然段从三个不同角度展开,而写作策略亦各不相同。第二自然段从静态角度描写翠鸟色彩之美;第三自然段以四个连续的问句述说作者的遐想,充满无限童趣;第四自然段则从动态角度写翠鸟捕鱼,突出动作之快,连续动作的描写体现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写作功底。
写作角度不同,教学策略亦应有所区别。教学第二自然段,建议在接触文本之前,通过对翠鸟图像的观察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其色彩之美,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再通过原文对照,发现文本描写的精妙。教学第三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展开遐想,并用一两句话完整的表达出来,再将几个学生的遐想连起来说一段完整的话,以体会连续问句带来的冲击力与语言表达效果。第四自然教学可将微视频引入课堂,用动态的视频再现文本,一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迅速,二是初步学习作者描写连续动作的方法。
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只有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11个,与全册课文相比偏少。会认的生字中“父”字平时接触颇多,没有认读障碍;“篷”可以用形声字识字法,以“逢”引导识记字音,以竹字头帮助理解字义;“鹦鹉”两字可用字族识字的方法,在用形声字识字法认读、识记这两个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学习带有鸟字旁的生字,以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舱、嘴、翠”笔画较多,应做重点指导,教学时可用微课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扩大课堂容量;“搭、沙、消、漂”四个字均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可只做一般性指导。“父、啦、夫、吞”四个字结构简单,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课文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作者的描写想像课文描绘的画面和场景。
3.紧扣关键词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形、动作的方法。
4.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积极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建议第一课时完成板块一至三,第二课时完成板块四和五。
教学过程:
板块一“搭”字入手,整体感知
1.读题激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字——教师板书“搭”
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吗?是如何认识的?
预设1:与认识的“塔”字十分相似;
预设2:和父母旅游经常搭车、搭船,所以认识了“搭”字。
(2)师引:你真棒,不仅认识字,还会给字组词——搭车、搭船,你能带大家读一读字词吗?
引申: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完整的话吗?
总结:从刚才大家的说话中,我们发现无论搭车还是搭船,主人公一般都是人,可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一个搭船的特殊乘客,那是一只鸟。
教师板书,齐读课题。
(3)教师:一只飞翔的小鸟成了乘船的客人,从中,你能感受作者对这只鸟怀着怎样的情感吗?
学生交流,感悟人对鸟的喜爱和人与鸟间的和谐。
2.整体感知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它为什么来到我们的船头,作者是如何描写它的?让我们放声读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体会文字的美妙与鸟儿的可爱吧!
(2)学生初读后教师引导赏读文章开头与结尾。
说说从文章开头结尾中获取的信息。
重点理解为什么到文章末尾才交待鸟儿名称的写法。
提示:从鸟儿出现起,作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鸟儿身上,作者关注的是鸟儿的美丽外形及它捕鱼时快速而优美的动作,而鸟儿的名称并不是关注的焦点。也正因此,学习本文的重点应放在课文的二至四自然段。
板块二
1.群鸟共舞,感悟可爱
师引:一朵花,一片云,一棵草,一株苗,一条狗,一群鸟,都能吸引我们的眼球,牵住我们的思绪。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鸟朋友,让我们走进它们的世界,去感受这群小精灵的美丽与可爱。
课件展示群鸟图片。
2.紧扣特点,引导交流
师引:从大家发光的眼神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鸟儿的喜爱。让我们闭上眼,在脑海中回放刚才的画面,想想哪只鸟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生自由说话
预设1:老鹰(要点:展翅高飞)
预设2:燕子(要点:剪刀似的尾巴)
预设3:翠鸟(要点:鲜艳的羽毛)
……
3.画面再现,引导说话
在总结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课件出示翠鸟图片,指导学生看图,说说翠鸟的特点(要点:颜色美丽,嘴巴细长)。
填上合适的词语,将翠鸟的特点说具体。
提示:(
用一段话向同学们介绍翠鸟,要求用上上述短语。
4.图文对照,学习写法。
师引:让我们回到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课件展示课文相应段落,学生放声读一读。
指名读一读课文,其他学生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
师追问:翠鸟明明有眼睛、爪子等,作者为什么只写翅膀、羽毛和它的嘴巴?
