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狻猊出香 极品鉴赏(五)

标签:
徐兢汝窑狻猊出香《格古要论》奉使高丽图经 |
在进入正题前先说说裴光辉老师。裴光辉,字广惠,号梦驴。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始涉书画、文学。1986年起从事文物和艺术鉴赏, 2003年以自由职业身份创办中国首家文物鉴定个人工作室——裴光辉文物鉴定工作室,乃中国大陆第一位“不吃皇粮”的文物鉴定家。历任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首届委员、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首届委员、北京大学客座文物教授等。
一、先看第一件资料:
{(2009年)8月31日
裴说五大名窑:《汝瓷》(16)
周密1《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
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2幸清河郡王第,供进御筵3节次如后。安民靖难功臣太傅静江、宁武、靖海军节度使醴泉观使清河郡王臣张俊4进奉……汝窑酒瓶一对 洗一 香炉一 香合一 香球一 盏四只 盂子二 出香一对 大奁一 小奁一。
裴注:
1、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弁阳老人、四水潜夫等。宋济南人,后徙吴兴。理宗时为临安府幕属,又为义乌令。宋亡不仕,居杭州,广交游。工诗词,擅画。有《草窗词》《武林旧事》《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志雅堂杂抄》等。
2、高宗: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的庙号。
3、供进御筵:备办筵席招待皇上。进御筵:专供皇上的筵席。
4、张俊:南宋人,曾与岳飞、韩世忠并称三大将领,后转主和,乃谋杀穆武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高宗宠幸。晚年封清河郡王,烜赫一时。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皇帝亲临清河郡王府第,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有详细菜谱可考的一桌筵席。《高宗幸张府节次略》所记载的就是这场筵席的庞大丰富的菜谱、进贡的古董书画清单等事项。}
这件资料的真实性似乎不容怀疑,文字解释工作裴老师也做好了,我请大家注意的是其中张俊进奉给宋高宗的汝窑物品清单中有“出香二件”,什么是“出香”?
这份物品清单中牵涉到香的有: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出香一对。
这就说明了“出香”不是香炉,也不是、香合、香球类的物件。有种说法是香炉有封闭式和敞开式两种,“出香”则是一种封闭式香炉。总之“出香”是功能和用法类似于香薰的一种,
二、接下来我们再看一段资料:
{(2009年)8月30日 星期 六
裴说五大名窑:《汝瓷》(15)
徐兢1《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狻猊出香2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惟此物最精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3。
裴注:
1、徐兢:(1091——1153)字明叔,号自信居士。宋和州历阳人,徙居吴县。年十八入太学。徽宗宣和六年为国信所提辖官随使高丽。撰《奉使高丽图经》,述高丽山川、风物、典章制度等。善画山水人物,尤工篆籀。
2、狻猊出香:狻猊熏炉。狻猊: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或谓即狮子。出香:香薰、熏炉。
3、大概相类:基本上相似。
点评:此云越窑瓷和汝瓷在高丽流行之况。此二种瓷器在高丽之大受欢迎也启迪了高丽青瓷的烧造。从如今传世的高丽青瓷中,我们尚可发现其深受越窑瓷和汝瓷之情况。}
我看了此段资料心想应有上下文,现特查之,载于此:
其上下文为徐兢《奉使高丽图经》卷第三十二
{ 茶爼(音zu)
……
瓦尊
……
藤尊
……
陶尊
陶器色之青者,丽人谓之翡色,近年以来制作工巧,色泽尤佳。酒尊之状如瓜,上有小盖,而为荷花,伏鸭之形。复能作碗、碟、桮、瓯、花瓶、汤盏,皆窃仿定器制度,故略而不图,以酒尊异于他器,特著之。
陶炉
狻猊出香也翡色也。上为蹲兽,下有迎莲,以承之。诸器惟此物最精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3。
食罩
……}
在这本古籍里第二十六卷燕礼 燕仪篇中还说道,在最高等级的皇宫宴席上:“器皿多以涂金或以银,而以青陶器为贵。”
