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颐和园国花台花坛“松鹤延年”

分类: 北京与北京文物古迹遗址 |
P1
颐和园内的国花台位于长廊北侧、佛香阁东边的一块较开阔空地依山而建,平面呈弧形,立面为阶梯状。春日花开层层互不遮挡,便于观赏,原来有一块“国花台”的三字石碑现已不存。将牡丹称为“国花”。是从唐代刘禹锡的《赏牡丹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名句依附而来。
P2
2018颐和园“松鹤延年”花坛总高4.5米,长15.5米,立体面积约48平方米,平面面积约119平方米。
P3
“松鹤延年”主题花坛以古建彩画元素“包袱”为主体造型,以立体形式展现中国彩画之精美。造型以仙鹤、松树为主体,寓意如松鹤般高洁、长寿。
P5
松,傲霜斗雪、卓然不群,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因其树龄长久,经冬不凋,松被用来祝寿考、喻长生:“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松的这种原初的象征意义为道教所接受,遂成为道教神话中长生不死的重要原型。在道教神话中,松是不死的象征,所以服食松叶、松根便能飞升成仙、长生不死。被赋予高洁不群地形象。鹤,也是被道教引入神仙世界,因此鹤被视为出世之物,也就成了高洁、清雅的象征,得道之士骑鹤往返,那么,修道之士,也就以鹤为伴了,赋予了高洁情志的内涵,成为名士高情远志的象征物。以为鹤在民间就被视为仙物,仙物吗,自然是长生不死。两个仙物合在一起即是称其人如松鹤般高洁,长寿。
松,傲霜斗雪、卓然不群,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因其树龄长久,经冬不凋,松被用来祝寿考、喻长生:“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松的这种原初的象征意义为道教所接受,遂成为道教神话中长生不死的重要原型。在道教神话中,松是不死的象征,所以服食松叶、松根便能飞升成仙、长生不死。被赋予高洁不群地形象。鹤,也是被道教引入神仙世界,因此鹤被视为出世之物,也就成了高洁、清雅的象征,得道之士骑鹤往返,那么,修道之士,也就以鹤为伴了,赋予了高洁情志的内涵,成为名士高情远志的象征物。以为鹤在民间就被视为仙物,仙物吗,自然是长生不死。两个仙物合在一起即是称其人如松鹤般高洁,长寿。

后一篇:2018年颐和园秋季的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