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管理是公司的坟墓
(2011-03-30 09:57:33)
标签:
杂谈 |
西方人有谚语:不能教一只老鸟新把戏。因为鸟老了,旧把戏一定会成熟可靠些。但鸟
儿能完成好把戏,学不了新把戏,也就离坟墓不远了,鸟如此,公司管理亦是。
好的管理是公司的坟墓
□文/原欧唯特信息系统(德国贝塔斯曼集团旗下)中国区CEO郭海晨
好莱坞名导演伍迪·艾伦说:性感的80%是展露,如果把这句话套用在很多中国企业身上,就可以说,它们的成功,80%靠的是做名声、懂炒作。然而德国人信奉不同的逻辑,一切的一切,都是把质量、可靠、稳固、精细、严谨放在重要位置。至于做大做强,德国人从来就不能理解其在中国人心中的情结,本未立而先炒作也不是他们的强项。
不过,很多年后,我还是觉得,德国企业的那一套让我受益匪浅。我所在的德资企业把“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列入了全球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中,对我的老板们而言,他们的要求就是,我每年递交的业绩结果让人信服。他们给我的回报是,更大的自由和授权。
这种自由和授权,对我而言,就像公司是自己的,能够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寻找新的突破。
九年多的CEO生涯,想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证明概念”、“证明繁荣”、“证明可持续性赢利”。面对辽阔的中国市场的诱惑,德国人从来不以侥幸来图速成之功,而是坚忍扎实谋远大之策。身为其中国区执行人,我必须按逻辑而非直觉取巧行事。
在“证明概念”阶段,我们必须证明中国团队能够自我拓展业务,“以农村包围城市”,以软(件)托硬(件),以服务“脱贫”,独立生存下来,在此基础上逐步固化管理的可重复性。真所谓“年年困难年年过,年年过得还不错,山高水远小村落,证明概念靠开拓”。
在“证明繁荣”阶段, 我们必须证明不仅能够立足,获得我们第一批重量级灯塔型客户,还能取得高于中国市场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初显中国分店在中国市场的高增长拓展潜力,为发展的下一阶段谋求“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的局面。同时,在管理上,必须形成“繁荣兮时不我待,成熟兮流程无拘碍”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持续精进。
在“证明可持续性赢利”阶段,我们必须证明中国公司的业务具有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能在激烈竞争的中国市场中,长期保持差异化特色,避开那些“做大做强”了的对手的锋芒,而击其价值曲线中的软肋。
到第三阶段,无论是已有的业务产品服务线,还是公司管理流程、体系,我们都已经历多年的持续提高和改进,似乎很少再犯早年的一些错误。这个时候公司的发展速度也渐次稳定,无大起伏。所有的人慢慢满足于以一定的节奏,在持续成长的康庄大道上一路撒欢小跑。
那一刻我不禁想起汤姆·彼得斯在其《重新想象》一书中的一句话:“好的管理是公司的坟墓”,我把这句话分享给我的上司和团队,提示所有的人不能迷失在美好的现实中而忘记了持续变革。
于是,公司的管理团队要首先取得一致,要求所有的事业部,在每年通过现有业务扩大业绩的思路上,必须不断地尝试新的种子业务,以产品和服务线的业务成长长短线组合,锁定“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并在业务之间,形成互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受德国已有业务的限制,所谓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并开发了一些在中国市场独有的东西。
西方人有谚语:不能教一只老鸟新把戏。因为鸟老了,旧把戏一定会成熟可靠些。但鸟儿能完成好把戏,学不了新把戏,也就离坟墓不远了,鸟如此,公司管理亦是。
编 辑 彭子珂
E-mail:pzk@cais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