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顶庙与中顶庙文化节

标签:
旅游文化中顶庙中顶庙文化节 |
分类: 寺庙与道观 |

P1 中顶庙,北京最著名的五顶庙之一,五顶庙是五座泰山神庙又称碧霞元君庙,分别是东顶、南顶、西顶、北顶和中顶。中顶庙位于在北京丰台区右安门外十里草桥。

P2 乾隆三十五年曾修缮中顶庙,民国时又重修中顶庙,中顶庙现存有山门、大殿以及石狮和前人书写的篆字匾额、撰文石碑。
P3 现场考,中顶庙全称“护国中顶岱岳普济宫”,祭祀的是东岳泰山帝的女儿碧霞元君,故又称中顶碧霞元君庙。

P4 据史料记载,它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据《顺天府志》记载“碧霞元君庙,唐刹旧址,在右安门外草桥北,草桥,唐时有万福寺,寺废而桥存,明天启年间即建碧霞元君庙,士人称为中顶”。
P5 老北京人今有人还称中顶庙为万福寺,并传说着李世民带领唐兵攻打高丽国,而在此建庙的神话传奇故事。据此,可以认为中顶庙是在唐时万福寺旧址上建立起来的。

P6 一九八四年五月中顶庙定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
P6 中顶庙山门门前两只石狮雄伟、古色,沧桑,形态独特,中顶庙山门门前两只石狮“长”得一模一样,但现场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两只狮子有着细微的差别,它们的嘴巴一个张开一个闭合。(中顶庙山门门前此只石狮“的嘴巴是闭合的。此狮是母狮,母狮闭口护子)

P7 为什么中顶庙山门门前两只石狮的嘴巴一个张开一个闭合呢?据老北京传介绍,关于张口闭口有多种说法,代表性的有两种:一是古时庙前正门两侧石狮是左公右母,公狮张口注视来往信众,母狮闭口护子。(中顶庙山门门前此只石狮“的嘴巴是张开的,此狮是公狮,它张口注视来往信众)

P8 中顶庙的原址是唐时的万福寺,后来万福寺荒废,才在旧址上建中顶庙。

P9 中顶庙在清乾隆三十六年重建,它的前殿供奉着碧霞元君,中殿供奉东岳,整个庙宇规模宏大,建筑宏丽。

P3 现场考,中顶庙全称“护国中顶岱岳普济宫”,祭祀的是东岳泰山帝的女儿碧霞元君,故又称中顶碧霞元君庙。

P4 据史料记载,它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据《顺天府志》记载“碧霞元君庙,唐刹旧址,在右安门外草桥北,草桥,唐时有万福寺,寺废而桥存,明天启年间即建碧霞元君庙,士人称为中顶”。

P5 老北京人今有人还称中顶庙为万福寺,并传说着李世民带领唐兵攻打高丽国,而在此建庙的神话传奇故事。据此,可以认为中顶庙是在唐时万福寺旧址上建立起来的。

P6 一九八四年五月中顶庙定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

P6 中顶庙山门门前两只石狮雄伟、古色,沧桑,形态独特,中顶庙山门门前两只石狮“长”得一模一样,但现场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两只狮子有着细微的差别,它们的嘴巴一个张开一个闭合。(中顶庙山门门前此只石狮“的嘴巴是闭合的。此狮是母狮,母狮闭口护子)

P7 为什么中顶庙山门门前两只石狮的嘴巴一个张开一个闭合呢?据老北京传介绍,关于张口闭口有多种说法,代表性的有两种:一是古时庙前正门两侧石狮是左公右母,公狮张口注视来往信众,母狮闭口护子。(中顶庙山门门前此只石狮“的嘴巴是张开的,此狮是公狮,它张口注视来往信众)

P8 中顶庙的原址是唐时的万福寺,后来万福寺荒废,才在旧址上建中顶庙。

P9 中顶庙在清乾隆三十六年重建,它的前殿供奉着碧霞元君,中殿供奉东岳,整个庙宇规模宏大,建筑宏丽。


P11 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中顶庙元君殿随拍)

P12 碧霞元君全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中顶庙元君殿随拍)

P13 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中顶庙元君殿随拍)

P14 中国民间的"北元君 南妈祖"的说法,指得是泰山奶奶和妈祖娘娘之间,虽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别,但同样都普度众生、舍己为人,成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闻名于世的保护女神。(中顶庙元君殿随拍)

P15 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也称其为"送子观音"。"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对道教女神的尊称。(中顶庙元君殿随拍)

P16 西配殿匾额为“保生殿”(中顶庙保生殿随拍)

P17 “保生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天医大圣开元普度天尊”,左右供奉着“医圣张仲景”、“神医华陀”塑像。(中顶庙保生殿随拍)

P18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南阳五圣之一。(中顶庙保生殿随拍)

P19 中顶庙内绘有中顶庙壁画《朝元图》)。(中顶庙壁画朝元图)

P20 《朝元图》是元代马君祥之子马七等人创作的一幅壁画。描绘了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以8 个帝后主像为中心,周围有金童、玉女、星宿、力士等共286 尊,场面开阔,气势恢宏。(中顶庙壁画朝元图)

P21 《朝元图》壁画为永乐宫壁画的一部分,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中顶庙壁画朝元图)

P22 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原在山西永济县永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因黄河水利工程改迁到芮城县。永乐官内,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处均绘有壁画,总面积约八百多平方米。(中顶庙壁画朝元图)


P24 壁画表现众神朝拜老子及吕洞宾、王重阳传教施法的宗教故事。(中顶庙壁画朝元图)

P25 中顶庙壁画《朝元图》内容丰富,大部分保存较好,具有高度艺术水平,在我国壁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朝元图画在三清殿内,四壁及扇面墙两侧均绘壁画,有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作者河南马君祥父子的题名。(中顶庙壁画朝元图)

P26 中顶庙壁画《朝元图》内容描绘道府诸神朝谒元始天尊,故名"朝元"。构图宏阔,气势磅礴,个个神采奕奕,表情动作无一雷同。(中顶庙壁画朝元图)

P27 中顶庙壁画《朝元图》以八个高3米的主像(南极、北极、东极、玉皇、勾陈、木公、后土、金母)为中心,前画青龙、白虎二星君,后有天蓬、天犹二元帅,周置仙曹、仙官、天丁、力士、太乙、侍臣、金童、玉女、二十八宿,三十二帝君等,共画像394身。(中顶庙壁画朝元图)

P28 中顶庙壁画《朝元图》人物之间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倾听,有的注视,神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长达数尺,紧劲贯气,既含蓄又有力度。(中顶庙壁画朝元图)

P29

P30 这里选取《朝元图》中的一个画面,其一为主像之一的金母,温柔娴雅,高贵富丽;其二为三十二帝君之一的扶桑大帝,庄严肃穆,形神兼备。(中顶庙壁画朝元图)

P31 最吸引人的是农历六月初一的庙会这天。庙内外人群熙熙攘攘络绎不绝,除上香朝拜的香客,还有很多到此观看花会表演的游人。(中顶庙庙内声势浩大的庙会随拍)

P32
每年的阴历六月初一(今年7月13日)中顶庙都会举办声势浩大的庙会,来自京城的民间花会高手汇聚于此,他们献艺、进香,切磋有无。(中顶庙庙内声势浩大的庙会随拍)
P33 (中顶庙庙内声势浩大的庙会随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