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行旅人
行旅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203
  • 关注人气:3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2018-12-13 10:57:34)
标签:

佛学

历史

文化

旅游

图片

分类: 寺庙与道观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1 平谷有个丫髻山,丫髻山地区土地厚重,峰峦竞秀,文韵深蕴,古色古香的道教建筑古朴典雅。在这里,寻仙人之灵迹,观古人之遗风,挥峰峦之俊美,品草木之毓秀,余以为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与考证,这座集古城、古风、古韵于一体的古老道教遗址是平谷丫髻山历史文化渊源的根本文脉。(平谷丫髻山)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2 “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是人们对平谷丫髻山的最好形容。丫髻山位于平谷县刘家店镇境内,因山巅两块巨石状若古代女孩头上的丫髻,因此得名丫髻山。四方百姓又称丫髻山为"东大山"。自驾车从机场高速京平高速,在密三路口下高速,沿密三路向北行驶大约15千米即到丫髻山,丫髻山那清新的空气裹挟着山风荡漾直奔视野,使人顿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丫髻山牌楼)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3 在北京,人所共知的有潭柘寺,红螺寺,天宁寺,云居寺,戒台寺,雍和宫……并各有佳话无数,惟有平谷丫髻山却知者甚少。丫髻山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近两年的整修,已重新迎接游客。髻山距京城东直门70公里,距金海湖45公里。 海拔363米。丫髻山牌楼)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4  资料记载,丫髻山四月庙会于明时兴起,丫髻山上的碧霞元君祠为京东著名道观,始建于唐代鼎盛于元、明、清三朝;丫髻山磕头沟原有云岩寺,分上下两寺,始建于辽代,后经多次重修。上寺建筑悬崖峭壁上,其规模之大,工程之险,古来罕见。(丫髻山牌楼)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5 资料记载,自元代以来,丫髻山一直是京城一带人们瞻拜祈祷的圣地。上至皇帝后妃,宗室王爷,达官贵人,下至文人墨客,市民村夫,皆有逛东大山的习俗。清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曾两次游幸丫髻山。(丫髻山全风景图)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6 蓝天白云时登丫髻山,明净的阳光像清澈的流水一泻千里漫泄天空,清新的空气漫过每一寸肌肤,一切都那么美好曼妙,每前进一步,都会感觉到氤氲之中的道教先贤们正从远古走来,心中萦绕着一种高雅的庄严气息和温暖的感动丫髻山山门前的拱形桥石桥)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7 丫髻山的地势渐次走高,平原连着山脉,山脉连着道观道观连着道观。这里的景致千变万化,平原起葱茏,山地现巍峨,道观呈广阔。令人顿生无尽遐思,一种无可名状的怡然、自豪和敬畏便油然而生丫髻山山门前的拱形桥石桥)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8 走在丫髻山,山的地势渐次走高,平原连着山脉山,这里野趣凸显。这里野的地广人稀,这里野不加丝毫的修饰,稍事小息,这里静的能听到山上水流跌宕起伏的声响,吼两声,回音久久缭绕不散,顾四周,侧耳听,百争鸣叽叽喳喳。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9 空气里弥漫着甜甜的,香香的,潮潮的味道,呼吸之间倍感舒适,吐纳之间心旷神怡。这里的山看上去令人感叹。有的轮廓沉稳,有的山峦叠嶂,青黛相映层层锦绣,在此小息,隐约间曾相识。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10 巍巍燕山接太行延绵着一路北上,最后,让丫髻山悄然坐落在这平谷境域,这里因其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原谷地,故得名“平谷”。这里群山耸翠,万里长城环绕北部山间;泃、洳二河映带左右,造就了这片处于原始状态的山川。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11 拱桥,和山门牌楼的中间门,是在一个中轴线上。由这个中轴线的两边,是对称的廊柱房依山而建,再两边是东西厢房。桥的两边,对着山门的地方,是两排方形的花池,丫髻山山门 丫髻胜境)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12 山门的外面就是一个方形的广场。广场中间的地上,用深褐色的石板,铺成了一个圆圈。丫髻山山门 丫髻胜境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13 山门牌楼后是上丫髻山的石梯梯,传说丫髻山的道教尊生贵生、生道合一,丫髻山的道教和天下的道教一样,其核心是道法自然,返璞归真,无为而治。丫髻山的石梯)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14 透过山门,看见那洁白的台阶,宛如一条白色的绸带,铺在翠绿的山峦上,直插云端。