三、上面这些资料所含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很值得我们参考研究。总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古高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对瓷器的挚爱不亚于中国人,你看他们在皇帝设宴中所使用的器皿,以青陶器为贵。而所谓的青陶器之色又称之为“翡色”。单说一个翡字是指一种鸟的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但人们又常用翡翠来命名出自缅甸的绿色刚玉,再加上文中说到青陶器之“青”色,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这个“翡色”应是接近绿色的可能还带有玻璃质感。事实上现存的许多高丽古瓷器大都呈现一种明亮优美的色彩,它是一种既有光泽又能使人勾起深沉情趣的隐约柔和的青色。(大概与宋时的龙泉窑相类似)
2、古高丽宫内使用的瓷器既有高丽窑自烧的瓷器,也有中国传过去的越窑和汝窑瓷器。
(有意义的是徐兢的说法:“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这句话十十足足证明了一个时间定位,在徐兢所在的北宋高宗年代,汝窑就是新窑器。从中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在引用古人对一些瓷器的评论时一定不能忘了他们所处的年代。比如说汝瓷“无纹者尤好”,那么我们看看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这句话出自明曹昭《格古要论》,该书成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曹昭对汝窑的这个评定是在汝窑出世后约300年时作出的,从哪个时候开始到现在又经历了近600多年,我想说的是哪个时候无纹的汝窑器保存到现在会变成什么样的呢,还会无纹吗?何况清乾隆年间唐铨衡所著《文房肆考》中说:“宋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屑玛瑙为油,如哥而深,微带黄,有似卵白,真所谓淡青色也,汁水莹厚如堆脂。《格古要论》云:“汁中棕眼隐若蟹爪者真”,又云:“无纹者尤好”。说四胡异,此如端溪石子辨鸜鹆眼。眼本石病,得此可研真水坑也,故曰无纹者尤好。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土脉质制较官窑尤滋润,薄者难得。时唐、邓、耀诸州悉有窑,而以汝为冠。”
唐铨衡的意思很明确,汝窑无纹是相对于釉中出现“棕眼”这种毛病而言的,没有其它意义,所以他不客气地说:“说四胡异”。 )
再回到徐兢的说法;“……大概相类。”这句话含有双重意思,即除了我们可以理解为高丽宫内有古秘色的越窑和汝窑新品外,高丽窑可能也在生产类似于中国越窑和汝窑的瓷器,就像徐兢所说的:“……近年以来制作工巧,色泽尤佳。……复能作碗、碟、桮、瓯、花瓶、汤盏,皆窃仿定器制度,……”。
此中的定器制度应是指制作的方法、色泽、形状、尺寸等。高丽窑当时的生产水平很高,足可以与中国的几大名窑媲美,这里我就不详说了。
3、前面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我想说徐兢后面赞美的那件“狻猊出香”很可能是高丽窑自己生产的,而不一定是中国传过去的汝窑或越窑产品。徐兢赞美道:“狻猊出香也翡色也。上为蹲兽,下有迎莲,以承之。诸器惟此物最精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3。”
http://s1/middle/6205a38ag93093fb2d0e0&690
这件出香的层次应分为三层:1、摇头玩球狻猊作上部,口中中空可出香,与下部可分离。2、中部与底座相连成一体,实际上仰莲部分中空,是一中空容器,可置香料。3、底座为覆莲及最下部的图案一体。
(狻猊,为传说龙生九子的第五子,“形如狮,喜烟好坐”,故香炉多以为盖。这种香熏炉大多摆放在厅堂之中。宋代香文化盛行,对香炉、香料有诸多考究,也体现宋人生活的精致。古代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
再看一件某民间收藏家修残复得的一件汝窑狻猊出香:
http://s9/middle/6205a38ag93094d44c208&690
此件被“2008CCTV·寻找国宝石狮专场·台胞专场”的评审团决出,认定为宋代汝窑狻猊香熏,为石狮市的“国宝”。并认定为国际级的宝物,它的器型为目前世界上各大博物馆珍藏的30多件汝窑器型中所没有的。
上面第一件绿釉狮子出香熏炉来源清晰,整器基本完整,系绿釉瓷,此种色釉北宋时多有,釉面较薄,基本不开片,也称大绿釉,时有窑变,有光泽。
第二件经介绍乃由汝州市玉松汝瓷有限公司签约古瓷鉴定专家林俊先生费时近十年,在汝窑遗址附近收集残片修复,他所花的功夫实在不小,值得称道和敬佩,他的运气也真不错。不过我想说一句,如果不是照片色彩问题,那么这件汝窑出香的颜色比较少见,是否就是古籍上说的炒米黄?
