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痛悼念杨遵仪先生

(2009-09-20 14:43: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求学心路

晚上回来看到了杨遵仪先生仙逝的消息,心中甚为哀痛。

杨遵仪先生对于每个地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记得自从入校门那天,就不停的听到杨遵仪先生的各种传奇般故事:年逾90还带研究生,并且还坚持跑步..... 当时我们觉得杨先生简直就是传奇。对于杨先生的印象,我只是朦朦胧胧记得开学典礼上他曾出席过。后来听说班上一个同学比较幸运,竟在食堂遇到过杨先生并搭过话,现在想来那个同学确实是幸运。

翻开杨先生的简历,华丽的让人无可挑剔。杨先生早年就读于清华地质系,毕业后赴美留学,就读于Yale, 师从著名地质学家C.O.Dunbar教授。虽然我对地质学了解不深,但也知道Yale的地质还是名列前茅的。杨先生博士读的十分出色,深受C.O.Dunbar教授喜爱。博士毕业回国后杨先生便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教书育人的事业。作为一个老师,杨先生是成功的,从杨门走出了许许多多地质行业的优秀人才,有院士、教授,甚至还有总理;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杨先生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1980年以来,他长期担任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冈瓦纳地层分会,二叠系、三叠系分会,二叠—三叠系界线工作组等组织的委员,曾是第一个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科联共同领导的地质对比计划(IGCP)项目中担任负责人的中国学者,曾任203项目组长,1988年又担任IGCP272项目副组长,为推动国际合作交流作出了贡献。

我觉得做学问要想做好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心宽的人才能避开在世俗前的斤斤计较,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问上,踏踏实实的做学问和搞研究。心胸宽广的人未必都会成为大家,但心胸狭隘的人却是无法成为大家的。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在时间上横跨成百上千甚至上亿年,地质学家较其他专业的人可能胸怀会更宽广些。杨先生作为地质学的大家,能够兢兢业业的从事地质科研和教学七十余年并取得巨大的成就与其宽广的胸怀是密不可分的。杨先生踏实治学的学风或许还与其教育背景有关,因为杨先生早年就读于清华,而清华一直以其踏实严谨的治学风气而闻名。杨先生为我们广大科研工作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做学问一定要有宽广的胸怀,要踏实而严谨。

虽然杨先生走了,但其踏实严谨、谦虚宽容的精神以及他对科学探索的那种执着将会让我们受用一生。杨遵仪先生是个传奇,让我们沉痛悼念杨遵仪先生!由衷希望他一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