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今本和帛书本及河上公解注本(26)
(2014-07-09 13:02:02)
标签:
老子道德经文化 |
六十四章(国之象)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今本: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持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持,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
河上公解:
守微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治身治国安静者,易守持也。】
注:
治国安静,国家安定。
河上公解:
其未兆易谋,【情欲祸患未有形兆时,易谋止也。】
注:
在问题还未形成之前,甚至于前兆未出现前,比较容易通过谋略来预防。
河上公解:
其脆易破,【祸乱未动于朝,情欲未见于色,如脆弱易破除。】
注;
祸乱刚开始,容易破除。
河上公解:
其微易散。【其未彰着,微小易散去也。】
注:
祸乱只有微小的苗头时,容易消散。
河上公解:
为之于未有,【欲有所为,当于未有萌芽之时塞其端也。】
注:
祸乱还没有产生前,就要消除其来源。
河上公解:
治之于未乱。【治身治国于未乱之时,当豫闭其门也。】
注:
治身治国都要防患于未然,好像预先关闭门户。
河上公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从小成大。】
注:
一个人抱不过来的大树是从幼苗长起的。
河上公解: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卑立高。】
注:
九层高的台是用土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河上公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近至远。】
注:
遥远的道路也是一步步走过去的。
河上公解:
为者败之,【有为于事,废于自然;有为于义,废于仁;有为于色,废于精神也。】
注:
不能执行无为之治,有为以治,违反客观规律,必然要失败。
河上公解:
执者失之。【执利遇患,执道全身,坚持不得,推让反还。】
注:
固执的坚持更加要失败。
河上公解: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圣人不为华文,不为色利,不为残贼,故无败坏。】
注:
所以圣人行无为之治不会失败。
河上公解:
无执故无失。【圣人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无所执藏,故无所失于人也。】
注:
不固执于错误的做法也不会失败。
河上公解: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从,为也。】【民之为事,常于功德几成,而贪位好名,奢泰盈满而自败之也。】
注:
(不合于道的)一般人的做法,常常会看起来几乎成功了,最后功亏一篑。
河上公解: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终当如始,不当懈怠。】
注:
自始至终保持谨慎,就不会失败。
河上公解:
是以圣人欲不欲,【圣人欲人所不欲。人欲彰显,圣人欲伏光;人欲文饰,圣人欲质朴;人欲色,圣人欲于德。】
注:
所以圣人能克制平常人的欲望,有自己的追求,隐晦其光彩,质朴不好修饰,不追求色欲,追求道德的修养。
河上公解:
不贵难得之货;【圣人不眩为服,不贱石而贵玉。】
注:
圣人不追求贵重难得的宝物,穿衣不求炫目,不以石为低贱,不以玉为高贵。
河上公解:
学不学,【圣人学人所不能学。人学智诈,圣人学自然;人学治世,圣人学治身;守道真也。】
注:
圣人学常人所不学的。常人学智诈之术,圣人体会自然规律,常人不学道而想学习治世,圣人知道须先治身,得道为首。
河上公解:
复众人之所过;【众人学问反,过本为末,过实为华。复之者,使反本也。】
注:
圣人矫正常人的错误,常人学末,圣人学本,也不拘泥固守,本过转化为末,实过转化为表面,圣人之复,就是要回复本身自然。
河上公解:
以辅万物之自然。【教人反本实者,欲以辅助万物自然之性也。】
注:
回复自然就是为了适应自然。
河上公解:
而不敢为。【圣人动作因循,不敢有所造为,恐远本也。】
注:
不敢为就是不敢违反本质而为。
第四篇:治(效法)。
六十五章(治之道)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今本: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河上公解:
淳德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说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国者,不以道教民明智巧诈也,将以道德教民,使质朴不诈伪。】
注:
古代的得道的人,不教民得知识,因为无德而有知识了反而会成为奸诈,而要教以道德,使民质朴不诈伪。
愚,不是愚民之意,而是要使百姓不至于学以致诈。。
河上公解: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民之所以难治者,以其智多而为巧伪。】
注:
民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这些民已经学会了奸诈。
河上公解: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使智能之人治国之政事,必远道德,妄作威福,为国之贼也。】
注:
所以以智巧治国可以称作为国之贼。因为智能之人自持有机巧,不愿意修养道德,远离道德,这样下去,民众也会远离道德,所以这等于窃取了国家安定的根本,所以称之为贼。
河上公解: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不使智能之人治国之政事,则民守正直,不为邪饰,上下相亲,君臣同力,故为国之福也。】
注:
以道德治国,不以智巧治国,是国家的福气。
河上公解:
知此两者亦稽式。【两者谓智与不智也。常能智者为贼,不智者为福,是治身治国之法式也。】
注:
以道治国和以智治国是两种的不同的模式。
河上公解: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天也。能知治身及治国之法式,是谓与天同德也。】
注:
知道这两种模式的区别,懂得了一定要以道治国,那就是与天同德。
河上公解:
玄德深矣,远矣,【玄德之人深不可测,远不可及也。】
注:
天道的规律的内涵极其深广。
