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2017-04-12 20:41:52)
标签:

文化

旅游

丁香花事

法源寺

北京

分类: 寺庙与道观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1    那年那月,我在京味茶馆读了一篇《丁香浓煞的法源寺》的散文,后来,又在北京史家胡同看到的那本凌叔华《花之寺》散文集。于是就有了每年春天我探寻丁香浓煞的北京法源寺的那份京师花事。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2 如果不是法源寺扑鼻的香偶然吸引了我,我可能不会在意法源寺丁香的存在,尽管丁香已经在那里存在了几十余年;丁香没有硕大而艳丽的花冠;让人不会对她有什么愁怨,因为她有着诗一般的浪漫……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3 北京城内寺庙不少,可我没好多都没有去过。唯有法源寺。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4 凌叔华的那本《花之寺》我曾经读得神思恍忽,好像花之寺的意象特别让我迷恋,我总想象着那《花之寺》里面就有一座名字叫花之寺的庙宇,山虚水深,万籁箫箫,古琴音韵萦绕......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5 凌叔华长于表现女性,善于心理写实--细腻的心理刻画,所以沈从文、苏雪林等作家把她比作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尔。曼殊斐尔是以细腻的笔法描写心理而闻名于世的。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6 徐志摩有一段关于凌叔华的作品的精采议论。他这样说:"《花之寺》是一部成品有格的小说,不是虚伪情感的泛滥,也不是草率尝试的作品,它有权利要我们悉心的体会……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7 《花之寺》作者是有幽默的,最恬静最耐寻味的幽默,一种七弦琴的馀韵,一种素兰在黄昏人静时微透的清芬。"这就是凌叔华小说《花之寺》的品与格及它哲学的尊严、艺术的奥妙。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8 “已经四月了,再不看花,今年的春天又白过去了。”--凌叔华《花之寺》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8  “请你不要想我们是素不相识的,实在我们在两年前就彼此认识了,我的脑府里所藏的卷册都是你的诗文,那又是时时能谐调我枯槁心灵的妙乐。”--凌叔华《花之寺》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9 “我过着那沉闷黯淡的日子不知有多久。好容易才遇到一个仁慈体物的园丁把我移在满阳光的大地,时时受东风的吹嘘,清泉的灌溉。于是我才有了生气,长出碧翠的叶子,一年几次,居然开出有颜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与众卉争一份旖旎的韶光。”--凌叔华《花之寺》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10 “近来我被温醉的东风薰得枝叶酥软起来,非常困惫。我又被鸟歌蝶舞的引诱,觉得常常立在庭园中究竟没有享着山花一样的清福,未免心中不自在。现在我发生奢望,我想变成一只黄鸟或蝴蝶飞到郊外,任我歌唱,任我跳舞,赞美大自然,赞美给我美丽灵魂的人。”--凌叔华《花之寺》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11 “我今天打发你出来纯粹因为让你换换新空气,不用见不愿见的人,听不爱听的话罢了。难道我就不配做那个出来赞美大自然和赞美给我美丽灵魂的人吗?”--凌叔华《花之寺》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12  北京有三座寺院因为花闻名,其中之一就是法源寺的丁香,它是有名花之寺。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13 法源寺也是隐秘在小胡同里,去的人不多,可是丁香闻名,寺院内有很多虔诚的佛教徒在磕长头,诵经。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14 法源寺悄然绽开的丁香,幽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15 今天我去的时候丁香虽然开得正美。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16 和风里,法源寺悄然绽开的丁香轻摇着纤纤柔柔的倩影,漂洗了灵灵秀秀的双眸,闪着水般的灵动,藏着玉般的羞涩。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17 法源寺的丁香虽是一袭淡雅,一袭宁静,却让你记住了她的美丽,期盼着和她重逢。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18 法源寺的丁香恰似一颗柔弱的心灵,不由得让你去怜惜、去心疼。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19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20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30
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花事
P31
         丁香花又名“百结”,呈十字结状。仿佛是一个结,系住人的愁思而不得脱,以其来喻“心结”、“愁结”,将惆怅郁结于千千情结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