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密宗特色的禅宗寺院--北京石景山法海寺之“四柏一孔”桥

标签:
佛学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寺庙与道观 |

P1 法海寺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1440年),是由明英宗时御用太监李童集资,宫廷工部营缮修建,敕赐额“法海禅寺”,距今已有
560 多年的历史。法海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寺内有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选佛场、钟鼓楼、藏经楼、云堂等建筑。(法海寺大雄黄宝殿和大雄黄宝殿前的白皮松)
P2 法海寺位于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模式口村北, 南距模式口村约
500 米。法海寺东靠馒头山,北连福寿岭,西依蟠龙山,周围群山环抱,环境优美。1957年,北京市人民委员会把法海寺列为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8年一月十三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3这是 法海寺的山门,颇有深山古寺的气势。法海寺最早是有远山门的,是外围的一道山门,现在远山门已不存在。这座山门为重修的,今存山门殿仍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四壁立障曰板,拱形券门,斜格木棂窗,前後挑檐雄伟宏大,歇山顶覆以黄琉璃瓦。(法海寺的山门)
P4 法海寺兴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正统八年(1443)完工。法海寺的兴建在当时也算是重大工程,动用木匠、石匠、瓦匠、漆匠、画士等多人,历时5年才建成。原寺庙规模宏大,明,清曾再重修。1953年政府拨出巨款对法海寺进行了一次大的维修。门楣上的“法海禅寺”为赵朴初先生所题。(赵朴初先生所题“法海禅寺”门楣)



P3

P4 法海寺兴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正统八年(1443)完工。法海寺的兴建在当时也算是重大工程,动用木匠、石匠、瓦匠、漆匠、画士等多人,历时5年才建成。原寺庙规模宏大,明,清曾再重修。1953年政府拨出巨款对法海寺进行了一次大的维修。门楣上的“法海禅寺”为赵朴初先生所题。(赵朴初先生所题“法海禅寺”门楣)


P6

P7 小石桥是香道的三岔口,就在小石桥的四角各各生长着一棵古柏,古柏的根都生长在小石桥的石缝中,成为一奇观,人们称为“四柏一孔桥”。四柏一孔桥为由模式口去法海寺必经之地。

P8

P9 民间传说,皇上已封此桥为"界桥",过桥上山即入仙境矣。2006年,经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四柏一孔桥被列入石景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海禅寺山门前“四柏一孔”桥

P10 (法海禅寺山门)

P12


P14 (天王殿台阶下碑影)

P15 这是寺内的敕赐法海禅寺碑记。明正统八年(公园1443年)立,碑文记述了法海寺的地理位置及寺院情况,由正统年间礼部尚书胡滢撰写,备职郎工部营缮所副吴郡杨春、古并贾英镌刻。(敕赐法海禅寺碑)

P16

P17 (法海禅寺四天王殿)

P18 (法海禅寺四天王殿)

P19 (法海禅寺四天王殿)

P20(法海禅寺四天王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