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藏传佛教文化博物馆--西黄寺(一)

标签:
旅游文化西黄寺博物馆藏传佛教 |
分类: 寺庙与道观 |

P1
难得昨日天公作美,北京的小雨将连日的雾霾一扫而空,湛蓝的天空成为衬托西黄寺之美的最好底色。走近西黄寺,我便置身宽敞开阔院落,被四周粉刷成一片朱红色的围墙和殿堂所包围,顿时有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敬畏之情。(西黄寺)

P3
西黄寺博物馆是京城唯一一座原生态藏传佛教文化博物馆。博物馆以现存的西黄寺清静化城塔院为主体,占地约两万平方米。馆内原状陈列有清静化城塔、乾隆御笔石刻碑等,馆内藏品有塔藏文物、法器法物、佛像、唐卡、经卷等。(西黄寺)

P4
该寺为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为西藏宗教领袖达赖五世所建的驻锡之所,故又称达赖庙。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班禅六世在寺中圆寂,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高宗建清净化域之塔以纪念班禅六世,因塔内安葬有班禅六世的衣冠经咒,故又称“班禅塔”。
P5 西黄寺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西黄寺)

P6 1987年9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亲手创建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西黄寺成立。在西黄寺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这一清朝时期达赖、班禅的驻锡之地,正在成为培养藏传佛教高级僧侣、佛学研究人才和对外学术交流人才的摇篮。(西黄寺)

P5 西黄寺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西黄寺)

P6 1987年9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亲手创建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西黄寺成立。在西黄寺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这一清朝时期达赖、班禅的驻锡之地,正在成为培养藏传佛教高级僧侣、佛学研究人才和对外学术交流人才的摇篮。(西黄寺)

P11
西黄寺成为达赖五世在北京的驻锡之地,达赖五世多次在此讲经布道,举行法会。1653年2月,达赖五世辞归西藏,顺治皇帝正式册封达赖喇嘛五世阿旺罗桑嘉措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 从此,“达赖喇嘛”称号正式法定下来。以后历世达赖喇嘛传世,必经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西黄寺)
P12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西黄寺又成为六世班掸的安禅说法之所。(西黄寺)

P13 班禅额尔德尼巴丹益喜(公元1783-1780年)于1779年5月,自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起程,随行上千人,自青海、蒙医察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乾隆皇帝为迎接班禅,在避暑山庄修建了班禅行宫须弥福寿之庙。(西黄寺)

P14 1780年7月22日,班禅六世到避暑山庄依清旷殿晋见乾隆皇帝,献上金佛像、法器等,祝贺乾隆皇帝七十寿诞,气氛友好热烈。次日,乾隆亲临须弥福寿之庙看望六世班禅,并在这里听班禅讲经。(西黄寺)




P18 西黄寺殿左右外围墙上各有一座灰筒瓦箍头脊悬山顶的角门,殿内原有四天王泥塑像。垂花门内正殿五间,殿前有月台,中间有雕龙丹陛。殿内井口天花,井心绘曼陀罗花,花心书为藏文。大殿左右各有配殿三间,正殿后面有一条高台甬道通向石塔,即清净化城塔,塔在西黄寺殿後中轴线上。(西黄寺)

P18 从五世达赖、六世班禅开始,历世达赖与班禅,每隔一年都派官员和喇嘛来北京朝贡,他们照例都在西黄寺居住。从蒙古各部来京朝贺的佛教徒也都在西黄寺居住礼佛。(西黄寺)


P21 西黄寺的的一对石狮子是从原天王殿废墟移到三开间大殿门前的,因为西黄寺是汉式寺庙,所以这对石狮也随寺庙完全按皇家标准用嘉祥青石雕刻而成,为清代汉式石狮,雕凿的时间应是清乾隆三十六年扩修庙宇时,西藏班禅六世来北京之前。(西黄寺)

P22 石狮头低视,头顶卷毛整齐,方形大嘴张着。(西黄寺)

P23 西黄寺的的一对石狮子刻工细腻,整体被自然风化腐蚀的并不明显,被人为损坏的地方也不多,看上去保存得比较好。(西黄寺)

P24 门墩石

P25 北京西黄寺的旧垂花门


P27 西黄寺的旧石门敦

P28 西黄寺的殿内塑像

P29 西黄寺殿内四天王泥塑像

P30 西黄寺殿内四天王泥塑像

P31 达摩多罗居士,甘肃贺兰山人,十六尊者的侍仆卜。据说他拥有超凡的法力和高深的智慧,后来藏传佛教中将其增入十八罗汉中。

P32 居士达摩多罗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十六尊者的侍仆。他有无限的谋略,自然而威严的神情和高深的智慧。

P33 在宗教艺术造像中,常常把他描绘成背负经书的虔诚信徒……达摩多罗手里的拂子是表示居士侍奉十六尊者,例如用拂子给尊者扇凉。宝瓶是为尊者准备的净水瓶,包括居士为尊者净脚和以如净水之心侍奉尊者。


P36 西黄寺大殿左右各有配殿三间,正殿后面有一条高台甬道通向石塔,即清净化城塔。

P37 寺内正殿,殿前有月台

P38 西黄寺大殿的丹陛石的选材精良,制作精细,石头上刻有不同的花纹,有祥云。

P39 西黄寺大殿的丹陛石的选材精良,制作精细,石头上刻有不同的花纹,有祥云。

P40 黄寺是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360多年来,它记载了一代又一代藏传佛教领袖爱国爱教的行迹,印证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紧密的主权关系,经历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见证了新中国从百废待兴到繁荣富强的历程。

P41 在西黄寺无数的历史遗存记载着中国的文化史诗,无数的历史人物延续着中国的民族精神。

P42 在西黄寺这些历史地点上,曾发生过许多事关民族的故事;在这些历史人物中,有许多人曾为民族团结尽心尽智。“地理故事”将在古迹中徘徊,找寻那尘封在历史记忆中的故事。

P43 第五世达赖喇嘛在进京日记中写道:“在距转轮圣王大都治下语言各异、具有二利的禁城北京有两俱卢舍之遥的地方,皇帝用九万两白银作顺缘,专门建起称为‘黄寺’的精舍作为我的行宫。它有如天神的林苑,围墙环绕着房舍,正中的内室和外室之间没有间隙,色彩上,用了大量金箔,光彩夺目。我于十七日抵达那里。”

P44

P45 1933年12月17日,第十三世达赖喇嘛于格桑颇章圆寂,南京国民政府追赠“护国弘化普慈圆觉大师”,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派专使赴藏致祭。西黄寺僧众为其集体诵经49日,以昭纪念。

P46 西黄寺的历史像一幅辉煌的历史长卷,真实地记述了藏传佛教界领袖人物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不朽精神;西黄寺的历史,又像一尊历经沧桑的石碑,它把中华各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强意志和美好心愿永远地镌刻在大地上,让我们世世代代传承铭记。

前一篇:北京植物园里的郁金香(2018)
后一篇:雨后的紫竹院--又是一年荷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