白色的石梯也给这千年的古观,曾添了不少禅意。丫髻山的石梯)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15 丫髻山东西两顶上的道观建筑极为宏伟,而且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极为精致。在西顶有一座别具风格的铁瓦殿,内奉王二奶奶肖像。(丫髻山东西两顶道观建筑)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16 在东西两顶之间,建有三座大殿,称为三皇殿。三皇殿的右前方有钟楼一座,高约三丈,上悬巨钟,左侧有一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丫髻山东西两顶道观建筑)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17 自唐贞观年起,直至民国初年,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大兴土木,山上山下共建有古建筑群十八余处。公元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适逢皇帝六十大寿,为了祝寿,臣民捐资,重建东顶玉皇阁,内奉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塑像。康熙赐题匾额“敷锡广生”。在西顶上建有碧霞元君祠,当地人称娘娘庙。(丫髻山的东岳庙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18 丫髻山的山腰还有亭堂殿阁多处,如万寿亭、巡山庙、三官殿、灵官殿 菩萨殿、四香亭等。山下有皇帝的行宫和大戏楼。登山沿途,凡庙皆有石碑,特别那几座御碑,石质细腻,字迹清秀刚劲,是当时石刻匠人高超的艺术杰作。(丫髻山的灵官殿)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19 相传唐朝即有道士在丫髻山上结庐修炼,明朝曾敕赐“护国天仙宫”匾额;碧霞元君祠、玉皇阁等十多座原庙宇在1949 年前夕被毁,后经当地信众又重新在山顶建了元君殿和山门,恢复了山下的紫霄宫。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举办“丫髻山庙会”和9月12-10月2日举办“金秋金果碧霞蟠桃采摘节”丫髻山东西两顶道观建筑)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20 丫髻山大山庙会热闹非凡丫髻山东大山庙会为华北地区四大庙会之一。一九九四年,丫髻山庙会被载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中国道教大辞典》。丫髻山东西两顶道观建筑)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21 丫髻山双峰高耸,玲珑石林,磐石御坐,林木茂盛,鸟雀繁多。景区内有:双松迎客、回香揽古、石经道、万寿柏抱松、御坐石、碑林怀旧、碧霞夕照、观音望海、石门等众多景点。丫髻山东西两顶道观建筑)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22 丫山春、夏、秋气候凉爽宜人,空气清新,山色秀美,鸟语花香,为游人提供了登山赏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袅袅香火、晨钟暮鼓、使游人倍感千年古观之恬静。丫髻山东西两顶道观建筑)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23 丫髻山为华北地区道教圣地、袅袅香火、晨钟暮鼓,使人倍感千年古观之韵味。丫髻山东西两顶道观建筑)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24 丫髻山庙会已延续400多年,为华北地区四大庙会之一。丫髻山始建于唐,鼎盛于元、明、清三朝,清朝皇帝多次驾幸丫髻山,御封为“金顶”、“畿东泰岱”、“近畿福地”、“灵应宫”。丫髻山东西两顶道观建筑)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25 据《玉皇阁碑》记载:“京东百余里有山曰丫髻,隶怀柔县,两峰高耸, 望之如髻,故得是名。”关于这座山峰,当地民间有个传说:王母娘娘大摆蟠桃宴会,命仙童献酒,仙童不慎弄翻了玉壶,琼浆洒落人间,成了山下的错河。王母大怒,将仙童赶下凡间,化做丫髻山峰。丫髻山东西两顶道观建筑)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26 传说自然是民间附会,但却为这一名胜增加了一点神奇色彩。丫髻山风景区建筑相传唐朝即有道士在山上结庐修炼,明朝曾敕赐“护国天仙宫”匾额,清朝康熙、乾隆、道光等皇帝也多次在此题字赋诗。碧霞元君祠、玉皇阁等十多座庙宇形成巍峨的建筑群,成为“京都名胜大观”。丫髻山东西两顶道观建筑)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27 原庙在1949年前夕被毁,近年当地信众又重新在山顶建了元君殿和山门,恢复了山下的紫霄宫。丫髻山东西两顶道观建筑)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P28 千百年来,丫髻山留下了许多人修道的足迹,留下了许多文人才子的墨迹。丫髻山,环山抱水,松柏常青,满山药材,遍地丹源,仙山灵气,旷古不衰,环境清幽。可谓回归自然、养生修行和陶冶情操的绝佳之地。
                   养在深闺人未识--道观名地平谷丫髻山
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