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浓煞法源寺--(2019年法源寺丁香怒放)


标签:
文化法源寺丁香图片 |
分类: 寺庙与道观 |

P1
记得最先是在2015年我在京味茶馆看了一个叫“小茴香”老师的一篇《丁香浓煞的法源寺》后,在20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的春天我都去寻访法源寺,拍丁香下的法源寺,写丁香下的法源寺,(2018年因故中断寻访),好傢伙,三年了,没想到在网络里面,包括360图片在内寄存了我拍的,写的好多《丁香浓煞的法源寺》图片和文字,只要点击“丁香浓煞法源寺”它意然真的成了书香北京的文学地标。我想把这个“书香北京的文学地标”传承下去。因此我在2019年清明来临前完成了《丁香浓煞法源寺(2019年)》(丁香背景:法源寺的大雄宝殿)
P2 今年我还是沿南半截胡同进入了烂缦胡同的,当进入了烂缦胡同中当,你就能感受到丁香浓煞的法源寺的那种感觉,其中,你能闻到丁香,在法源寺边上,好几大片一人高的丁香花树苗,这几天正在绽开花蕾,有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把丁香放在嘴边,一股幽幽的清香扑鼻而来,我顿时陶醉了。(丁香背景花絮:法源寺的大雄宝殿前闻花人)

P3 法源寺的丁香这是一种纯正的香味,它的香味温温的,柔柔的,闻起来的感觉,不是那种让你迷醉的浓烈,也不是那种让你忘却的清淡,它恰到好处地让人全身的神经处于愉悦的状态中,让人觉得,那种春天的血液在身上奔流,跳跃天。(丁香背景:法源寺的白松)
P4 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唐时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今名,1980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佛教书香之地又有一个好的命题终于成就了一个书香北京的文学地标。法源寺让人们朝思暮想进入一种静谧的佳境。(法源寺的天王殿)
P5 在如今的法源寺内,收藏了众多名贵的佛教典籍及艺术品,特别是大悲坛内陈列的大量佛经,数量众多、版本珍贵。(丁香背景:法源寺的钟楼)

P2 今年我还是沿南半截胡同进入了烂缦胡同的,当进入了烂缦胡同中当,你就能感受到丁香浓煞的法源寺的那种感觉,其中,你能闻到丁香,在法源寺边上,好几大片一人高的丁香花树苗,这几天正在绽开花蕾,有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把丁香放在嘴边,一股幽幽的清香扑鼻而来,我顿时陶醉了。(丁香背景花絮:法源寺的大雄宝殿前闻花人)

P3 法源寺的丁香这是一种纯正的香味,它的香味温温的,柔柔的,闻起来的感觉,不是那种让你迷醉的浓烈,也不是那种让你忘却的清淡,它恰到好处地让人全身的神经处于愉悦的状态中,让人觉得,那种春天的血液在身上奔流,跳跃天。(丁香背景:法源寺的白松)

P4 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唐时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今名,1980年又于寺内建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佛教书香之地又有一个好的命题终于成就了一个书香北京的文学地标。法源寺让人们朝思暮想进入一种静谧的佳境。(法源寺的天王殿)

P5 在如今的法源寺内,收藏了众多名贵的佛教典籍及艺术品,特别是大悲坛内陈列的大量佛经,数量众多、版本珍贵。(丁香背景:法源寺的钟楼)




P9 在法源寺很多僧人喜欢读书,夜一盏清茶,窗前静坐,书桌上搁三两本爱读的书,灯光下人与影成双,“沙沙”的翻书声是探寻真理的脚步声,更是思索人生的呐喊声。书页虽然只是薄薄一张纸,但却阻止了内心的放逐,隔绝了茫然的恐惧,让法源寺的僧人回归心灵的平静。(丁香背景:法源寺的大雄宝殿)

P10 在法源寺的大雄宝殿前,我不禁仔细地打量起殿前这一束束丁香,它在法源寺的大雄宝殿背景下,一串花束,有几十朵花,密密地挤在一起散发着奇香,默默地温润着人的心。(丁香背景:法源寺的大雄宝殿)

P11 法源寺的僧人说对我说:“你仔细地嗅了嗅每棵树开的花儿,每棵丁香树开的花香浓淡是不一样的。香味儿有所不同的”。(丁香背景:法源寺的大雄宝殿)

P12 我这一次仔仔细细地观察起了法源寺的大雄宝殿前丁香花,绣球般的堆堆花儿,难以分辨清楚一朵花的花萼、花托、花瓣、花蕊、花丝、花柱、子房什么的,细看殿前花香浓的这棵丁香树的树叶的确与众不同,它的树叶比其它丁香树叶圆,花美!(丁香背景:法源寺的大雄宝殿)

