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髻山之三皇殿

标签:
佛学历史旅游文化图片 |
分类: 寺庙与道观 |


P2 丫髻山三皇殿是供奉天皇、地皇、人皇神位,即中华民族的祖先神伏羲、神农和黄帝,属于道教祖先崇拜的范畴。三皇殿为阁楼式建筑,上层为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黄帝三皇。下层为药王殿,供奉扁鹊、孙思邈、韦慈藏三名医。殿前两块古碑。(丫髻山三皇殿)
P3 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易经》中记载有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通阴阳而兼三才”始作八卦,就是今天流传在世界各地的“先天八卦”。在这个历史时期,制定并修改了华夏历法,所以被后人尊为“天皇”,意在纪念他对中华民族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丫髻山三皇殿)

P4 地皇”是神农氏,中国古代神话中传说他有一个“水晶肚子”,为了让人类能有足够赖以生存的食物,他遍尝百草。如果某种植物有毒,他吃了后就要睡半天,而且看到肚子发黑,就告诉人们不要吃;如果吃了某种植物后肚子仍然是红的,就可以采集种子,种植繁殖。最后神农氏肠烂而死。(丫髻山三皇殿)

P5
实际上,在人类生存极为艰难的远古时期,要把人类接触到的植物是否可食全搞清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为了人类能生存到今天,这些宝贵经验的积累可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总结,一定也有无数的先辈为此献出宝贵的生命。把这不朽的历史功绩归到一个具体的人物身上,让后人作为神来纪念是无可非议的。 (丫髻山三皇殿)

P6
"人皇”是为纪念炎黄部落首领轩辕氏,他统一了黄河中上游各个分散的部落,建立了一个民族的雏形,实行了对人群的管理,被尊为“人皇”也是不容非议的。三皇的两侧,还有很多神位,他们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类拔萃的10位民间医生,分别是扁鹊、张仲景、华佗、皇甫谧、孙思邈、王惟一、钱一、李时珍、叶天士、王清任。 (丫髻山三皇殿)
P6
(丫髻山药王殿)

P4 地皇”是神农氏,中国古代神话中传说他有一个“水晶肚子”,为了让人类能有足够赖以生存的食物,他遍尝百草。如果某种植物有毒,他吃了后就要睡半天,而且看到肚子发黑,就告诉人们不要吃;如果吃了某种植物后肚子仍然是红的,就可以采集种子,种植繁殖。最后神农氏肠烂而死。(丫髻山三皇殿)

P5



P7 药王殿,供奉扁鹊、孙思邈、韦慈藏三名医。殿前两块古碑。(丫髻山药王殿)


P9 扁鹊,战国时期医学家,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卒于赧王五年(前310)。扁鹊善于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丫髻山药王殿供奉的扁鹊塑像)

P10 唐代医学家。名讯,以字行,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初为道士,精于医术,于武则天时任侍御医(684-704年),后于中宗景龙间(707-709年)任光禄卿,主管宫廷饮食,与当时名医李虔纵、张文仲齐名。晚年告老辞归,为乡里所重,人尊之为“药王”,常于药王庙中塑象祭祀之,以示敬重。(丫髻山药王殿供奉的韦慈藏塑像)

P11

P12 传说药王爷将在丫髻山大地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中播种草药。龙王爷会配合药王爷在天空中行云布雨,使种下药草籽种生根发芽,尽快长出药草,拯救苍生于病痛和瘟疫之中。(丫髻山三皇殿二楼眺望)

P13 历代药王爷先贤竭精殚力、呕心沥血。正是无数中医人探微索隐、刻意研精,中医事业才能得以繁荣昌盛。(丫髻山三皇殿二楼眺望)

P14 (俯瞰三皇殿前院

P15 (俯瞰三皇殿前院

前一篇:丫髻山之斗法洞与万寿亭
后一篇:丫髻山东顶玉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