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0561 读《柏拉图全集》-061 美诺篇-01

(2012-09-18 06:44:43)
标签:

《柏拉图全集》

美诺篇

苏格拉底

美德

比喻

杂谈

分类: 读书

本文是中文本《柏拉图全集》中的第十三篇对话。这个谈话中出场的人物有:苏格拉底Socrates、美诺Meno、阿尼图斯Anytus和美诺的一名小书僮A Slave of Meno (Boy)

美诺开门见山地问苏格拉底美德能教(by teaching)吗?或者说,美德是通过实践(by practice)得来的吗?或者说,美德既不是通过教诲也不是通过实践得来的,而是一种天性(by nature)或别的什么东西(other way)?

美德可教吗这个问话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要看我有没有美德,如果有可以教,如果没有,就不可以教。第二,不论我有没有美德,美德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否可教。这两种理解其实包含了四种情况,①美德可教,因为我有美德可教且美德本身可教,②美德不可教,因为我没有美德可教且美德本身就不可教。③第三种情况是美德不可教,因为我没有美德,虽然美德本身是可教的。④第四种情况是美德不可教,因为我虽有美德,但美德本身不可教。这四种情况中只有第一种情况下推理认为美德是可教的,但推理认为可教的并不是实践可以为教,所以究竟是不是可教则是这里要讨论的事。

苏格拉底认为我根本不知道美德是否能教,也不知道美德本身是什么。因为我根本没有关于美德的知识。如果连什么是美德都不知道,又如何能知道它的性质呢?苏格拉底的这个回答属于第二种情况,即我没有美德,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美德(连美德是什么都不知道,当然不会认为美德本身是可教的),所以美德不可教。

苏格拉底认为不是我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应当说从从来没有碰到过知道什么是美德的人。不过苏格拉底反过来将这个问题转换给了美诺,要求美诺说说什么是美德。因为美诺与智者高尔吉亚交遊,他听高尔吉亚说过什么是美德,所以苏格拉底再叮着美诺要他将高尔吉亚关于美德的定义讲出来听听。

美诺对苏格拉底说了关于美德:首先,如果要找的是男人的美德,就是能干地管理城邦事务,这样他就能帮助他的朋友,打击他的敌人,而又使自己不受伤害。如果你要找的是女人的美德,她必须是一名好主妇,能小心地照管家里的财物,服从她的丈夫。还有孩子的美德、老人的美德。美德的种类很多,在人生的每一时刻和每一行为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与之相应的美德,与具体的不同功能相连;同时,也会有一种恶德。

听了美诺的解说,苏格拉底先是恭维了美诺一番,我真是幸运极了!我想要一个美德,但却发现你有一大群美德可以提供,就好像发现了一大群蜜蜂。就好像我问你什么是蜜蜂,它的本性是什么,而你回答说蜜蜂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不过美诺认为,就它们都是蜜蜂而言,它们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

苏格拉底则认为:

第一,尽管美德多种多样,但它们至少全都具有某种共同的性质而使它们成为美德(And so of the virtues, however many and different they may be, they have all a common nature which makes them virtues)。任何想要回答什么是美德这个问题的人都必须记住这一点。

第二、说男人有男人的美德,女人有女人的美德,其他人有其他人的美德,这种情况只为美德所特有。其他如健康、身材、体力应当说是没有区别的。健康,那么无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甚至动物都是一样的,那么美德,就其作为美德的性质而言,为什么在孩子或老人,男人或女人那里会有区别呢。

第三,至于男人的美德在于良好地管理城邦,而女人的美德在于良好地管理家务,无论是管理城市、管理家务,如果没有节制和正义,就不能管理好某种事务。那么,要成为好人,男人和女人都需要同样的性质,亦即正义和节制,孩子和老人也要有节制和正义,所以每个人成为好人的方式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通过拥有相同的性质而成为好的(Then all men are good in the same way, and by participation in the same virtues)。这里说的“拥有”相同的性质,所谓拥有,就是participation,这个单词就是柏拉图哲学思想中译本中说的“分有”,所以拥有相同的性质,就是指分有相同性质。如果他们不分有相同的美德,那么他们就不会以同样的方式成为好人。

第四,既然他们全都拥有同样的美德,那么什么是美德?又回到的问题的出发点。开始时,苏格拉底要求美诺说说高尔吉亚关于美德的观点,现在又回到什么是美德的问题了。所以苏格拉底对美诺说:什么是美德?你赞同高尔吉亚的观点。当苏格拉底再次追问高尔吉亚的观点时,美诺说了几句,其实是两点:①如果你想找到一种能够覆盖所有事例的性质,②那么它无疑就是统治人的能力(the power of governing),这两点联系起来就是说统治术就是一种覆盖所有事例的性质的美德。苏格拉底对此分别指出:①你的这种美德是否适用于儿童或奴隶,奴隶应当有能力统治他的主人吗?如果他这样做了,他还仍旧是奴隶吗?②你说“统治的能力”,我们是否应该再加上“正义地”这几个字,而不是以别样的方式(justly and not unjustly)?但在苏格拉底加进了“正义的”之后,其实内涵发生了变化,从而引出下面的观点。

第五,通过辩论发现,正义是美德,但它究竟是“美德”(virtue),还只是“一种美德”(a virtue)呢。因为除了正义之外还有别的美德。例如勇敢是一种美德,节制、智慧、尊严,还有其他一些,也是美德。这样又回到了起点上了,又回到了蜜蜂的比喻上了。我们只想寻找一个美德,但我们却找到了许多美德。我们无法找到贯穿于各种美德的美德、能覆盖所有美德的美德。