生讨论:作者抓住了翠鸟和别的鸟不同的地方来写,写出了翠鸟的特点。
师总结:介绍一种小动物,一定要抓住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细致地描写。这样,才能写好它的特点。
合上书本,用上教师板书的表示颜色的词语介绍翠鸟。
提示:这是一只(
板块三
1.结合背景,引导质疑
师引:大雨初停,小船漂摇,就在这百无聊赖的时刻,一只美丽的鸟儿突然出现在船头,顿时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作者盯着小鸟,浮想联翩,换作是你,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设身处地想想自己的联想与疑问,并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来。
2.小组合作,说我所想
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将各自的问题集中起来,组成一段通顺的话(提示:问题可多可少但不能重复,注意写话时问题之间的衔接)。
3.全班交流,精彩呈现
选2-4个小组交流疑问,并重点围绕句子是否通顺、问题衔接是否合理进行修改。
4.课文对照,朗读悟情
师:俗话说,孩子的心灵总是相通的。你们与小作者是否心有灵犀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只美丽的翠鸟,作者的内心又会产生怎样的波澜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引:谁愿意将作者的疑问用你动听的声音表现出来呢?
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板块四
1.言语引导,视频激趣
师引:就在小作者浮想联翩的时候,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播放翠鸟捕鱼视频,学生观看。
2.交流说话,尝试表达
师引: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翠鸟捕鱼的过程,你会选择什么词语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重点向“快”引导。
师引: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翠鸟捕鱼的画面吗?课文又是如何描述的呢?请打开课本读一读吧!
3.紧扣动作,感悟表达
指名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引:作者是怎样将翠鸟捕鱼、吃鱼的过程写得细致传神的呢?
学生圈画并交流表示动作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冲—飞—衔—站—吞)。
师引:你们能用这些词语将翠鸟捕鱼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吗?
学生用上五个表示动作的词复述。
师引:我们身边的事物,很多都是运动变化之中。如何把这样复杂多变而又转瞬即逝的连续动作描述清楚呢?作者给我们做出了示范。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吗?
要点: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动作分解法”来描述,就是把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把每一个动作写清楚,然后再将分解的动作连接起来。
4.观察描述,迁移运用
老师表演一个连续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再口头描述。
板块五
1.我会认
课件出示“我会认”的4个生字
(1)说说4个生字中你最熟悉的老朋友,引读“父”字并用其组一个词。
(2)图文结合认读“篷”。出示船篷图片——认识事物并出示词语“船篷”(篷标红)——说说船篷的材料识记“竹”字头——引导学生认认下面的“逢”字。
(3)字族识字学“鹦鹉”:展示“婴、武”两字——加鸟幻化为“鹦鹉”——指名读读这两个字——说说类似构字法构成的表示鸟名的其他生字(如鸽、鸥、鸦、鹃)
2.我会写
(1)正确书写笔画较多的生字:舱、翠、嘴
课件出示三个字,学生放声读一读;
微课展示三个字的写法;
指导书写要点:“舱”字左右结构,宽度基本相等,左边舟字一横不出头,右边是“仓”不能写成“仑”;“翠”上中下结构,三部分高度基本相等,下部“十”字一横较长托住上部,一竖注意不能穿插进两个人字中间;“嘴”字注意合理安排口部的位置。
(2)认真写好左右结构的生字:搭、漂、悄、沙
课件出示四个生字,齐读;
学生比较四个生字的共同点,明确书写这四个字都要做到左窄右宽;
(3)自主写好四个较简单生字:父、啦、夫、吞
课件出示这四个字,自由读一读;
自主交流,说说写好这四个字要注意什么。
要点:“父”字注意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啦”字注意口部与提手旁合起来约占一半宽度。“吞”字注意不要把第一笔写成撇,上部的天字稍长,要包住下面的口字。
http://s12/mw690/001gL5Ykzy7okRq9Y6v3b&690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