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0556 读《柏拉图全集》-056 普罗泰戈拉篇-01
(2012-09-13 06:51:05)
标签:
《柏拉图全集》普罗泰戈拉篇苏格拉底智者教师杂谈 |
分类: 读书 |
本文是中文本《柏拉图全集》中的第十二篇对话。这个谈话中出场的人物很多,其中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大概就是智者派的那位代表人物了。此外还有,苏格拉底Socrates、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阿尔基比亚德Alcibiades、克里底亚Critias、希庇亚Hippias、普罗狄科Prodicus、卡里亚Callias等人,地点则在卡里亚的家里。
在古希腊哲学史上出名的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90或480年—前420或410年)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约生于公元前490—前480年之间,大约活了70岁。他出生在阿布德拉城,多次来到雅典,与政治家伯里克利结为至友,曾为意大利南部的雅典殖民地图里城制定过法典。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论年纪他比苏格拉底年长。至于这里的普罗泰戈拉是真实的还是如同高尔吉亚一样是托名的呢,这无关紧要,但其中体现的思想应当是普罗泰戈拉的,这就可以了。在《柏拉图全集》中自《美湼克塞努篇》之后出现的对话中的人物,如希庇亚、伊安、高尔吉亚、普罗泰戈拉等都是智者派的人物。柏拉图对智者没有好感,所以他们的形象大多是高傲自负、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然而这些智者总是让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嘲弄了一番,虽然与苏格拉底相比普罗泰戈拉应当是一位长者,但最后苏格拉底还是调侃了他。
本篇的《提要》指出:“仅对柏拉图的哲学感兴趣的读者完全可以跳过《普罗泰戈拉篇》的第一部分(约占全篇的四分之三),也就是到苏格拉底开始认真讨论快乐与痛苦为止。”在柏拉图的所有对话中,这篇对话最为集中地提供了一幅希腊人的生活图景,描述了雅典人对纯粹理智的迷恋。一名热心的青年在破晓前就把苏格拉底唤醒,请求苏格拉底把他介绍给普罗泰戈拉。他们来到这位伟大教师居住的地方,发现他刚来雅典不久,同行的还有许多学生。在场的所有人都想要跟他学习,竭力怂恿他与苏格拉底进行一场争论。
本篇开头一小段是苏格拉底与一位朋友讲起了自己与普罗泰戈拉的一段交往,而这位朋友对此很有兴趣,请苏格拉底把这次交往讲出来听听,下面整篇就是苏格拉底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当时发生的全部事情。
那天一早,天尚未亮,一位青年希波克拉底就到苏格拉底的家,破门而入,把苏格拉底唤醒,要苏格拉底带他去见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认为时间太早不能去访客,就建议在庭院里散步,同时打听清楚希波克拉底要见普罗泰戈拉的目的。
这里的第一层意思是:
苏格拉底问希波克拉底,如果你去见一位医生并送钱给他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因为他有做医生的能力而你也想成为一位医生。如果你想去见阿耳戈斯的波吕克利图或雅典的斐狄亚斯,付钱给他们,就是因为他们有做雕刻师的能力,而你也想成为一名雕刻师。那么你要去见普罗泰戈拉,送钱给他,作你的学费。那么我们该把普罗泰戈拉称作什么呢,按照大家的说法,就称他为“智者”,你送钱给他作学费目的不就是想成为一名智者吗。
对此苏格拉底提醒希波克拉底,但是,如果在你的同胞面前以智者的身分出现,像你这样的人是会感到可耻的,看来当时在雅典“智者”并不是一个好名称,在思想史上智者又被称作“诡辩者”,所以苏格拉底才会这样提醒年轻人。希波克拉底承认这一点,但希波克拉底认为,自己期待着从普罗泰戈拉那里得到的就是关于文学、音乐、体育的教导,希波克拉底认为,自己学习这些内容并不是出于职业的考虑,想成为一名专家,而是作为文科教育的内容,当作一名外行和君子应当了解的内容来学习。
从这里苏格拉底对希波克拉底的规劝也可以看出,“智者”的名望其实并不好,甚至成为一名智者是一种耻辱,因此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智者,那么你并不知道你将把你的灵魂托付给谁,也不知道他为灵魂提供的东西是好是坏,那么你怎么可以将照料你的灵魂的事托付给一名智者。
所以苏格拉底问希波克拉底,智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希波克拉底认为智者这个名称就包含着这样的意思,他是一个拥有知识的人,他的知识与智慧的事情有关。如果这样说,那么苏格拉底认为画家和建筑师的名称也是拥有知识的,他们的知识也和智慧的事情有关。但若有人问,画家懂得的是哪一类知识,那么我们应该回答说,他们的知识与绘制相似事物有关,对其他的技艺专家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有人进一步问,智者拥有的与智慧的事情有关的知识是哪一类,即他擅长什么,我们应当怎样说呢。我们只能回答说,他擅长那门造就雄辩的演说家的技艺。这样的回答可能是正确的,但决不可能是充分的。它会引发进一步的问题,智者造就的雄辩的演说家是哪方面的,比如说,教人弹竖琴的老师同样可以使人雄辩地谈论他教会他们的那件事,亦即弹竖琴。那么,智者使人雄辩的事情是哪方面的,如果说第三者也在传授知识,那么智者本身擅长而且能使他的学生擅长的是什么事情,也即是说,智者本身有什么专长呢,如果这样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将灵魂托付给一个刚刚到这里来的陌生人,不就是一种危险了吗。
第二层意思是:
