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今本和帛书本及河上公解注本(23)
(2014-07-05 11:17:46)
标签:
老子道德经文化 |
帛书本:
五十四章(智之实)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今本:
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修观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建,立也。善以道立身立国者,不可得引而拔之。】
注:
以道立身立国能长久。
河上公解:
善抱者不脱,【善以道抱精神者,终不可拔引解脱。】
注:
抱,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也就是万物都由阴阳相合而成,这样的万物能长久。
河上公解;
子孙祭祀不辍。【〔辍,绝也〕。为人子孙能修道如是,〔则〕长生不死,世世以久,祭祀先祖,宗庙无〔有〕绝时。】
注:
得道的人,子孙会长久的纪念他。这样的人死而不亡,因为精神不死,所以也可以认为长生不死。
想通了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能有个正确的生死观,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个人如果有点精神、有点思想长存人间,那就是永生了。
河上公解: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德如是,乃为真人。】
注:
修道,得道,是真正的有德之人,可称之为真人。
河上公解: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道于家,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信妻贞。】【其德如是,乃有余庆及于来世子孙。】
注:
以道持家,家庭和睦,余荫绵绵不绝。
河上公解: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道于乡,尊敬长老,爱养幼少,教诲愚鄙。】【其德如是,乃无不覆及也。】
注:
以道待乡亲、邻里,其德普施。
河上公解: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道于国,则君信臣忠,仁义自生,礼乐自兴,政平无私。】【其德如是,乃为丰厚也。】
注:
治国有道,是为大德,一国平安。
河上公解: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人主修道于天下,不言而化,不教而治,下之应上,信如影响。】【其德如是,乃为普博。】
注:
以道治天下,德及天下。
河上公解:
故以身观身,【以修道之身,观不修道之身,孰亡孰存也。】
注:
所以可以从人的自身行为看到合道与不合道的不同结果。
河上公解:
以家观家,【以修道之家,观不修道之家。】
注:
对比修道和不修道的人家,就可以看出不同的结果。
河上公解:
以乡观乡,【以修道之乡,观不修道之乡也。】
注:
乡里有道无道也有不同的氛围。
河上公解:
以国观国,【以修道之国,观不修道之国也。】
注:
修道治国,存。不合道治国,亡。
河上公解:
以天下观天下。【以修道之主,观不修道之主也。】
注:
修道治天下,天下气象更新。
河上公解: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老子言,吾何知天下修道者昌,背道者亡。以此五事观而知之也。】
注:
我就是用这个方法观察一切,知道天下存亡的缘故。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今本: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玄符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谓含怀道德之厚〔者〕也。】比于赤子。【神明保佑含德之人,若父母之于赤子也。】
注:
道德修养深厚的人有赤子之心,诚信,这样的人神明保佑,像父母保佑子女。
河上公解:
毒虫不螫,【蜂【蠇【蛇虺不螫。】猛兽不据,玃鸟不搏。【赤子不害于物,物亦不害之。
注:
百毒不侵。
河上公解:
故太平之世,人无贵贱,〔皆有〕仁心,有刺之物,还返其本,有毒之虫,不伤于人。】
注:
天下太平,人皆平等,自然环境良好,连动植物也没有伤人之心。
河上公解:
骨弱筋柔而握固。【赤子筋骨柔弱而持物坚固,以其意〔专而〕心不移也。】
注:
婴儿体格柔弱,但能紧紧握手,这是因为婴儿专注而无旁心。
河上公解:
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赤子未知男女会合而阴阳作怒者,由精气多之所致也。】
注:
婴儿性功能没有成熟,有时也会发脾气,是因为体内阴阳相交,精气过剩。
河上公解:
终日号而不哑,和之至也。【赤子从朝至暮啼号声不变易者,和气多之所至也。】
注:
婴儿经常哭号,但不会哑声,因为他中气和顺。
河上公解:
知和日常,【人能和气柔弱有益于人者,则为知道之常也。】
注:
人如果知道了婴儿的这些特点,也能保持中气和顺,这就是知道了道的常理。
河上公解:
知常日明,【人能知道之常行,则日以明达于玄妙也。】
注:
知道了道的常理,就能清晰的理解深远和微妙的事物。
河上公解:
益生日祥,【祥,长也。言益生欲自生,日以长大。】
注:
长期坚持修道,有益于身,内心的修养一天天生长。
河上公解:
心使气日强。【心当专一和柔而神气实内,故形柔。而反使妄有所为,〔则〕和气去于中,故形体日以刚强也。】
注:
心境平静,中气日益强大,身体日益强健。
河上公解:
物壮则老,【万物壮极则枯老也。】谓之不道,【枯老则不得道矣。】
不道早已。【不得道者早死。】
注:
事物发展到顶点要走向反面,这是道运行的规律。所以这句话是有毛病的。认为盛极而衰就是不道了,这个看法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法有局限性。事物总有起始,有终结。不合道的事物,转化的过程更快。
五十六章(国之道)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門,知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今本: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玄德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知者贵行不贵言也。】言者不知。【驷不及舌,多言多患。】
注:
真正有知识的人,着重于实际的行动,不喜欢多说。喜欢多说,喜欢教训他人的往往没有知识。好比舌头比驷马奔走还要快,这样的人容易得祸患。
河上公解:
塞其兑,闭其门,【塞闭之者,欲绝其源。】
注:
轻易不要开口,像闭紧门户。
河上公解:
挫其锐,【情欲有所锐为,当念道无为以挫止之。】
注:
抑制情欲,以道求无为来抑制情欲。
河上公解:
解其纷,【纷,结恨不休也。当念道恬怕以解释之。】
注:
解脱与他人之间的纠纷,不结仇恨,修道旨在恬静,好像怕事一样避免陷入纠纷。
河上公解:
和其光,【虽有独见之明,当和之使暗昧,不使曜乱〔人也〕。】
注:
不要锋芒毕露,求隐晦。
河上公解:
同其尘,【不当自别殊也。】
注:
不要过于清高,要合群。
河上公解:
是谓玄同。【玄,天也。人能行此上事,是谓与天同道也。】
注:
这就合天道了。
河上公解:
故不可得而亲,【不以荣誉为乐,独立为哀。】
注:
不要以众人赞誉为乐,也不要因为自己有独到的意见,不为人所理解而感到悲哀。
河上公解:
亦不可得而踈【志静无欲,故与人无怨。】
注:
踈,同疏,疏远。
也不要因为自己在修养上有所得而与一般人疏远,不至有怨。
河上公解:
不可得而利,【身不欲富贵,口不欲五味。】
注:
得道不求得利。
河上公解:
亦不可得而害,【不与贪争利,不与勇争气。】
注:
不贪而争利,也不持勇斗气。
河上公解:
不可得而贵,【不为乱世主,不处暗君位。】
注:
不因得道而妄图高位。
河上公解:
亦不可得而贱,【不以乘权故骄,不以失志故屈。】
注:
得权不骄,失权不屈,不使自己因有所得而堕落。
河上公解:
故为天下贵。【其德如此,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屈,与世沉浮容身避害,故天下贵也。】
注:
能做到以上这些,就是天下最高贵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