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楼梦》中宁国府的原型地--苏州织造署


标签:
杂谈苏州织造署宁国府 |
分类: 红楼梦与红楼梦溯源 |



P3 (苏州带城桥下塘)

P4

P5 而苏州第十中学十中前身为“振华女中”,“振华女中”是由明代大学士王鏊的后人王谢长达女士创办于1906年,其女儿王季玉任校长时,时年12岁杨绛先生入学振华女校,开启了新一时期的求学之路。(苏州织造署旧址

P6 王谢长达是蔡元培的师母,他的先生王颂蔚是蔡元培的老师,这所女校既有章炳麟、蔡元培、李根源、竺可桢这样的校董,也有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何泽慧等这样的校友。而杨绛先生,是这熠熠生辉的校友中的一员。(苏州织造署旧址

P7 由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舅祖李煦曾先后担任苏州织造之职,《红楼梦》中又有不少篇章提及苏州的人文风物,因此,苏州织造署旧址也引起了红学专家的极大兴趣。苏州是中国“四大绸都”之一,自古丝织业发达,为中国丝织中心之一,被誉为“丝绸之府”。为满足宫廷需求,自元代起朝廷就在苏州设立织造局,明代由太监兼理织造,清顺治三年建织造局,又名总织局,康熙十三年改为织造衙门,亦称织造府或织造署,由内务府派郎官掌管。(苏州织造署旧址)

P8


P10 在清代,苏州织造署兼管苏州、松江、常州三府机户和征收机税等事务,康熙曾六下江南,乾隆六次南巡均驻跸于西花园。耸立于假山池塘中的瑞云峰为北宋花岗石遗物,号称江南园林山石之冠!曹雪芹早年还曾生活于此。是曹雪芹《红楼梦》小说中宁国府的原型。(苏州织造署旧址)

P11

P12 清代的织造署,是一个特殊的官衙,是皇宫的外派机构,专门负责为皇室采办丝绸等生活用品,在江南设置了三处,苏州、南京、杭州各一。


P14 杭州的织造姓孙,也是曹寅的亲戚。古代官场这种联络有亲、俱有照应的关系,不禁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一句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曹雪芹是十三岁之后去的北京,而十三岁之前,却是在江南,主要是在南京、苏州度过的。(苏州织造署旧址一侧织造桥


P16 前后二所以“孔夫子巷”(此巷名至今还保留着)为界,前所的大门即为现在第十中学的后门,此门及门前一对石狮,至今还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苏州织造署旧址一侧织造桥

P17 这时 曹寅离苏后,其内弟李煦(即曹雪芹的舅祖)继任苏州织造。李初到苏,因为织造署曾为康熙所驻跸,于是“加辟而增新之,敞以亭阁,延以廊庑,翠竹碧梧,交荫于庭,清风徐引,则飒然衣袂间。”在今天的苏州织造署旧址一侧我们仍可略略窥见当日的风貌,有遗迹可寻。(苏州织造署旧址一侧)

P18 李煦长年任苏州织造,曹雪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不会不到苏州舅祖家来玩。织造府系李煦的公署,除此之外,他还有别业,离织造府不远。(苏州织造署旧址一侧)


P20 由此我们不禁联想到《红楼梦》里的潇湘馆,那也是“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且“得水一派”,“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既多植竹,又得引水,其景致不是颇有相似之处吗?也许,苏州姑娘林黛玉的原型,就是生活在此的一位曹雪芹的表妹吧!因而他才特意在红楼梦》里让她住进了这样一个以多竹为特色的院落。(苏州织造署旧址一侧孔付司巷)

P21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梦中有梦,谜中藏谜的旷世奇作。苏州织造署旧址因而引来了红学家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有多少红楼梦探佚者的牵强附会,无数红楼迷的盘根究底。(苏州织造署旧址一侧孔付司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