苏格拉底指出,智者真是一名批发或零售灵魂粮食的商人,就是出售灵魂要学习的东西。例如一位出售与身体有关的粮食的批发商或零售商,这些商人并不知道他们提供的货物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但在销售它们时不加区别地夸耀;那些购买粮食的人也不知道它们对身体是否有益。所以那些带着各种知识周游列邦的人也是这样,夸耀他们所销售的所有知识,把它们卖给需要这些知识的人。但是,这些人中间也有一些人并不知道他们拿来出售的东西对灵魂是否有益,那些购买者也不知道。但粮食买回去后可以贮存起来再去请教医生,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因此,真正的购买所冒的风险并不大。但是知识不能装在包裹里带走。你一旦付了钱,就得马上把它接受到灵魂中去。你离开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知识,要么大得其益,要么大受其害。所以我建议你要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不仅我们自己要考虑,而且也要和那些比我们年长的人一道考虑。要想考察这样的大问题,我们仍旧太年轻。苏格拉底说自己还年轻,因为在普罗泰戈拉去世时,苏格拉底才50岁不到,那么在见到普罗泰戈拉时最多40多岁,所以自己说还太年轻。
由于当时在普罗泰戈拉那里有很多人,并不是与希波克拉底一对一地交流,因此在听了他的谈话以后,还可以与其他聪明人一道商量。
统一了意见后,两人就去见普罗泰戈拉了。当时普罗泰戈拉正在住处的门廊里散步,一长串追随者跟着他。通过一番寒宣,苏格拉底将希波克拉底介绍给了普罗泰戈拉,普罗泰戈拉谢谢大家,认为这是雅典人看得起他,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来同他住在一起,一心想从他的谈话中受到教育(under the idea that they will be improved by his conversation),这样做当然要格外小心。在本句中也说到了一个词汇就是Idea,不过这里也没有对它直译,但其中的意思表现在“一心想从他的谈话中受到教育”的句子中,而under the idea的句式也是经常出现的。
那么普罗泰戈拉所说的“格外小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我个人认为智者的技艺是一种古老的技艺,但是从前做这种事情的人害怕这种怨恨,于是采用伪装。有些人用诗歌做掩护,例如荷马、赫西奥德、西摩尼得,有些人用宗教祭仪和预言作伪装,比如奥菲斯和穆赛乌斯,以及他们派别的人。我还注意到,有些人甚至以体育作伪装,比如塔壬同的伊克库斯,还有我们时代的塞林布里亚人希罗狄库。你们自己的阿伽索克莱斯是个伟大的智者,用音乐作伪装,开奥斯的皮索克勒德以及其他许多人也这样做。他们全都像我说的那样,用各种技艺作掩护来躲避怨恨。普罗泰戈拉指出的第一点是指智者的技艺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第二由于人们对这种技艺没有好感,甚至官府还要追捕智者,所以普罗泰戈拉列举了很多伟大的智者他们都是以其他的技艺掩盖自己的智者身分。
从古希腊的历史来看,正如普罗泰戈拉下面说的智者实际上还是教育家,他们在文化传播上是做出贡献的,不过柏拉图对智者一向是不看好的,所以处处要出智者的丑。其实这种现象在其他文化中也有,在中国文化中专职的教师特别是启蒙阶段的教师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他们并没有自己特别的学术上的专长,所以在社会上也不可能有显赫的声望,除非他还是音乐家、数学家、科学家、诗人等等其他可以显赫的身分,他们是以这些身份出名的,而不是因为他们是教师,教师就只能是一个教书匠、孩子王而已。所以在这本对话中苏格拉底一直在追问,你智者的专业是什么,其实就是在问教师的专业是什么,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智者没有专业只是一种专业的赝品,这一点在《高尔吉亚篇》中说得很清楚了,其实就是说教师并没有自己的特长,只是将别人的东西搬来搬去,也可以说是以赝品谋食。即使到现在,如果纯粹上上课作一名教书的,哪怕是教大学,你拿不出自己的特长,还是被认为你这算什么专业,就是将基础知识搬来搬去而已。在当前中国中小学教师是被当作一种专业对待的(这种专业性其实并不是表现在学科上,而是表现在基础教育的教育性专业上。有人以为识几个字就可以教别人了,所以教师人人能当,其实,作为教师,特别是启蒙教师的专业并不在识几个字,而在于如何教会小孩子),所以也有相应的职称系列,不过在国际上中小学教师是没有专业职称的,只是参照政府中事务性公务员的待遇,关键就在于启蒙教育只是将一些人类最基本的道理讲给学生,这算不算是一种专业呢。
普罗泰戈拉认为,因此我的做法与我的前辈截然不同。我承认自己是一名智者和教育家(a Sophist and instructor of mankind),我认为公开承认这一点比隐匿或否认是一种更好的谨慎的做法。我自己在许多方面是非常小心的,因此,如果上天能宽恕我的自夸,那么我可以说,尽管我从事这种职业已经很多年了,但我并没有因为承认自己是一名智者而遭到伤害。我的岁数确实已经很大,如果你们需要我,我很愿意当着大家的面公开地与你们交谈。所以他建议让大家像平常一样围成一个圈,大家都表示同意。
苏格拉底在与智者派中的高尔吉亚对话时,高尔吉亚虽然年龄不小,但当时苏格拉底也是高龄了,作为一位成熟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水平当在高尔吉亚之上,但在这里苏格拉底本身还属年轻,而普罗泰戈拉更是水平高超,所以苏格拉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规矩的。在去见普罗泰戈拉之前苏格拉底确实作了一番思想上的准备,但这些准备却被普罗泰戈拉轻轻地都否定了,普罗泰戈拉认为自己用不着什么其他的技艺的伪装,自己就是智者,就是以智者的身分与大家对话的。
(说明:在本文中所大量抄录引用的柏拉图著作,中文均出自王晓朝先生翻译的《柏拉图全集》,抄录引用的英文则是从网络下载的由英国学者Benjamin Jowett译自原文的英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