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煮面条说开去

(2012-02-11 10:50:58)
标签:

面条

打卤面

胶东

杂谈

分类: 随感而发
晚上从健身房跑完步回家天色已晚,打开冰箱发现到周末了里面空空如也,只剩下一颗白菜和一块豆腐。于是我便开始纠结,晚上是做白菜豆腐炖鱿鱼吃米饭呢还是直接用白菜煮面条吃?每天回家要做饭时都要面临这样的纠结,冰箱里仅仅剩下白菜尚且如此纠结,毋用说冰箱装的满满当当时的困境了。在国内读书每次去食堂吃饭都会纠结的想这顿要吃什么,要回顾上顿吃的什么,甚至最近几天吃的什么,然后按照尽量不重复的原则并顾及自己的饮食偏好做出决定,到了食堂后还需要根据各个窗口的人的多少做出最后的判断,细细思忖这简直就是折腾。同吃食堂一样,每天做饭前决定做什么也是一个纠结的decision-making的过程。回到正题,今天晚上考虑到鱿鱼是冻着的,拿出来解冻然后再和白菜豆腐炖所需时间要远大于煮面条,时间已很晚,应该把节约时间作为做饭决策的一个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因此最终决定煮面条。
煮面条比起做其他饭来要快的多,因为只要把电炉子开到最大几分钟就可以把水烧开,把面放进去煮,再把切好的菜、肉什么的放进去煮,估计10分多钟就能搞定。在我家我父母将这种面和汤在一起的煮面的方法称之为“一回下的”,意思就是面和卤不分开而是一起煮。反之面和卤分开煮的打卤面在我家被称之为“两回下的”。自小开始每次老妈煮面前问我是要吃“一回下的”还是“两回下的”时我都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在我看来后者比前者要好吃的多,尽管费事些。
后来离开家乡到北京读书,食堂里也都是打卤面,没有一锅煮的做饭。道理很简单,一锅煮的话煮好马上吃还凑合,不过那面泡一会就没法吃了,整个一锅混沌。在国内读书时食堂里打卤面种类很多,面就有普通面条、拉面、刀削面、拉条子,然后再配上不同的卤就会出现许许多多的组合。面条在北方可谓是不可少的一类主食,通常吃面时都会弄些生大蒜一起吃,十分过瘾。在北京的冬季就着大蒜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这是在国内读书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在我老家那边大家一般不说“吃面条”而是说“喝面条”。我觉得这个“喝”字比“吃”更恰切,连面带汤一起下肚,更有气势。记得在老家上学时课上老师一般都用胶东话,只有少数年轻老师才用会普通话授课,因而有时会搞不清有些表达是胶东话哪些是普通话,以至有时会说出胶东话表达导致其他地方的同学听不懂。到了北京我确实开始感受到地域差异,比如我一直想当然认为全国人民在吃饺子、面条时都会就着生大蒜吃,后来才知道只有北方人才会吃生大蒜,南方人一般不生吃大蒜。
在国内读书想吃面了到食堂吃现成的就行,来到美帝后由于都要靠自己动手,因此我这半年来一直吃的是“一回下的”面(意大利面除外)。于是今天我便决定做次“两次下的”打卤面。先煮面,面煮好后捞到盛有凉水的盆里,然后便开始做卤。时间有限懒得把冻的虾拿出来解冻,便直接用猪肉和白菜打卤,为节省时间便先把猪肉和白菜翻炒了个半熟,然后添上水开始烧。开锅了本想加个鸡蛋发现鸡蛋都吃完了,无奈只好胡加些紫菜。
卤做好了,盛上一碗面,浇上鲜美的卤,在这冰天雪地的美国西部山区我终于又吃上了热气腾腾的打卤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