P13 我平心静气地凝望着法源寺的大雄宝殿前的这棵丁香树,让花香从我心上缓缓地流过,流着流着走了,当我沉浸在这繁密绣球般的花辉中,感觉私心杂念顿时不复存在了,留下来的只有心灵的宁静和生命的喜悦。(丁香背景:法源寺的大雄宝殿)

P14 法源寺的大雄宝殿前的这棵丁香树它的长势很特别,紧贴着殿前的地基,顺着大雄宝殿墙壁方向生长。(丁香背景:法源寺的大雄宝殿)

P15 四年前我也来看过法源寺的大雄宝殿前的这棵丁香树,现在它长得这么奇这么大,可能是法源寺少有的一棵丁香树了。


P17 1924年4月26日,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陪同下,到法源寺赏丁香。时值初夏,丁香盛开。当时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在寺内留下了一张合影,被当世流传,称为“岁寒三友”。林徽因清馨淡雅若“梅”,泰戈尔沧桑坚韧似“松”,徐志摩清癯飘逸如“竹”。(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在法源寺合影(本图选自网络360图片))

P18 据传: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在寺内“岁寒三友”的当天几百株丁香怒放,泰戈尔心情大好,夜幕时分,大家请泰戈尔回城。老诗人执拗地说:“不,不,我不走。我很少有这么高的兴致,我要在这儿坐到深夜好好领略丁香花香和夜色---”(丁香背景:法源寺的悯忠寺)

P19 泰戈尔像诗人一样在丁香怒放的法源寺丁香树下,闭上双眼,静静的沉思,任外面时光流转,他守法源寺丁香树下。有一丝叹息将悲伤化为尘埃,有一抹微笑将快乐化为雨露,让一眉蹙额将担忧化为春风。(丁香背景:法源寺的悯忠寺)

P20 2000年,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出版后,在海内外广泛流传,使法源寺名声大噪,引来无数佛教信众以及寻幽探古的游客。(丁香背景:法源寺的悯忠寺)

P21 “那么多名留青史的人来来往往。青山依旧,夕阳几度!只留下一缕花香长留人间。这个地方就是北京法源寺。清明前后,法源寺丁香怒放,一年一度的“丁香诗会”也即将开幕,趁着这最美的时节,我们去寻访法源寺,去亲身感受一下这座屹立于时光中的古寺。”(2000年出版的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北京法源寺》)

P22 李敖小说虽讲述的是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过程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人为寻求中华之振兴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的故事,但多处描绘了“清明前后,法源寺丁香怒放”的美好。

P23 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初名“悯忠寺”。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到武则天赐名"悯忠寺”,之后历代皇朝都以此作为纪念英烈圣地,清朝雍正时更名"法源寺"。(丁香背景:法源寺的悯忠寺)

P24 李敖先生以法源寺为载体,写下了戊戍维新运动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故事。读后太多感触了!不是长篇巨作,但是内容之丰富,触及的历史重大事件,英雄人物,真实的英雄人物,真实的历史重大事件,令人敬佩。文笔流畅通俗耐读,爱不释手。阅后参观法源寺,联想李敖先生小说中的情节故事,感受不一般!((丁香背景:法源寺的悯忠寺)

P25 2019年由田沁鑫编剧、导演的话剧《北京法源寺》于3月6日亮相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出板块。该剧以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思辨戊戌、直面中国历史变革。奚美娟、周杰、贾一平、赵寰宇领衔演绎清末戊戌年间策动朝野的变法众生相,在历史钩沉的叙述中上演一出别具一格的家国大戏。(丁香背景:法源寺的悯忠寺)

P26 话剧《北京法源寺》将法源寺里演变这段历史抽丝剥茧,透过法源寺里一个参禅悟道的小和尚的无限遐想,将这群在众说纷纭的典籍和传说中不辨真伪的人与事套进一座寺庙中,赋予他们属于自己的话语权,任其呼号呐喊、争论辩白,让观众能够生发出自己对那段历史的切身感受。(丁香背景:法源寺的悯忠寺)(丁香背景:法源寺的悯忠寺)

P27 在我心中,“丁香浓煞法源寺”就像李商隐这般“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永远坚守心中诗意;“香浓煞法源寺”就像柳永这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将悲伤幻化得如此波澜不惊,毫不故意;“丁香浓煞法源寺”就像林逋这般“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对田园小梅细腻温柔的心,对待万物充满爱怜的眼神:“丁香浓煞法源寺”是在燃烧着对生活的激情,对灵魂最高的追求从不停息。(丁香背景:法源寺的悯忠寺)

P28 (丁香背景花絮:法源寺的僧人)

P29 (丁香背景花絮:法源寺的法器)

P30 (丁香背景花絮:法源寺的法器)

P31 (丁香背景花絮:法源寺的僧人在使用法器)


P33 (丁香背景花絮:法源寺的大雄宝殿前)


手机版可点击欣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