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文化-京师大学堂建筑青春之歌电影 |
分类: 流金岁月的电影与戏剧 |

P1 经典老电影《青春之歌》是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出品的,至2019年,整整60周年了,这部由杨沫编剧,崔嵬导演,谢芳,康泰主演的老电影真实生动地反映了“1931年到1935年的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的英雄形象,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在“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大风暴中顽强不息的斗争生活。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与北大红楼是“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中共早期组织的活动地点。为此,我寻访了经典老电影《青春之歌》发生地--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与北大红楼。谨以此文纪念伟大“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经典老电影《青春之歌》摄制出品60周年。(经典老电影《青春之歌》宣传画)
P2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我寻访的经典老电影《青春之歌》发生地京师大学堂的历史建筑主要包括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如今著名的北大红楼: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原北大数学系楼:沙滩后街59号遗存的京师大学堂"西斋"十四排中式平房等。(沙滩北街口北大红楼雕塑)
P3 京师大学堂 ,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原北大数学系楼)
P4 京师大学堂作为当时国家最高学府, 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1902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文物保护标志——原北大数学系楼)
P5 1862 年,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师范馆成立,师范馆为北京师范大学(以及由北京师范大学临时西迁中创办的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
。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 ,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文物保护标志——原北大数学系楼)
P6 19世 纪末民族危机严重之时,京师大学堂其生伊始,即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1903年为反对俄罗斯帝国长期侵占中国东北,京师大学堂师生积极参加了全国各界的拒俄运动,四月初四(4月30日),速成科、仕学馆、师范馆的师生200余人举行集会,声讨俄罗斯帝国的侵略,要求清政府拒绝俄罗斯帝国无理要求,会后草拟了《京师大学堂师范、仕学两馆学生上管学大臣请代奏拒俄书》,要求清政府拒约抗俄,推动了全国拒俄运动的发展,并为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树立了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原北大数学系楼)

P7 京师大学堂与北大红楼是“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中共早期组织的活动地点。1912年5月4日,当时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备受中国知识分子景仰的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的“大学堂”牌匾——原北大数学系楼)
P8 京师大学堂的第一任总管为历任工部、礼部、吏部尚书,曾任光绪皇帝的老师孙家鼐。许景澄为“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西学”总教习。将原有官书局和新设译书局均并入大学堂。五四运动前,在此成立了共产主义读书会小组,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著作,因此这里也是红色革命景点之一。(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原北大数学系楼)
P9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大学堂校舍先后被俄军和德军占据用作兵营。藏书、仪器大部分被毁,学堂被迫停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京师大学堂恢复,由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改大学堂为三级:大学院(相当于研究生院)、大学专门分科(相当于大学本科)、预备科。大学专门分科之下又分目(相当于系)。最初设经、文、法、理、农、工、商等七科三十五目。1904年设立一、二、三院和分科学院(分科大学),此处和位于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如今著名的北大红楼统称为一院。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此处仍为一院。(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回廊——原北大数学系楼)
P10 京师大学堂的校址原为乾隆皇帝第四女和嘉公主的旧府。“大学堂”成立时,一方面是全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主管全国教育的中央衙署,原公主府的中路即是衙署部分。当时共修复了府中房间340余间,新建一百三十多间;1900年以后又扩建校舍一百二十余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在西侧新建斋舍(宿舍)。(沙滩后街55号和嘉公主的府大殿)

P11
原公主府为传统的并列三轴线院落组合,虽经多次改扩建,但基本格局仍然可辨。 主轴线上还存有一座五间大殿(后寝殿),另有配殿、后照楼,但都经过改建,已非原貌,北部和东部尚存部分府墙;西轴线上还保留五进四合院,一进院南房九间,后出廊,北房五间为过厅,前后廊,东厢已拆改,西厢处一幢“凸”字形的近代建筑。和嘉公主府大殿,后来曾是原北大大讲堂。在这座大讲堂里,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知名学者曾经常发表演讲。(沙滩后街55号和嘉公主的府大殿)

P12 和嘉公主的旧府二进院正房五间,前出廊,中三间出抱厦,东西厢各三间,正房左右耳房各二间,四周环游廊。以上均为硬山筒瓦过垄脊。三进院北房五间,前出廊,为大式硬山筒瓦大脊,另有西厢三间,前带廊。四进院北房七间,进深七檩,前出廊,为大式硬山筒瓦大脊。最后一进院为后罩房九间半,西带半间耳房。后罩房西另有三间北房,北和西即府墙。(沙滩后街55号和嘉公主的府大殿)

P13 和嘉公主的旧府东轴线大部分经过改建,成为西式教学建筑。西轴线以西有平房十五排,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新建的斋舍(学生宿舍)。(沙滩后街55号和嘉公主的府大殿)
P14
和嘉公主的旧府东路新建的三座西式楼房,北部为“工字楼”,中间为教学楼,均已翻建,失去原貌。只有南端的文科教室楼基本保持着原状。(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如今著名的北大红楼)
P2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我寻访的经典老电影《青春之歌》发生地京师大学堂的历史建筑主要包括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如今著名的北大红楼: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原北大数学系楼:沙滩后街59号遗存的京师大学堂"西斋"十四排中式平房等。(沙滩北街口北大红楼雕塑)