第六,不仅美德如此有一种美德与美德的不同,苏格拉底认为一切事物都如此,一切事物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以圆为例问你,这是什么是形状,那么你说圆是形状(figure)还是一种形状(a figure),当然圆只是一种形状。如果问颜色,也一样。白色是颜色还是一种颜色,当然白只是一种颜色,因为还有别的颜色存在。

第七,两人用一大段篇幅讨论了什么是形状与颜色的定义问题,中间还穿插了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在这段讨论中一个主要的意思就是关于一与多的关系,其中又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从上面引出的关于是“形状”还是“一个形状”、“颜色”还是“一种颜色”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就是在这里苏格拉底举了一个比喻。当苏格拉底再次要求美诺实践自己的诺言,请他说高尔吉亚说的美德的一般性质。不要再把一弄成多,就像那些幽默作家说的那样,有些人把一个盘子打成碎片(break a thing)。请保持美德的完整和健全(deliver virtue to me whole and sound),告诉我什么是美德,就像我已经给你作过的示范那样。其实在这里要说明一与多的关系并不一定要打碎一个盘子,打碎一只杯子也是可以的,所以英文本中只说break a thing,打碎一个东西,并没有明确指出什么东西。翻译成盘子就成了盘子比喻,《国家篇》中还有洞穴喻、日喻、线喻、船喻,所以这里也说一个盘喻。苏格拉底将美德比喻成一个盘子,美德就是这个盘子的整体,完整的盘子表示了完整的美德。说美德是由多样性的成分构成的,有人就将这个盘子打破,说其中的一块是正义,另一块是节制,还有一块是勇敢,苏格拉底提醒美诺不要将一个完整健全的美德搞得支离破碎。完整的盘子是由各种美德因素构成的美德,但这些构成因素是整体地交织在一起并不能互相分离的。所以这个例子说明苏格拉底对整体性问题的理解是相当深刻的,只是后来的形式逻辑却必须将整体中的项作完全独立的分析。将盘子当作完整健全的整体这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而将盘子打碎就是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了。

第八,那么美德究竟是什么呢,美诺又引用诗句提出了一个关于美德的新定义,认为美德就是对优秀事物的向往和有能力获得它们(Virtue is the desire of things honourable and the power of attaining them)。两人又对这个关于美德的新定义进行了分析讨论。

一个人想要得到优秀的事物,表明他向往好的事物,既然只是想要得到,这也说明并非每个人都想要得到好的事物,即有的人向往恶,有些人向往好。是不是会有某些人把恶当作善,或者说尽管他们知道它们是恶的,但仍旧想要得到它们呢。这样,这里涉及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那些不知道什么是恶的人并不想得到恶,而是想得到他们认为是善的事物,尽管它们实际上是得到了恶的,而那些由于无知而误将坏事物当作好事物的人想要得到的显然是善。这就是苏格拉底的一个基本观点,无人会想要得到恶的东西。那么美德就应当是获得好事物的能力(虽然在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偏差,但从动机上说总是想得到好的)。这就引出第二方面的问题。

第二方面,那么什么是好事物。美诺说,他认为好事物好东西是指健康和财富一类的事物,包括了金银财宝、高官厚禄。这就为苏格拉底引来了极好的话题,既然美德就是获得金银的能力,那么必须是“正义地和公正地”获得,还是认为无所谓的,获得就是获得,甚至可以是不择手段地获得呢,如果是非正义的获取也仍旧称之为美德吗。

对这个问题美诺必须作出回答,美诺说,当然不会,当然不能将不正义的获得也称作美德。由此看来,正义、节制、虔诚或美德的其他部分,必须附加到获取上,即获取应当是正义地获取,应当是有节制地获取等等。否则,尽管它是得到好事物的一种方式,但它决不会是美德。如果必须以非正义的方式去获取的情况下,那么无能力获取反而是一种美德,就是说,如果缺乏金银是无能力去获取的结果,无论是为自己获取还是为他人获取,那么在必须以非正义的方式去获取的情况下,无能力获取反而是一种美德。那么获得这样的东西并不比缺乏它们更加合乎美德(Then the acquisition of such goods is no more virtue than the non-acquisition and want of them)。我们倒不如说,与正义相伴的东西是美德,无论它是什么,而没有这种性质的东西,无论它是什么,都是邪恶的。这样其实美诺又在打碎盘子了,认为正义地获取那些好东西,却同意正义是美德的一部分。苏格拉底辩论的核心就是为对手引出矛盾,这里就是通过循环论证引出矛盾的。

第九,现在又回到了辩论的起点上了:什么是美德?是否只要与美德的一部分相结合,一切行为也就变成美德了。当我们说一切正义地实施的行为就是美德时,那么除了美德的组成部分之外,作为整体的美德是什么还是没有结论。当作为一个整体的美德的性质仍旧有争议时,请别假定你可以对任何人用与美德的部分有关的那些用语来解释美德,或者用其他类似的方式来解释美德。你要明白这样做的话老问题仍旧存在,尚未得到解答;你说到这个美德,那个美德,但到底什么是美德,就如这个碎片是盘子的一部分,那个碎片也是盘子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盘子呢。

第十,结果又再次回到了讨论的出发点上,什么是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他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但他愿意与美诺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不过苏格拉底认为美诺提出的是一个两难命题,一个人既不能试着去发现他知道的东西,也不能试着去发现他不知道的东西。他不会去寻找他知道的东西,因为他既然知道,就没有必要再去探索;他也不会去寻找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寻找什么。

说明:在本文中所大量抄录引用的柏拉图著作,中文均出自王晓朝先生翻译的《柏拉图全集》,抄录引用的英文则是从网络下载的由英国学者Benjamin Jowett译自原文的英文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