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毅”字怪解

(2009-12-30 22:40:50)
标签:

崴子

怪解

杂谈

分类: 崴子杂谈

人在旅途,颠簸乏趣。忽忆《论语·泰伯》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经意间,心头蓦然一振,好象一下子接收了某种未知的能量一样,为之昂然,于是就推而演之,顿觉“一言兴邦”足堪信矣。

而,再三默诵之后,不禁要问,“毅”字何义?

现代词典解释,“本义:意志坚强、果敢。”

套用过来,“士不可以不坚强果敢,任重而道远”,也说得过去,但感觉似乎缺点什么,缺什么呢?一时说不清,大概不够生动罢。

我平时喜欢琢磨字义,解释不通的,则搞拆字游戏。其实,这种方法,并非我的发明,古已有之。

比如,对于“法”字,《说文》就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就是把“法(灋)”分成“水、廌、去”三个字。以“水”,表示公平,以“廌”,这种传说中的独角神兽来识别有罪者,以“去”,来表示对有罪的惩罚。受此影响,我也尝试拆字,起初只图好玩,渐渐的,您还别说,往往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毅”字怪解“毅”字怪解


     这是“毅”字的金文和小篆写法。

“毅”由“辛、豕、殳”三个字组成。

《说文》大罪也。段注:辛痛泣出,罪人之象。凡辠(罪)、宰、辜、辞皆从辛者由此。这是“辛”甲骨文和金文象形写法:

“毅”字怪解   “毅”字怪解

实际上“辛”为古代刑刀。锋利,乃劓鼻、黥首之刑具。《正譌》:“从辛者,刚也。下从豕会意,故借爲刚毅字。”“辛”,细而尖的刀具。

“豕”(shǐ),猪也。《说文》:“豕,彘也。竭其尾,故谓之豕,象毛足而后有尾。《徐曰》竭,举也。”请注意举字,其实,要举的不止猪尾,还包括猪鬃。猪,尤其野猪的鬃毛,尖而利,怒时,鬃毛立起,其势骇人。

“殳”(shū)本是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一种长兵器。段注:“杖者,殳用积竹而无刃”。

这三个字皆具“尖、硬、利”之貌,会不会有张扬、高昂、刚劲之意呢?放下这个茬,先来看古人怎样作解的吧。

“辛”加上“豕”,组成“豙”(yì),这是“毅”的古体字,后来金文作毅。《说文》:“豙,豕怒毛竖也。从豕,辛。”猪在什情况下,会怒而毛竖呢?即遇到危险,比如遭遇强大的野兽,或者同类争夺异性。毛竖何意?即打起精神。目的何在?自卫进攻。你看,“是不是变得有趣了?

后来又加一个“殳”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毅”,是人拿武器来打猪,发怒,而大竖猪鬃,即大支愣毛。“困兽犹斗”表示精神奋起,斗志昂扬。

另外,有朋友说,从读音上来看,“毅”的发音,可能是古人用形似“辛”和“殳”一类的武器来对付猪。猪发出“豙”的尖叫,乃决斗之声。故《说文》说“豙,有决也”,这也有利于我们接近“毅”的本义。

那么,“毅”何义?

即犹如困境中,打起精神,昂扬向上,奋起拼搏,此乃“毅”的本义。

值得借鉴的是,某些场合的“毅”字,如下围棋时,有个“毅”。《徐铉·围棋义例》说:“毅,提也。既毅而随手曰复毅,俗又谓之提。”这里的“提”,让人眼前一亮。

综上所说,“毅”应该有奋起、振作、向上,兼有困境愤发之意。

现在,再来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不是可以译为,“士不可以不昂扬奋起,因为任重而道远。”

试想,赍危机而旷迈,处困境以雄起,比之简单的“意志坚强果敢”如何呢?这样,是不是生动起来了呢?

 

 可能有朋友会问,那猪毛并不硬,毛竖也不厉害呀?为什么不用虎怒毛竖,多有气势?

我想说,这“豕”有些讲究。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字,皆有它。哪两个字呢?即“家”和“缘”,这两个字为什么都用“豕”?

您要是感兴趣,下回就跟您说说,如何?

 

新年伊始,新的征程在招手,就送朋友们这句老话吧!

“...弘毅,任重而道远!”

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