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2018-08-26 09:09:41)
分类: 寺庙与道观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1
天宁寺位於北
京市
广安门外北面,始建於南北朝時的北魏時期(公元386~557年)名为“光林寺”到隋代开皇间(公元581~600年)改名“宏业寺”,隋仁寿间(公元601~604年)隋文帝(楊坚)遇阿罗汉授舍利一囊,文帝遂命以七宝函盛之分致雍、歧等三十州,命每州建塔以藏,宏业寺即其中之一。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2 1988年,
天宁寺与天宁寺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3  
据清《日下旧闻考》等引旧籍考证:天宁寺从最初的寺名叫光林寺,隋代改称宏业寺,唐代开元年间改为天王寺,金大定时改称大万安禅寺,明宣德年间又改称天宁寺,明正统年间改叫广善戒坛,到了清代再次改称天宁寺。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4
乾隆二十一年,乾隆皇帝主持重修了天宁寺,还为修寺写了碑文:“天宁古名刹,广福资人天。宝塔凌空起,相好妙庄严。”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5
在中国大陆,有五座天宁寺。一是此座天宁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建;二是在今山西平定县城南关土垣上,宋代熙宁间建;三是在今江苏常州市内,始建于唐代;四是在今江苏扬州市城北、天宁门外,东晋兴建;五是在今浙江金华市东南角的山坡上,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建。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6 碑阴“唐 天王寺记”记述了唐天王寺(天宁寺)的由来和历史兴衰。(唐天王寺故址)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7天宁寺门前的古树不能不说是一个神话。它从洪荒太古赶来,依然万古长青。即使你不信神不信邪也不信教,也会敬畏举世长存的
生命天宁寺门的古树)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8
进了天宁寺山门,天宁寺内那份寂静让人骤然清凉下来,其中一位女子,久久地站在大殿香炉前,若有所思,接引殿内一尊金丝楠木拼接而成的阿弥陀佛立像,有9米高,在2007年7月7日正式开光。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9 天宁寺大殿东西方向有药师殿和弥陀殿,正中就是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10 据王世仁先生(
北京古代建筑研究所原所长)考证,隋弘业寺(北魏光林寺)“依峰带涧,面势高敞”,在今海淀区万安公墓一带,寺院早已圮废。把天宁寺(唐天王寺)的前身指认为隋弘业寺(北魏光林寺)是明人张冠李戴,清人及当下以讹传讹造成的结果。(天宁寺鼓楼)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11 天宁寺是老
北京城内及城周现存始建年代最为古老的一座寺院,只有门头沟潭柘寺(西晋)、怀柔红螺寺(十六国石赵)的始建年代比天宁寺更久远些。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12 以唐代创建天王寺而论,天宁寺也是老
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寺院之一(另有法源寺为唐代始建)。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13
明永乐元年,寺院重修,辅佐朱棣争夺皇位有功的高僧姚广孝曾居此寺,姚广孝在寺内的居所称宗师府。明宣德年间更名天宁寺,明正统年间改称广善戒坛,不久,又恢复天宁寺旧名。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14 这座高57.8米的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细节精美繁密,扑眼而入。(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15 塔身居于一个正方的大石基座上,其上是精美神兽雕饰的巨大须弥座,然后是三层仰莲瓣,托起塔身。(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16
据考:初建时为木塔,后辽代改建成实心砖塔。虽然塔身实心不设置楼梯,不能登塔眺望,似乎是专门用来安放佛舍利的。但是辽代与隋朝相距数百年,而且契丹族随着辽王朝的灭亡而神秘消失,这个“迷失的王朝”史记甚少,因此,天宁寺塔下是否有安放佛舍利的地宫,便成为天宁寺头号之谜。(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17
据考:初建时为木塔,后辽代改建成实心砖塔。虽然塔身实心不设置楼梯,不能登塔眺望,似乎是专门用来安放佛舍利的。但是辽代与隋朝相距数百年,而且契丹族随着辽王朝的灭亡而神秘消失,这个“迷失的王朝”史记甚少,因此,天宁寺塔下是否有安放佛舍利的地宫,便成为天宁寺头号之谜。(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18
现竖立在天宁寺弥勒殿前的清乾隆年间《御制重修天宁寺碑》中也记载:“京师广宁门外有招提曰天宁寺,中矗浮图,高十余丈。考图志,隋时建,寺曰宏业,有僧藏舍利塔中。”(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19
据《帝京景物略》等古籍中所记载的建塔时间则多为隋代:“隋文帝遇阿罗汉,授舍利一裹,与法师昙迁数之,数多数少莫能定。乃七宝函,致雍、歧等三十州,州各一塔。天宁寺塔,其一也。”(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20
明代学者徐善在《泠然志》中也认为:“天宁寺塔建于隋开皇末,规制特异,实其中,无阶级可上。盖专以安佛舍利,非登览之地也。其址为方台,广袤各十二丈,高可六尺,缭以周垣。南北有门,鐍之。台上为八觚坛,高可四尺,象如黄琮,塔建其上,觚如坛之数。
(天宁寺塔)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21 首层塔正中的拱门前有一尊新置的金灿灿释迦牟尼像,左手托钵,右手抬起,表示宣法。

