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独乐寺

标签:
旅游历史独乐寺蓟县 |
分类: 寺庙与道观 |

P2 蓟州区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县,夏商遗存,西周遗址,汉墓群,唐宋元辽墓葬,清王爷陵和太子陵等古遗迹遍布全区区走进蓟州,即如走进了历史的画廊,而独乐寺就是这画廊中精彩的一章。(蓟县武定街北侧)
P3 2017年国庆长假期间,我自驾走进了蓟县城内,这里的天空是块清澈的蓝玻璃,从头顶倾泻下来阳光却是透亮的,探访了中国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誉中外的千年古刹--独乐寺。

P4 独乐寺是中国著名的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始建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明万历、清顺治、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增砌照壁,增设观音阁重檐上下各四根擎檐柱,并建寺东行宫。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5 ( 独乐寺旁设立的蓟州古城简介)

P6 独乐寺是我国木结构寺庙建筑的代表作。独乐寺将建筑、泥塑和壁画三大艺术荟萃一堂,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古建筑,门上悬挂的“独乐寺”匾额相传是明代官吏严嵩所题。
P7 严嵩虽然政治上臭名昭著,但他的书法刚劲浑厚造诣很深。正因为此,留字不留名,故匾上没有署名。
P8 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所建。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古老的高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布局、结构都比较奇特。

P9 独乐寺全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白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迥廊相连结。这些都反映出唐、辽时期佛寺建筑布局的特点。
P10 独乐寺山门两侧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俗称“哼”“哈”二将,是辽代彩塑珍品。

P11独乐寺 山门两侧有两尊高大的“哼”“哈”二将泥塑形象生动,衣纹流畅,色彩清晰可辨,实为难得的文物。

P12 独乐寺主建筑观音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观音阁高23米,集我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成,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主建筑观音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观音阁高23米,外观两层,内部实有三层。可以看出唐风的斗拱,集我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成,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

P13 观音阁高23米,外观两层,内部实有三层。可以看出唐风的斗拱,集我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成,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
P14 观音阁下檐上高悬“观音之阁”匾额,相传为唐代李白52岁北游幽州时所题写。清乾隆曾对此咏道:“葺修尚识统和年,龙象重教焕法筵。讵有废兴萦白业,徒闻翰墨说青莲。往来几为飞吟兴,布施非关种福田。小憩便教清跸去,我非独乐祗忧先”。
P15 观音阁的几个檐角出檐深远,最远处长达5.2米,主要靠斗拱支撑,观音阁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使用粗壮硕大的斗拱,如翼的出檐,阁顶和缓的坡度,以及古朴壮观的建筑风格,无不让我们现代人为之叹服。(古朴飞扬的正部大斗拱上彩绘依然可见)

P16 观音阁的大门上方的雕龙横匾为咸丰皇帝手书“具足圆成”。(雕龙横匾由二尊如意支撑)

P17 走进观音阁, 内挂“普门香界”为乾隆御书。
P18 主体建筑观音阁,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因为第二层是暗室,且上无檐与第三层分隔,所以在外观上像是两层建筑。阁高23米,中间腰檐和平坐栏杆环绕,上为单檐歇山项。

P19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耸立着一尊高16米的泥塑观音菩萨站像,头部直抵三层的楼顶, 观音菩萨居高临下,威严壮观,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彩色泥塑站像。
P20 观音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故又称之为“十一面观音”。观音本面弯眉直鼻,目视远方,嘴角微微上翘,面部、胸部、手均敷金色,给人一种肃穆慈祥之感。

P21 “十一面观音”面容丰润、慈祥,两肩下垂,躯干微微前倾,仪态端庄,右臂上举,左臂下垂,手作“接引”状,居高临下,似动非动。虽制作於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的作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

P22 观音阁下层的四壁上满是彩画,为十六罗汉立像和三头六臂或四臂的明王像,间绘山林、云、水和世俗题材画。

P23 这些 彩画系明代画师之作,保存完好,画面清楚,色泽鲜明。
P24 独乐寺壁画绘制的佛像。 
P25 报恩院始建于明,清乾隆年间重建,四合院式建筑,长约9米,宽5米,为明、清两代僧人重要的礼佛场所。

