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行旅人
行旅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203
  • 关注人气:3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2015-09-22 10:03:44)
标签:

文化

南长河

金河堤碑

瓮山泊。

分类: 中国与中国文物古迹遗址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1 寻访南长河的金河堤碑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因为我问过不少北京人,金河堤碑是在昆玉河的什么方位?从南长河一路向北,是在河的左岸还是河的右岸?至少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于是我从南长河的北端—颐和园绣漪桥开始沿河寻访了金河堤碑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2 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北京人称为西湖。因为这一带风景优美,山水俱佳,明朝一些诗人常把瓮山泊(西湖)周围地区的自然风光描绘成“宛如江南风景”,“一郡之盛观”。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3 元朝定都北京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开挖通慧河,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注入湖中,成为元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水库。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其中,瓮山泊(西湖)入调济引注入白浮堰。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4 原来,瓮山泊(西湖)是一个半天然、半人工湖,原先这里是西山山麓拱积扇前缘由泉水汇集成的一块沼泽低地。大约在公元1153年,金定都燕京(改称中都)后,金主完颜亮看中这块凤水宝地,就在此建造了金山行宫。到金章宗时,更从西面的玉泉山引泉水注金山脚下,使它成为一处贮水地,称金水河,简称金河。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5 到了元代,为增大金水河水量以供应京都漕运之需,水利学家郭守敬导又引昌平县白浮村的泉水和玉泉山的泉水入泊,当时金山改称瓮山,湖泊就改名瓮山泊,水面比原先扩大了许多。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6   到了明代的时候,北京的白浮村泉水渠道(白浮堰)失修,水源枯竭,瓮山泊的面积又缩小许多,到了清代乾隆时,乾隆为了修建清漪园、疏浚金海时,发现金代河道,因年久淤塞,为了解决从长河引水,将金河渠废弃疏通长河。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7 金河与金河渠被长河取代了。透过金河与金河渠斑驳疏影,岁月在心底的某一处张开了触角,就象人的一生中,身边的人,走了来,来了又走,一次次的相遇,一次次的离别,见证了人们一路成长寂寞与欢喜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8 我带着无限的感慨回首寻访南长河金河堤碑过往的路上,静依时光的暖,携手岁月的爱,静静地聆听花开,于人生路上,仿古2佛缓缓踏出一首无悔的歌。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9 在昆明湖火器营桥西北侧,也就是颐和园绣漪桥南长河西岸边的绿地内,我找到金河堤碑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10 金河堤碑就藏在这一片绿地内,它的位置就是昔日金河渠入长河口处,现在的它,本身并没有那么多意义!如果说有多么大意义,那都是我们强加给它的!因为岁月中的蹉跎总要经历千辛万苦。时间的河,岁月的船载着我们悠悠驶过。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11 金河堤碑为鳌座螭首、汉白玉石质,立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12 我先来说说什么是“鳌座螭首”“鳌”是海里的大龟,力大可负重,传说女娲补天时“断鳌足以立四极”,中国古代的石碑造型有两种:一种鳌座碑;一种是笏头碣。金河堤碑是鳌座碑。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13 鳌座碑就是:碑首为盘龙,中间为记事的碑身,下面为鳌座。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14 鳌是传说中海里的一种大龟。传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女娲氏断鳌足以立地之四极,才把天撑起。由此可见鳌的力量。用鳌做碑座其意义很明了,鳌能承天地之重,何况一个碑!当然,民间还有一种传说,龟力气大,善于负重又好扬名,常常负着三山五岳在江海中兴风作浪以显示自己。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15 大禹治水时收服了龟,并用其所长,让龟推山挖洞。治水成功后,大禹搬了块巨石让龟伏在背上,并在巨石上刻上龟在治水中的功劳,既表扬了龟的业绩让其扬名天下,又使龟无力随意行走,限制了它的破坏力。从此,龟就成了石碑的基座。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16 我再来说说“鳌座螭首”中的“螭”,螭”,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是属于传说中的蛟龙类。龙为炎黄子孙最崇拜的神兽,把它装饰在碑头上成为螭首,碑的身价就变得更为高贵。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17 螭也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汉族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18 螭是龙九子中的一子,好险,勇猛,檐翘起的部分都有它,称为螭吻。盘螭,则是他两两盘卷的样子,另外,曹植《桂之树行》即有“上有栖鸾,下有盘螭”的句子。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19 关于盘龙是何样式,梁思成的解释是:碑首是六条盘龙,每边各三条盘龙,龙头在碑的两侧面,头朝下,龙身倒立,左右两条龙身、龙足相交盘结在碑的正背两面。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20 在它们的中央是“篆额天空”,即写碑名的地方。当然,这指一般情况而言。大的石碑其碑首两侧有四条龙的,小的碑首两侧有两条或一条龙的。一切以碑身的大小、厚薄而定。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21 先看石碑上的乾隆御制诗文:金河之水高玉河,灌输町甽蓄流波。其出一渠可步踱,岁久淤塞滋芦莪。疏泉因为广其壑,益开稻田千亩多。金河宽乃足行舸,溯洄乘便延缘过。鳞塍蔚左昆明右,万寿山屏叠翠螺。玉泉其遥云莅止,江南之景夸则那。宁为斯乎一图展,祝振古兮万箱罗。乾隆乙亥夏五月御题  钤印:乾隆宸翰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22 乾隆诗句里先介绍金河非常狭窄(可步踱),由于年代悠久淤塞长满了芦苇莪蒿(淤塞滋芦莪),意思是说金河已经失去了其输水灌溉之功能(当然乾隆在这里会有自我标榜之嫌而夸大其词)。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23 乾隆诗中说到乾隆兴修水利扩建金海(后命名昆明湖)后新增和受益的稻田增加了很多(益开稻田千亩多),他的一句 “金河宽乃足行舸,溯洄乘便延缘过” 诗词很重要,意思是说在兴修水利扩展金海之时也将金河拓宽疏通,使得金河由开始“可步踱”的宽度扩至为“足行舸”(可以行船),使得乾隆来往清漪园(颐和园前身)水路逆水上行畅通无阻(溯洄乘便)。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24 由此可知,乾隆并非废弃金河河道,而是利用金河原有河道修整加宽,旧物利用建长河以解决京城用水之需的。金河堤碑今尚完整,此碑是研究京西水利交重要实物资料,定为海淀区重点保护文物。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25 这就是昔日金河渠入长河口处,在这里,南长河找到了归宿,安放着那一处岁月的清浅,不离不弃。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26 就碑身而言,金河堤碑上面的字模糊不清。寻访时要先做好准备,寻访时我看着这历经沧桑的石碑,心中五味杂陈。最让人欣慰的金河堤碑是保存完好又栩栩如生的鳌座,其形其质其态虽然历经风雨但精神昂扬依旧,看了让人无限动容。
南长河之金河堤碑
P27 寻访南长河,这个话题过于大,我还领悟不了那么深刻!只是想既然是寻访,就要好好地说古论今着。寻访是如此美好,让寻访中的人忘却烦恼。我宁愿就此沉醉,这如歌如美酒的寻访记忆中,唯盼,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黄昏夕阳般的深沉和从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