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清华轩

标签:
旅游文化颐和园清华轩罗汉堂 |
分类: 图说颐和园 |

P1 紧邻颐和园万寿山中轴线的两侧对称性的排列着两组建筑,山坡下排云门东侧是介寿堂,西侧则是清华轩。清华轩背靠万寿山,面临昆明湖,显得十分古朴幽静。(淸华轩正门)

P2 清华轩大门左右的白墙上,镶有形态各异的什锦漏窗。(淸华轩正门)

P3
据史料记,乾隆建造清漪园时,核心建筑就是位于万寿山南麓中轴线起点的大报恩延寿寺。这是他为母亲崇庆皇太后六十寿辰敬建,时为乾隆十六年(1751年)。这座辉煌的寺院从山下一直建到山顶,共五进,最高点即为佛香阁与智慧海,历时数年完工。乾隆看到寺院西侧还有空地一方,便建起了与寺院相配套的罗汉堂,供奉五百罗汉。五百罗汉的样貌是仿杭州西湖净慈寺内罗汉的样子,香面彩塑而成。罗汉大小从高30厘米至50厘米不等。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佛香阁、大报恩延寿寺,罗汉堂也被付之一炬。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时,修复了佛香阁。而没有重建原大报恩延寿寺,只是改建成了今天的山前主建筑——排云殿,在罗汉堂旧址上建起了今日的清华轩。(淸华轩正门)


P4 原罗汉堂前的八角莲池和池上的单孔石桥被保留在慈禧太后新建的清华轩院内。桥在中轴线上,汉白玉的桥体,拱顶有蚣蝮,云头望柱,瓶(平)安如意雕空心栏板,水池周围均有与桥栏相同质地的护栏,从桥上穿过,即到达清华轩正殿。(颐和园清华轩院内八角莲池上的单孔石桥)

P5 (颐和园清华轩院内八角莲池上的单孔石桥)
P6 清华轩为二进式四合院,大门为垂花门,前檐为实塌门,后檐为四屏门。进入垂花门两侧各为八间的抄手游廊,分别与前院东西配殿相连接。(清华轩正殿)

P7 清华轩主殿,面阔五开间,前后出廊,两侧各有两间耳房;东西配殿均为五开间,前出廊,并各有十四间游廊与清华轩主殿及后院配殿相通。后院较前院稍小,正殿为五开间,前出廊,两侧分别有两间耳房。有东西配殿三开间,前出廊,配殿北侧均有三间拐角廊与正殿相通。

P8 前后两进院落,后院还带着一个小型的东跨院,其中北房三间,房前即是三开间碑亭,坐西朝东,亭内即是卧碑,四面均有碑文,分别是乾隆御制“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记”“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和“西师诗”。(清华轩正殿楹联:梅花古春柏叶长寿)

P9 (清华轩正殿楹联:云霞异彩山水清音)

P10 (清华轩西配殿)

前一篇:2020颐和园国花台花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