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老屋--武昌文昌门(一)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杂谈图片 |
分类: 江城武汉 |


P2 文昌门有些破败了,处处弥漫着哀者的叹息,不过在故乡这片土地上,那些渐老去的影像,始终都不曾消散过,武昌文昌门现在还聚集着20多栋老式建筑,或两层或平房,都是青砖、红瓦、木地板。据说这里,曾经是清朝末年修建的国内第一所西式监狱。(2018年十二月二十八摄于武昌文昌门)

P3 走进这孤落落的院墙也沉默了起来,好象自己被围困在坍塌的时光里面。据《武汉通史·晚清卷》介绍,190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派员赴日本考察学习监狱管理模式,回汉后开始修建当时国内第一座大型西式监狱,于1907年5月建成。它占地30亩,分内监、外监、女监和病监等4大监区,可同时容纳500多名犯人。新中国成立后,该监狱被改造成厂房和民居,部分建筑留存至今。(2018年十二月二十八拍摄于武昌文昌门)

P4 文昌门那些渐老去的影像,始终都不曾消散,时时浮现在游子的脑海中。即便日后远行,仍然在心里的某处角落静静地流淌着。文昌门旧址在张之洞路(原紫阳路)花堤街口直朝南300余米处在武船厂区内。(2018年十二月二十八拍摄于武昌文昌门)

P5 小时候的行迹也都淹没在破败中没有人曾记得我是谁呢,显然,破败的文昌门有把一切都遗忘了,一条小狗陌生地映帘而来,却没有叫上一声,就摇摇细长的尾巴走掉了。(2018年十二月二十八拍摄于武昌文昌门)

P6 这里夹杂着市井声嘈杂入耳。聚散的光阴仿佛还在这里逗留,这里民居还是每间十多平方米,有的加修了厨房、卫生间等。这些老建筑的门窗都经过改动是,有的窗台上还留着被锯断的粗大钢筋痕迹,可它却告知我,这里的人们仍然游离这片土地上,或为生计碌碌,或为红尘奔波。(2018年十二月二十八拍摄于武昌文昌门)

P7 散落在地上的垃圾不禁会让人的心颤抖一下,屋子同边空落落的,真不知该拿什么去填补。童年时游戏过的地方也不知是不是这里?童年时的小朋友被搬到哪里去了呢?纳闷着,心想难道孤落落的院墙也沉默了起来,最后只剩下自己,被围困在坍塌的时光里面。(2018年十二月二十八摄于武昌文昌门)

P8 文昌门的老屋的藤架拆除了,那一排梧桐树也砍伐掉了,童年时的小朋友没有了踪影,文昌门记忆恍如隔世,往日的行迹也都淹没在破败中。(2018年十二月二十八摄于武昌文昌门)

P9

P10 象“李委员”那些整人的人,不知她(他)们如今还在不在世,我不知道她(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当年的行为?也不知她(他)们当年把那些善良的好人指为“黑帮”、“牛鬼蛇神”的时候,是一种怎样心情?有人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坏的”。(2018年十二月二十八摄于武昌文昌门)

P11 象“李委员”那些整人的人,她(他)们总是盼着比自己强的人倒霉,倒大霉。然而滑稽的是,那些整人者,几乎在后来的运动中都程度不同地成了被整肃的对象。这也算是文革中的一大景观:今天整别人,明天被人整……。(2018年十二月二十八摄于武昌文昌门)

P12 这是我的奶奶在文革期间为了赚取一点零花钱为人“拎马桶”的老屋,

P13 我的奶奶为人家“拎马桶”为了不让人看见,常常趁天还没有亮就去别人家拎着马桶,奶奶去别人家拎着马桶,马桶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的。到了黄昏,奶奶去别人家拎着马桶,有时累了,老人家坐在小屋里抽支烟解解闷。(2018年十二月二十八摄于武昌文昌门)

P14 文昌门老屋还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看着人间嬉笑的孩童慢慢长大,看着孩童翻开石块去捉蛐蛐玩,看着孩童用砖块砌起的石灰地上摔泥巴。在文昌门老屋灰白影像里,岁月依旧绵长,却迟迟不肯安歇,翻出了老照片,又感觉彼此的距离近了些。(2018年十二月二十八摄于武昌文昌门)


P16
在时光精灵的尾巴上, 文昌门拖住了一份浓情与相思,止不住的脚步尾随而来,好似一段无声的回忆,串联着文昌门模糊的影像,在心底逗留在指间逗留,添了几分甘苦的味道,却需要游子浅饮慢尝用心体会。(武昌文昌门对面的群众电影院旧址(2018年十二月二十八摄于武昌文昌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