释迦牟尼像两旁的力士和天人脸部饱满,神情庄严,宛然若生,没有琐碎的祥云、飘带,没有任何多余装饰。(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22
建筑学家根据天宁寺塔的造型具有独特的辽代风格,认为现存的天宁寺塔建于辽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考证是建于辽代大康九年(公元1083年)。(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23
1992年天宁寺塔大修时,又发现了一块辽代建塔碑,记载该塔建于辽天祚帝天庆九年至10年,即公元1119至1120年。如果按照碑记,天宁寺塔迄今也快到900岁了。(天宁寺塔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24 传说:绕天宁寺塔行是修行之一种,方法是
顺时针绕塔环行,有消除业障之福德。(天宁寺塔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25 这位身披披肩、若有所思的
信绕塔后,在朝觐天宁寺塔,以表示对首层塔正中拱门前的释迦牟尼像尊拜。女信直在施跪拜礼在弥陀殿外墙的石基上,低声诵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26
我也跟着绕塔行,细细观赏首层塔上的雕刻。发现损毁很多,有的剥落得只剩下了块状物,只有隐约的影子留在上面。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27
民国建筑学家林徽因在《平郊建筑杂录》一文中,曾对天宁寺塔做过极详细考证:“我们可暂时假定它与云居寺南塔之时代约略相同,是辽末(十二世纪初期的作品),较之细瘦之通州塔及正定临济寺青塔稍早,而其细部则有极晚之重修。”(原载1935年《中国营造学社会刊》第5卷第4期)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28 天宁寺塔的文化价值不可小觑,可以归纳为宗教意义和建筑艺术两部分。
首先是宗教意义。中国的佛教,由魏至唐主流都属大乘派,共形成八“宗”,八宗又分为重经义的显教和重仪轨的密教,以及融合两者的“圆教”。其中华严宗就是中国自创的一种圆教,所奉经典也引入了《圆觉经》,传法的场所名圆觉道场。((天宁寺塔一瞥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29
天宁寺塔就是按照圆觉道场的经义设计场面,一层塔身八面,按圆觉仪轨布置了五十三个塑像(遗失一个),包括佛、菩萨、天女、力士、奴仆,还有狮、象坐骑,个个生动逼真。
(天宁寺塔一瞥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30
八角塔始见于唐,但都是单层墓塔,辽代突然出现了许多八角多层密檐塔,主要原因是密教在中唐以后受到皇室推崇,以“曼荼罗”(坛城)为修法场所,这是一种呈“井”字分隔,共九个间隔、五个空间的布局,中部为大日如来,其余八处或五处为各种佛、菩萨、明王等驻所。
(天宁寺塔一瞥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31
辽代尊崇显密合一的华严宗,密教的曼荼罗也被引入造塔的设计概念。塔下的须弥座、平座和莲台,原为佛座,圆觉道场以塔为佛,所以于其上放塔;十三层檐则来自《华严经》描述的华藏世界第十三层是大日如来驻地,有城郭宫室,因而设计了仿木结构的殿堂构件。总之,天宁寺塔是中国第一座用具体形象诠释经义的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艺术之作。
(天宁寺塔一瞥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P32
塔在宗教文化里都有镇守一方水土,驱散邪气的重要作用。中国人对塔的讲究。“天覆地载,高天厚地,天地合一,
悠久无疆”想必,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会有这样“天覆地载,高天厚地,天地合一,悠久无疆”崇高境界的追求吧。阿弥陀佛!


     
   
北京天宁寺与天宁寺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