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0-08-31 20:13:03)
标签:
杂谈 |
济南市济洛路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项目 |
具 体 内 容 |
课 标 要 求 |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
教 材 分 析 |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
项目 |
具 体 内 容 |
学生现状分析(分析各层学生的知识背景与学习习惯等情况) |
|
教学 目标 |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1. (二)科学知识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三)能力目标: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强调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强调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在探究目标的落实上,以亲身探究为手段,重点落实、强化《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
项目 |
具 体 内 容 |
教学 措施 |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
教学进度安排(学期总课时量) |
l.地球内部有什么
3.地震 5.各种各样的矿物
7.声音的产生
9.怎样听到声音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3冬季星空
15纸 21
沸腾 23.水的三态变化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课时 |
第
项目 |
具 |
教 材 分 析 |
本单元有《地球的内部有什么》、《火山》、《地震》、《做一块卵石》、《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六课组成。,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推想大然中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价值观。了解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历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
教 学 目 标 |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
重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培养爱动手、爱动脑的习惯,在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 难点:地球和表面的变化及现象的理解,相关材料的搜集,地球与人类的关系,火山的形成和对人类的利益均为泵单元的难点。 |
教学时间安排(单元总课时量) |
l.地球内部有什么 |
第
项目 |
具 |
教 材 分 析 |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主题,《声音的产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猜想产生原因,归纳产条件;《谁能传播声音》主要研究声音传播借助的媒介和条件;《怎样听到声音》探究耳朵的内部结构,认识耳朵听到声音的生理机能;《各种各样的声音》拓展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等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的认识,体会到声音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以及声音的特点;《噪音的危害与防治》主要让学生认识噪音的危害与防治,从而提高环保意识。 |
教 学 目 标 |
1、 2、 。3、 |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声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
教学时间安排(单元总课时量) |
7、声音的产生 9、怎样听到声音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
第
项目 |
具 |
教 材 分 析 |
本单元由《秋季星空》、《冬季星空》两课组成,主要让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活动知道秋、冬季的代表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理科学探究的过程。 |
教 学 目 标 |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3、 科学知识:知道冬季星空的主要星座。 |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
观察方法的指导是这两节课共有的重点难点 |
教学时间安排(单元总课时量) |
12.秋季星空
13冬季星空 共4课时 |
第 四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
具 |
教 材 分 析 |
本单元由《木材》、《纸》、《陶瓷》、《金属》、《玻璃与塑料》、《材料的分类》六课组成,主要研究常见材料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常见的、常用的材料入手,借助这些常见材料,让学生探究材料的各种性能,认识常见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为了改善生活和环境,总在不断地改进材料的性能或发明新材料。 |
教 学 目 标 |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带来负面影响 3、 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能,能分类、激发创新意识。 |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
注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并做实重材料的分类和区别材料的性能、渗透材料与环境教育,注重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
教学时间安排(单元总课时量) |
14.木材
16.陶瓷 18.玻璃与塑料 |
第 五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
具 |
教 材 分 析 |
本单元由《蒸发》《沸腾》《凝结》《水的三态变化》《小水滴的旅行》组成,是集中研究有关水的形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循环的单元。《蒸发》、《沸腾》、《凝结》三课,重点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认识水的蒸发、沸腾和凝结现象,探究水蒸发、沸腾和凝结现象产生的基本条件,为后面研究水的三态变化做准备。《水的三态变化》、《小水滴的旅行》是对前几课的综合与提升。从而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研究周围常见的事物,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
教 学 目 标 |
1 2、 3、 4、 5、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
1、认识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和冰点。 3、知道在一定条件下,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 4、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形成;认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过程,并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
教学时间安排(单元总课时量) |
20、蒸发: 22、凝结: 24、小水滴的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