P26 咸丰八年(公元1859年)仲秋,咸丰皇帝驾临独乐寺,应本寺方丈之请,为四合院题写"报恩院"。"报恩"二字在此有二层含义:自乾隆十八年后,独乐寺被辟为皇家禁地,该寺方丈皆为御封,报答皇恩,此为一义,二者:佛弟子怀恩四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即: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
P27 报恩院前殿两边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疯僧塑像,分别是寒山、普化、风波和济公,这种布局全国寺院中实属罕见。这是报恩院供奉的寒山和尚。寒山和尚,是唐朝诗人,法号寒山,曾居天台国清寺。寒山作为中国唐代少有的几位白话诗人之一,二十世纪以来一直受到日本学者的推重。

P28 寒山曾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此问此答,令人读后会心一笑之余,又觉颇蕴人生真谛,复读一遍后,更觉心旷神怡,通体舒泰。

P29 这是报恩院供奉的普化和尚,普化和尚,是幽州盘山积禅师,在盘山是一个秘受真传的出家人。他开悟行化人间,浑身肮脏、似疯非疯,说话也语无伦次。手上拿着一把铜铃,这铜铃就是他的随身法宝,一刻也不离身。

P30 传说普化和尚总是不时摇动铜铃,人们听到铃声,便知道他在街上行走。他没有一定的住所,有时住城里,有时住山林,也有时住在荒村野冢之间。当时的人们不能窥测他的究竟,都说他是个疯和尚。

P31 这是 报恩院供奉的风波和尚。南宋时中国出了两位著名的和尚,一位是"颠僧"济公,另一位就是"疯僧"。这两位疯疯颠颠的和尚都成了罗汉,被民间供奉敬仰。

P32 风波和尚生活在南宋初年,是一位有胆识的和尚,他以"扫秦"的事迹闻名于世。“疯僧扫秦”的故事传开后,民间将对岳飞的敬爱,对惩处奸相的快意,统统集中到疯僧身上,就将伸张正义的"疯僧"列入了罗汉队伍。二位南宋奇僧,一颠一疯,在各处寺院的大殿占有一席之地,相映成趣。

P33 这是报恩院供奉的济公和尚,济公和尚(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
P34 济公和尚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济公活佛流传下来的一句话,但是大家仅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却不知还有下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P35 观音阁北面 是一座明代修建的攒尖顶八角亭,名中:“韦驮亭”韦驮亭小巧别致,独成一体。韦驮原为古印度婆罗门教天部神,在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回,后来便成为佛教中的护卫天神。亭内韦驮像,身着盔甲,表情肃穆,双手合十,怀抱金刚杵。

P36 据说韦驮的不同姿势对于行脚僧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只要看见寺内的韦驮像双手合掌,表示寺庙里欢迎,路过和尚尽可大摇大摆进去,白吃白住;要是握杵拄地,表示寺庙不欢迎挂单和尚。
P37 独乐寺行宫,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又称乾隆行宫,是清代皇帝去东陵谒陵途中小憩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区仅存的一处行宫。
P38
行宫存有正殿一层,附属建筑三间,现恢复回廊十四间,垂花门一座,使行宫独立成院。乾隆之后的皇帝都来过独乐寺行宫,并留下了大量赞美独乐寺的诗篇,行宫内新增设的展览,辑录了12首清帝即兴之作和与行宫有关的帝后嫔妃画像17幅。 
P39 独乐寺行宫主殿回廊内珍藏的28块乾隆御笔碑刻为全国罕见。(图为行宫垂花门)

P40独乐寺行宫有 乾隆御笔碑刻,共28块,碑刻现镶嵌于行宫回廊内。碑文又分御笔临和御笔两种,或苍劲挺秀、或行云流水

P41 乾隆御笔“春回南国恨何穷,别绪离情满碧空。未必猖狂如浪子,每看摇落让雄风。下帷雅称观周易,缚帚夜须命越童。不似武陵源畔树,糝波馀得一溪红。”。
P42 乾隆临唐寅诗“千金良夜万金花,占尽东风有几家。门里主人能好事,手中杯酒不须赊。碧纱笼罩层层翠,紫竹支持疊疊霞。新乐调成胡蝶曲,低簷将散蜜蜂衙。清明争插西河柳,榖雨初来阳羡茶。二美四难俱备足,晨鸡欢笑到昏鸦。”。