河上公解:
与物反矣!【玄德之人与万物反异,万物欲益己,玄德施与人也。】
注:
掌握天道规律,这是和只理解一事一物完全不一样的。
河上公解:
然后乃至于大顺。【玄德与万物反异,故能至大顺。顺天理也。】
注:
顺天理天下大顺。
六十六章(治之德)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猒(厌)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舆争。
今本: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河上公解:
后己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以卑,故众流归之,若民归就王。以卑下,故能为百谷王也。】
注:
江海成为百谷溪流汇聚之处,是因为它能包容。
河上公解:
是以欲上民,【欲在民之上也。】必以言下之;【法江海处谦虚。】
欲先民,【欲在民之前也。】
注:
所以要治民,必须要谦虚,在解决困难时身先士卒。
河上公解:
必以身后之。【先人而后己也。】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圣人在民上为主,不以尊贵虐下,故民戴而不为重。】
注:
在利益分配上先人后己,所以圣人在上面治理国家,民众不感到负担之重。
河上公解:
处前而民不害。【圣人在民前,不以光明蔽后,民亲之若父母,无有欲害之心也。】
注:
圣人于难处身先士卒,民也会保护他,不会加害他,共同承担艰难。
河上公解;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圣人恩深爱厚,视民如赤子,故天下乐推进以为主,无有厌也。】
注:
所以圣人能被天下人推举而没有人讨厌反对他。
河上公解:
以其不争,【天下无厌圣人时,是由圣人不与人争先后也。】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言人皆有为,无有与吾争无为。】
注:
因为圣人不争名利,所以无人能与他相争。
六十七章(治之初)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今本: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河上公解:
三宝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老子言:天下谓我德大,我则佯愚似不肖。】
注:
天下人都认为我在道德修养方面很伟大,我则显示出愚笨的模样不像伟大的人。
肖,我解释为像,肖像就是一例。
河上公解:
夫唯大,故似不肖,【唯独名德大者为身害,故佯愚似若不肖。无所分别,无所割截,不贱人而自贵。】
注:
就是因为掌握了大道、大德,所以才能不显山露水。
河上公解:
若肖久矣。【肖,善也。谓辨惠也。若大辨惠之人,身高自贵行察察之政所从来久矣。】
注:
如果只是像(有德之人),再加上有辨机,越是在这方面有能力的人,治国但求“察察”——峻急、严厉,这是常见的现象。
河上公在这里用了一个新词“辩惠”,可以解释为辩机,也可以解释为能言巧辩。后世人在形容唐代女诗人兼歌妓薛涛的才情时,就用了“涛性辨惠,容姿既丽,才调尤佳,言谑之间,立有酬对。”这样一句话。
薛涛本是官宦之女,父死后沦为歌妓。
在薛涛幼时,八九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坐在院庭之中,指着井边的一棵梧桐树吟诗道:“庭除一古桐,耸于入云中。”父亲要薛涛应对,薛涛应声而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父亲听到她的应对,神色一下子严肃起来,心里很不舒服。这是因为薛涛这一答,让她父亲看到了薛涛的浮荡天性。在封建社会里要求妇女三从四德,谨守妇道,而“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大大的违反了妇道,做父亲的怎么会开心呢?事实上,父亲死了以后,母亲终身守寡,而薛涛自持有才,广为交际,爱财、爱色,周旋于达官贵人之际,成为一代名妓。
附带问几句:关于女性解放的事情一直是个大问题,现在的女性性工作者和打工妹能不能以贵贱之分?娜拉和安娜卡列尼娜算不算女性解放的先驱者?致普希金和徐志摩于死地的那两位女性有没有值得赞扬的地方?
所以,“辩惠”两个字在这里不起褒义的作用。
河上公解:
其细也夫。【言辨惠者唯如小人,非长者。】
注:
仅有智巧的人就是小人。
河上公解: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老子言:我有三宝,抱持而保倚。】
注:
我有三件法宝,将终身保有。
河上公解:
一曰慈,【爱百姓若赤子。】
注:
一,
河上公解:
二曰俭,【赋敛若取之于己也。】
注:
第二个是俭朴,不仅仅是自己个人俭朴,而是在向民众赋敛征税
时要像取自己的钱一样吝啬,要为民而俭。
河上公解: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执谦退,不为倡始也。】
注:
第三件法宝是做大事,尤其是有关国计民生之事要谨慎,宁愿等
待,不为天下先,就是先看看有没有成功的先例,或失败的教训。
河上公解:
慈故能勇,【以慈仁,故能勇于忠孝也。】
注:
因为对民慈爱,所以有事之时民能勇敢对付。勇于忠孝,忠为国,孝为父母。保家卫国,忠孝两全。
河上公解:
俭故能广,【天子身能节俭,故民日用广矣。】
注:
天子倡导节俭不奢侈浪费,不横征暴敛,民的积余就多了,民之用也就富裕了。
河上公解:
不敢为天下先,【不为天下首先。】故能成器长。【成器长,谓得道人也。我能为得道人之长也。】
注:
不敢为天下先,还有一个原因是自认为道德修养不够,以这样的态度就能得到道行更深的人的帮助。
河上公解:
今舍慈且勇,【今世人舍慈仁,但为勇武。】
注:
现在的人不知道慈爱百姓,而要百姓勇敢。
河上公解:
舍俭且广,【舍其俭约,但为奢泰。】
注:
自己不知道俭朴,却想使民众富裕。
河上公解:
舍后且先,【舍其后己,但为人先。】
注:
有利时为人先。
河上公解:
死矣!【所行如此,动入死地。】
注: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人只有死路一条。
河上公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夫慈仁者,百姓亲附,并心一意,故以战则胜敌,以守卫则坚固。】
注:
以慈爱百姓治国的,与敌人打仗能胜利,受到侵略时能固守。
河上公解: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天将救助善人,必与慈仁之性,使能自营助也。】
注:
天要救护你,就要求你有慈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