P8 京师大学堂的第一任总管为历任工部、礼部、吏部尚书,曾任光绪皇帝的老师孙家鼐。许景澄为“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西学”总教习。将原有官书局和新设译书局均并入大学堂。五四运动前,在此成立了共产主义读书会小组,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著作,因此这里也是红色革命景点之一。(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原北大数学系楼)

P9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大学堂校舍先后被俄军和德军占据用作兵营。藏书、仪器大部分被毁,学堂被迫停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京师大学堂恢复,由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改大学堂为三级:大学院(相当于研究生院)、大学专门分科(相当于大学本科)、预备科。大学专门分科之下又分目(相当于系)。最初设经、文、法、理、农、工、商等七科三十五目。1904年设立一、二、三院和分科学院(分科大学),此处和位于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如今著名的北大红楼统称为一院。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此处仍为一院。(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回廊——原北大数学系楼)

P10 京师大学堂的校址原为乾隆皇帝第四女和嘉公主的旧府。“大学堂”成立时,一方面是全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主管全国教育的中央衙署,原公主府的中路即是衙署部分。当时共修复了府中房间340余间,新建一百三十多间;1900年以后又扩建校舍一百二十余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在西侧新建斋舍(宿舍)。(沙滩后街55号和嘉公主的府大殿)


P12 和嘉公主的旧府二进院正房五间,前出廊,中三间出抱厦,东西厢各三间,正房左右耳房各二间,四周环游廊。以上均为硬山筒瓦过垄脊。三进院北房五间,前出廊,为大式硬山筒瓦大脊,另有西厢三间,前带廊。四进院北房七间,进深七檩,前出廊,为大式硬山筒瓦大脊。最后一进院为后罩房九间半,西带半间耳房。后罩房西另有三间北房,北和西即府墙。(沙滩后街55号和嘉公主的府大殿)

P13 和嘉公主的旧府东轴线大部分经过改建,成为西式教学建筑。西轴线以西有平房十五排,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新建的斋舍(学生宿舍)。(沙滩后街55号和嘉公主的府大殿)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沙滩后街59号遗存的京师大学堂"西斋"十四排中式平房)

P21 (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原京师大学堂一院:著名的北大红楼)

P22 (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原京师大学堂一院:著名的北大红楼)

P23 (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原京师大学堂一院:著名的北大红楼)

P24 (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原京师大学堂一院:著名的北大红楼)

P25 (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原京师大学堂一院:著名的北大红楼)

P26 (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原京师大学堂一院:著名的北大红楼)

P27 (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原京师大学堂一院:著名的北大红楼)

P28 (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原京师大学堂一院:著名的北大红楼)

P29 (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原京师大学堂一院:著名的北大红楼)

P30 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的《劳动音周刊》(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原京师大学堂一院:著名的北大红楼)

P31

P32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虎门销烟)

P33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金田起义)

P34

P35(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义和团运动)

P36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武昌起义

P37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五四运动)

P38 1917年,一本名叫《新青年》的杂志随着一名叫陈独秀的青年从上海迁至北京,编辑部就落户于此。北京山东城区北池子箭杆胡同20号据史料记载,当时陈独秀的住所整个院落分东、西两部分,有两个街门。朝北的街门是“箭杆胡同9号”,朝南的街门是“妞妞房9号”(现为骑河楼南巷),陈独秀租住东院。东院北房及南房分别为编辑部办公室和居所,其他房屋为传达室、车夫等住处。在2001年被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新青年部》编辑部旧址模型)

P39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新青年部》编辑部旧址模型介绍)

P40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

P41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李大钊蜡像)

P42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李大钊蜡像局部)

P43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毛主癀蜡像)

P44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毛主癀蜡像)

P45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三眼井胡同内的吉安所左巷八号毛泽东旧居模型)

46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三眼井胡同内的吉安所左巷八号毛泽东旧居模型介绍)

P47(豆腐池胡同15号毛泽东旧居模型)

P48 (豆腐池胡同15号毛泽东旧居模型介绍)

P49 图为北京大学第三院大礼堂模型,北京大学第三院大礼堂旧址位于今北京北河沿大街147号(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


P51(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

P52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

P53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

P54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

P55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

P56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

P57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

P58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

P59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

P60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

P61 (沙滩后街55号的京师大学堂建筑内的“光辉起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东城”主题展览-)

P62



后记二:

后记三:1959年,作曲家瞿希贤把《五月的鲜花》选作故事片《青春之歌》的插曲。音乐教师出身的阎莉莉对父亲的作品是这样阐述的:首先有着怀念烈士的抒情;第二句曲调压抑低沉;第三句酝酿悲愤的情绪;最后是整首歌曲的高潮。曲调也更加激昂有力,让音乐在情绪的最高点达到释放。歌曲《五月的鲜花》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从校园传向四面八方,成为鼓舞抗日士气的战歌。
手机版请点击欣赏音乐
前一篇:梵韵丹青--娘本唐卡艺术展
后一篇:2019年我家牡丹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