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人之福

(2018-01-10 21:58:04)
标签:

孔子

南怀瑾

倪冶

分类: 诸子百家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孔子说:“小人不耻不仁”,“小人”是普通一般人,“耻”就是难堪,如果他没有碰到钉子,你没有给他难堪,他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也难改正自己的过错。你给了他难堪,羞辱了他或者使他见不得人,他才能够改得过来。
       “小人不畏不义”,你研究一般人的心理,纯用教化、用仁义之道让他学好是做不到的,那些仁义之道都是假的。一般人因为怕法律,怕社会不齿,因为有个“怕”在先,所以才讲仁义。孔子在《论语》中也提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人要有个可怕的东西在心里,在背后,才可以使他上进向善。宗教也是这个作用。有个上帝,有个菩萨管着你,你就会乖一点。如果没有所畏,没有信仰就永远不会做好人,不会做好事。所以如要一般普通人做好事,一定要有个促使他向善的力量在后边才可以。 
       “不见利不劝”,普通一般人没有好处、没有利益可图,他不会干的。“劝”就是劝导他,教导他的方式。
       “不威不惩”,没有鞭子打下来,没有威武在他面前,没有惩戒,不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是不会改过的,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不见棺材不掉泪。
      人很少有生而向善的,除非是菩萨,是圣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立心勿恒
后一篇:谨而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