P43 “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乾隆御笔金刚四句。

P44 乾隆御临黄庭坚诗词:“余人梅坞无关锁,携酒僧人来未曾。旧时爱笔陶彭泽,今作梅花树下僧。”
P45 乾隆御临蔡襄诗词“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布谷声中雨满篱,催耕不独望人知。落锄莫道春耕早,正是披蓑叱犊时。”

P46 在蓟县独乐寺还有一个传说唐天宝11年,李白北游蓟州来到独乐寺,恰逢独乐寺观音阁落成。众所周知,李白不但是“诗仙”,而且还有“剑仙”、“酒仙”之称。于是主持命人以好酒款待,当主持请他题匾时,李白已酩酊大醉,但心里明白,乘着酒兴,提笔一挥而就。第二天,当人们把匾额挂上去之后,现场一片哗然。

P47 原来“观音之阁”的“之”字上少了一点。这下急坏了主持,李白则开怀大笑,高声断喝“拿酒来!”此时有人备上两坛酒,笔墨也随之奉上。但见李白抱坛狂饮,直至脸红微醉时,抓起毛笔,蘸满浓墨,眼望大匾,踉跄两步,一个举火烧天,笔脱手而出,只见笔尖不偏不斜,正好点在“之”字头上,这就是著名的李白飞笔点之字,传为千古佳话。
P48 独乐寺的传说确实让人陶醉,独乐寺的古迹风情的确迷人,我多么希望长留此地,成为独乐寺常醉的独乐之翁?

P3 2017年国庆长假期间,我自驾走进了蓟县城内,这里的天空是块清澈的蓝玻璃,从头顶倾泻下来阳光却是透亮的,探访了中国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誉中外的千年古刹--独乐寺。

P4 独乐寺是中国著名的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始建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明万历、清顺治、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增砌照壁,增设观音阁重檐上下各四根擎檐柱,并建寺东行宫。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5 (

P6 独乐寺是我国木结构寺庙建筑的代表作。独乐寺将建筑、泥塑和壁画三大艺术荟萃一堂,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古建筑,门上悬挂的“独乐寺”匾额相传是明代官吏严嵩所题。

P7 严嵩虽然政治上臭名昭著,但他的书法刚劲浑厚造诣很深。正因为此,留字不留名,故匾上没有署名。

P8 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所建。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古老的高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布局、结构都比较奇特。

P9 独乐寺全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白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迥廊相连结。这些都反映出唐、辽时期佛寺建筑布局的特点。



P12 独乐寺主建筑观音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观音阁高23米,集我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成,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主建筑观音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观音阁高23米,外观两层,内部实有三层。可以看出唐风的斗拱,集我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成,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

P13 观音阁高23米,外观两层,内部实有三层。可以看出唐风的斗拱,集我国木结构建筑之大成,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

P14 观音阁下檐上高悬“观音之阁”匾额,相传为唐代李白52岁北游幽州时所题写。清乾隆曾对此咏道:“葺修尚识统和年,龙象重教焕法筵。讵有废兴萦白业,徒闻翰墨说青莲。往来几为飞吟兴,布施非关种福田。小憩便教清跸去,我非独乐祗忧先”。

P15 观音阁的几个檐角出檐深远,最远处长达5.2米,主要靠斗拱支撑,观音阁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使用粗壮硕大的斗拱,如翼的出檐,阁顶和缓的坡度,以及古朴壮观的建筑风格,无不让我们现代人为之叹服。(古朴飞扬的正部大斗拱上彩绘依然可见)



P18 主体建筑观音阁,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因为第二层是暗室,且上无檐与第三层分隔,所以在外观上像是两层建筑。阁高23米,中间腰檐和平坐栏杆环绕,上为单檐歇山项。

P19


P21 “十一面观音”面容丰润、慈祥,两肩下垂,躯干微微前倾,仪态端庄,右臂上举,左臂下垂,手作“接引”状,居高临下,似动非动。虽制作於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的作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

