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在那里

(2010-04-15 14:31:03)
标签:

杂谈

人生在世,总有一座或几座山峰,你我都无法回避。而最残忍的攀爬,莫过于你本已抵达山巅,却因一场揪心的跌落而重回山脚。
当82岁的禇时健静静地守护在他那两千多亩的果园,当58岁的郑俊怀低调地开始狱后“新长征”,当柳传志、钟信才纷纷在迟暮之年重披战袍——对于这些昔日的商界老帅,是复出,是重塑,是质疑,是押注,是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记忆,而今又重新走进风雨。
伴随着中国短短30年的商业跃进,这些悲情英雄功成名就,却不能功德圆满全身而退。哪怕是在外人眼中近乎完美的企业教父,也往往会犯青涩的错误;哪怕是小心翼翼埋头经营,也难免遭遇“非企业因素影响企业存亡”的厄运。那些“59岁现象”者、政商关系失衡者、企业“阴沟里翻船”者,以及攀登到行业的顶峰却陷入自我膨胀者,最终难免画地为牢撞上各自的“五指山”。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人安于自己所站的位置,他们总会不停地改变及寻找。重新回到山脚的人,要么知错改过重新来过,要么选择鸵鸟般地退守和就此别过。
就此别过的人逃避再付出,逃避再忙碌,逃避心中的噩梦般盘旋的隐痛:无论你如何艰辛打拼、汗流浃背、奔波劳苦,你所拿到的东西依旧不能让你的心满足。就此别过的人会“假设”,假设自己的青春没有浪费在这个看得到明天却看不到未来的企业,假设时间可以回到事发前,假设我对某些庄严承诺选择性失忆,假设我一开始就不当这个所谓的“大哥”……
也有一群失败者,不愿捂着没有碑文的墓志铭黯然隐退。他们深知登山难免跌落,而跌落的经验却足以攀登更高的山峰。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不是面对的机会不同,而是把握机会的态度不同;成功的组织也不是一味追问需要构建怎样的状态,而是追问需要突破怎样的状态。
于是,柳传志们选择了重新攀登。他说之所以重新出山是想利用自己的经验,帮联想摆脱经济低迷带来的恐慌,并且填补一个最黑暗的黑洞——拯救公司的灵魂。和商业模式这种硬性变革不同,这种基于文化的软变革在更为艰难、更不确定、更加缠绕的经济形势下,更考验舵手的智慧。
于是,郑俊怀们选择了重新攀登。“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当年牛根生被伊利扫地出门,破釜沉舟地创造出“蒙牛神话”。如今历史轮回,狱后的郑俊怀站在行业乱局中也站在干净的山脚下,对自己的余生和整个行业竞争进行拔高。
至于82岁的禇时健,哀牢山下那片静谧的果园让这位老人恬淡而幸福。很多时候他低头不语,因为他依旧走在上坡路上。——人生在世,总有一座或几座山峰,等到你我去跨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