根据我在网上搜索发现这个狻猊出香真品到目前为止好像只有这两、三件,果然如此吗?我现在也拿出一件给大家看看:
http://s14/middle/6205a38ag9309fd85a7bd&690
我这一件也是由可分离的两个部分组成:狻猊作盖,下部另成一体。
http://s3/middle/6205a38ag930a05a05f82&690
http://s12/middle/6205a38ag930a0853689b&690
大家从这二张图片中可以看清内部的构造了吧。
我的这件有几个特点:1、正宗的汝窑天青釉色;2、上部的底是一个任意多边形,下部上口也是一个多边形开口,因此上部的狻猊盖上去是有一定位置的,盖上后不能随意转动,也就是说它巧妙的固定了整件上下造型的呼应,明确地确定了一个协调美观的正面。3、上部的底内和下部的底部都有汝窑明显的特征,但我在这里就不公布照片了,因为我怕造假。
再给大家看几个细部特写:
http://s7/middle/6205a38ag930a17731e86&690
http://s12/middle/6205a38ag751a9ce7f84b&690
http://s4/middle/6205a38ag930a247a0203&690
也许有人,应该说大多数人都会质疑,你这件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是货真价实的国际级国宝了。本人无此奢想,但我可以先给大家看一件在国内拍卖会上出现过的拍品:
http://s2/middle/6205a38ag930a7907a061&690
下面再看件现代仿品,大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了,如图:
http://s14/middle/6205a38ag930a2faeefcd&690
此件系河南省汝宝斋汝瓷厂陶瓷艺术大师胡忠成制作:产品名称:汝瓷狻猊出香(莲花香熏)
产地:汝瓷原产地-汝州(声明:国家知识产权专利保护产品,仿制必究)
它的底部是根据一件汝窑残器所仿,可惜我无法将图载上。
这件仿品最大的弱点是以浅浮雕为主来表现各种纹饰,因此与真品的制作功力不可同日而语。
何为生动。何为传神,何为天青釉色,何为时光的痕迹,相信朋友们看了这篇文章和这些图片会有所领悟的。
我在本文中包括最后一件现代仿品共5件狻猊出香,大家看了以后是不是会和我的意见一致呢?
我的意见是:
第一件绿釉狮子出香熏炉,不愧为出土真品,狻猊动作生动,神态逼真,整体造型规整、大方,比例协调,名副其实,值得定为国宝。
第二件汝窑修复件狻猊莲花香薰,色泽老旧开门,林先生十年功夫没有白花,专家也没有打眼。唯独是其造型相比之下略显古板,有点像模仿当时的金器菩萨,疑是当时用于祭祀,或寺庙用物。
第三件就是我提供的汝窑天青釉狻猊莲花牡丹出香,其狻猊之形态接近第一件,装饰上更加繁复。其表面及内面均开细纹,呈老旧味道,其他各项特征均吻合汝窑典型。
第四件是红太阳拍卖公司上拍的一件,我怀疑是半件,且造型较死板,但很规整。
第五件仿品,其色泽略似汝窑,但狻猊造型明显取材于常见的程式狮子,其底座取材于一件残器。但雕塑功夫差距太大,其价值在于我们可以知道现在的仿造者的水平,当然作为现代工艺品也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