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2019-06-14 16:54:57)
标签:

杂谈

文峰寺

文峰塔

扬州

分类: 寺庙与道观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2 大运河畔的扬州文峰寺寺门朝西,面临运河。这里古称三湾子,运河进入扬州这一地段,有三湾蓄水势,人称“三湾抵一坝”。扬州文峰寺山门)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3 (面临古运河的扬州文峰寺寺门)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4 运河畔的扬州文峰塔建在这里,它是成为进入扬州的显著标志。塔上的灯龛,亦起到了航标的作用。由明及清,粮船盐艘皆由塔下经过,帆樯林立,盛极一时。自此,这里便改称宝塔湾。(大运河畔的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5 文峰寺的门前尚立一亭,亭内有碑石,上书“古运河”三字,以记录历史盛况。大运河畔的扬州文峰寺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6 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第二、四、六次东渡,都是由此解缆入江。清代康熙、乾隆皇帝数次南巡,也从这里经过,李豫写《文峰塔》有“康乾南幸六龙出”诗句便是佐证。清李斗《扬州名胜录》卷二亦有记载:“自塔湾河道至馆驿前,南岸有洋子桥、文峰塔……南巡多由塔湾船桥渡至北岸御道。”古老的运河,为文峰寺增添了文化的内涵和历史的厚重。(大运河畔的扬州文峰寺碑亭书“古运河”三字)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7 古运河扬州段,从郊区湾头至瓜洲入江,总长度29。3km;城区段,从扬州闸至三湾南,总长度13。扬州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的水陆码头和商品集散地。(古运河扬州段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8 地理位置的优越注定了商业的繁荣,明清时期曾吸引了全国十八个省的商人来设立商会,筑店经营。一时之盛每年开春从扬州运到北京的稻米有数百万石,丝绸几十万匹,至于盐类及其他货物更是不计其数。为了保护京杭大运河的畅通。扬州文峰寺匾额“文峰寺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9 文峰寺,位于扬州城南古运河畔,始建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据《康熙扬州府志》卷十九“寺观”记载:“文峰寺,在城二里,官河南岸。明万历十年知府虞德晔建浮屠于此,住持僧真玉因建寺以文峰名,王世贞为之记。”扬州文峰寺天王殿四大天王之一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10  《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二十八“寺观”记载:“文峰寺,官河南岸,明万历十年知府虞德晔建七级浮屠,并建寺。扬州文峰寺天王殿四大天王之一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12(扬州文峰寺天王殿四大天王之一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13 (扬州文峰寺天王殿四大天王之一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14 (扬州文峰寺大雄宝殿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15 (扬州文峰寺大雄宝殿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17 (扬州文峰寺鼓楼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18 (扬州文峰寺鼓楼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19 王世贞《文峰塔记》记录了修建文峰塔的过程,说镇存曾“为少林寺从师披剃,命名曰镇存,托钵维扬,至南关之外福田庵结夏,有感于阿育王事,发希有想,拟创宝塔……”镇存俗姓杨,名天祥,出家嵩山少林寺托钵云游扬州,并想创建宝塔。扬州文峰寺钟楼与文峰塔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20 当时的扬州按察御使邵公“闻而嘉之,给帖化募。”镇存文武双全,文则“儒生所不及也。”武则“超出流辈远甚。”为了修建宝塔,他演习武艺,募化资财。扬州多“名商贾客”,见镇存“距跃曲踊技击剑舞之状……而骇焉,争出其资以佐木石砖甓之费,可三千金。不三载,而塔成。”扬州文峰寺文峰塔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21 塔建成后,御使邵公即题名“文峰塔”。 “盖取于堪舆家言:为一方科甲助也。”其意为文风昌盛、文脉顺达。文峰塔的建成将文化、宗教、民俗合而为一,在扬州具有观赏性和标志性的双重意义。扬州文峰寺佛幢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22 (扬州文峰寺佛幢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23 (扬州文峰寺文峰塔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24 (扬州文峰寺文峰塔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25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26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P27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扬州文峰寺与文峰塔
背景音乐:意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