P22 观音阁下层的四壁上满是彩画,为十六罗汉立像和三头六臂或四臂的明王像,间绘山林、云、水和世俗题材画。



P25 报恩院始建于明,清乾隆年间重建,四合院式建筑,长约9米,宽5米,为明、清两代僧人重要的礼佛场所。

P26 咸丰八年(公元1859年)仲秋,咸丰皇帝驾临独乐寺,应本寺方丈之请,为四合院题写"报恩院"。"报恩"二字在此有二层含义:自乾隆十八年后,独乐寺被辟为皇家禁地,该寺方丈皆为御封,报答皇恩,此为一义,二者:佛弟子怀恩四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即: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

P27 报恩院前殿两边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疯僧塑像,分别是寒山、普化、风波和济公,这种布局全国寺院中实属罕见。这是报恩院供奉的寒山和尚。寒山和尚,是唐朝诗人,法号寒山,曾居天台国清寺。寒山作为中国唐代少有的几位白话诗人之一,二十世纪以来一直受到日本学者的推重。

P28 寒山曾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此问此答,令人读后会心一笑之余,又觉颇蕴人生真谛,复读一遍后,更觉心旷神怡,通体舒泰。

P29 这是报恩院供奉的普化和尚,普化和尚,是幽州盘山积禅师,在盘山是一个秘受真传的出家人。他开悟行化人间,浑身肮脏、似疯非疯,说话也语无伦次。手上拿着一把铜铃,这铜铃就是他的随身法宝,一刻也不离身。

P30 传说普化和尚总是不时摇动铜铃,人们听到铃声,便知道他在街上行走。他没有一定的住所,有时住城里,有时住山林,也有时住在荒村野冢之间。当时的人们不能窥测他的究竟,都说他是个疯和尚。


P32 风波和尚生活在南宋初年,是一位有胆识的和尚,他以"扫秦"的事迹闻名于世。“疯僧扫秦”的故事传开后,民间将对岳飞的敬爱,对惩处奸相的快意,统统集中到疯僧身上,就将伸张正义的"疯僧"列入了罗汉队伍。二位南宋奇僧,一颠一疯,在各处寺院的大殿占有一席之地,相映成趣。

P33 这是报恩院供奉的济公和尚,济公和尚(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

P34 济公和尚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济公活佛流传下来的一句话,但是大家仅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却不知还有下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P37 独乐寺行宫,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又称乾隆行宫,是清代皇帝去东陵谒陵途中小憩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区仅存的一处行宫。



P40

P41 乾隆御笔“春回南国恨何穷,别绪离情满碧空。未必猖狂如浪子,每看摇落让雄风。下帷雅称观周易,缚帚夜须命越童。不似武陵源畔树,糝波馀得一溪红。”。

P42 乾隆临唐寅诗“千金良夜万金花,占尽东风有几家。门里主人能好事,手中杯酒不须赊。碧纱笼罩层层翠,紫竹支持疊疊霞。新乐调成胡蝶曲,低簷将散蜜蜂衙。清明争插西河柳,榖雨初来阳羡茶。二美四难俱备足,晨鸡欢笑到昏鸦。”。

P43 “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乾隆御笔金刚四句。

P44 乾隆御临黄庭坚诗词:“余人梅坞无关锁,携酒僧人来未曾。旧时爱笔陶彭泽,今作梅花树下僧。”

P45 乾隆御临蔡襄诗词“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布谷声中雨满篱,催耕不独望人知。落锄莫道春耕早,正是披蓑叱犊时。”

P46 在蓟县独乐寺还有一个传说唐天宝11年,李白北游蓟州来到独乐寺,恰逢独乐寺观音阁落成。众所周知,李白不但是“诗仙”,而且还有“剑仙”、“酒仙”之称。于是主持命人以好酒款待,当主持请他题匾时,李白已酩酊大醉,但心里明白,乘着酒兴,提笔一挥而就。第二天,当人们把匾额挂上去之后,现场一片哗然。


P48 独乐寺的传说确实让人陶醉,独乐寺的古迹风情的确迷人,我多么希望长留此地,成为独乐寺常醉的独乐之翁?
前一篇:石景山双泉寺法会之禅茶茶聚
后一篇:天津蓟县白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