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二条胡同及言慧珠旧居
标签:
文化言慧珠女梅兰芳校场二条胡同 |
分类: 北京与北京文物古迹遗址 |

P1 得知老北京人有尊称言慧珠为风流“女梅兰芳”的说法,周日,我去寻找北京一处叫校场二条胡同的地方,那里有言慧珠的旧居。

P2 去校场二条胡同前,我作了很多准备:得知校场二条胡同作为北京南城的老胡同即将消失,我更感觉,我现在就要去那时,因为我喜欢去残破的地方拍即将消失的东西,那是最后一种真实,会让人想到更多。

P3 校场口胡同在北京宣武门路口西南角,老北京人把“校”读作叫,乃旧时操练比武之场所。(这是我拍摄的校场二条胡同)。
P4 我先来说说被老北京人有尊称为“女梅兰芳”的言慧珠,言慧珠是蒙族旗人。京剧大师言菊朋之女。自幼耳濡目染,深受父辈熏陶,培养了她对京剧的强烈爱好。(这是我拍摄的校场二条胡同)。
P5
言慧珠从十二岁开始学戏,从程玉菁、赵绮霞学“程派”青衣戏,同时从阎岚秋、朱桂芳学武旦戏。(这是我拍摄的校场二条胡同5号言慧珠的旧居)。
P6 由于天赋聪敏,又肯勤学苦练,再加上文武并举,言慧珠不仅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功功底,还掌握了很多好戏、能戏。(这是我拍摄的校场二条胡同5号言慧珠的旧居)。

P8
言菊朋生有二男三女,二女即言慧珠。言菊朋还当过蒙藏院的小京官,自己因酷爱京剧而下海,却不想让女儿学戏,所以言慧珠从小接受的是正规教育,还是京城名校春明女中的学生。(这是我收藏言慧珠的照片,左二为言慧珠,左一为梅兰芳)。
P9 但言慧珠自幼能歌擅舞,边求学、边学戏,执意依傍梨园。看到女儿言慧珠对戏十分痴迷,言菊朋拗不过她,只好改变初衷,允言慧珠放弃学业,下海献艺。(这是我拍摄的校场二条胡同5号言慧珠的旧居)。

P10
说“女梅兰芳”言慧珠,言慧珠学梅兰芳极像,扮相几可乱真,唯一的差别是下巴比梅略尖了点儿。(这是我收藏言慧珠的照片,左一为言慧珠)。
P11 说“女梅兰芳”言慧珠,论身段,梅兰芳是男性,属中等身材,言慧珠则是修身玉立。扮起来,二人高矮肥瘦就差不多了。言慧珠的化装术非常高明,能够在眉宇之间画出梅兰芳那种神韵。(这是我拍摄的校场二条胡同5号言慧珠的旧居)。
P12
独具慧眼的梅兰芳对言慧珠是破格栽培,言慧珠亦知冷知热。对恩师、对梅氏一家她都爱之弥深。(这是我收藏言慧珠的照片,左一为言慧珠,)

P13
1945年抗战胜利,梅兰芳复出,登台唱戏。不管演多少场,言慧珠是场场必到,风雨无阻。(这是我拍摄的校场二条胡同5号言慧珠的旧居)。

P14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病故。10日,在首都剧场举行公祭的那一天,她和丈夫俞振飞从青岛搭乘飞机赶来,言慧珠一身疲惫、满脸哀伤地站在剧场门口……一个培养她、爱护她、理解她的人永远地离她而去。(这是我收藏言慧珠的照片,左一为言慧珠)

P15
言慧珠 
P16 言慧珠最懂得场面上引人注目的技巧。她看戏总是掐准时候,在大轴将上场之前几分钟才进场。座位差不多是在七八排中间。她扬着头,迈着轻松的步子,由后而前。高跟鞋响着清脆的韵律,好像告诉所有的看客:"我来了"。(这是我拍摄的即将消失的校场胡同造像)。

P17
有一次,言慧珠穿着一件绛红色的呢大衣,脖子上围着两条玄狐,还是整条狐狸做的。那在当时是最最时髦的。在灯光照耀下,加之高挑丰满的身材,闪闪发亮的大眼睛,真是"容光四射,明媚照人"。(这是我收藏言慧珠的照片,左二脖子上围着两条玄狐,还是整条狐狸做的言慧珠)
P18
此时的言慧珠坐下之后,她先不看戏。挺着脖子用眼睛向前后左右扫射一遍,接着抬起手理理鬓角,打开手包,用小镜子照着补妆,扑扑粉、抹抹红。她的这些小动作,也好像在告诉人们"言慧珠在此",直到梅兰芳出场,才收敛一切,专心看戏。"。(这是我拍摄的即将消失的校场胡同造像)。
P19 言慧珠细心地看着梅兰芳的每个动作、身段、台步、水袖,还不时用笔记录。其实,那时的言慧珠已然大红,在艺术上却仍像个求索者,求索不止。哪像我们现在的戏曲名角、名家,一旦自己红了,就再也不进剧场看别人的演出。(这是我拍摄的即将消失的校场胡同造像)。

P20 言慧珠一生可谓“阅男人无数”,除去和“高官富豪”编外男人的“一夜情”之外,言慧珠“明媒正娶”的男人就有三个。(这是我拍摄的校场胡同造像)。

P21 言慧珠第一任丈夫是个“小白脸”,上海早期电影男明星白云,据说手段了得,把言慧珠忽悠的神魂颠倒,常常昼夜颠倒误了演出。然而这小白脸又是位花钱如流水的花花公子,最不能让言慧珠容忍的是他拿着言慧珠的金条再去包养其她的名伶。(这是我拍摄校场胡同造


P23
言慧珠的第二次婚姻,算是找了一个痴情男子,是她所在剧团唱老生的,名叫薛浩伟。比她整整少了八岁,长相伟岸,作风正派。言慧珠早有心意,外地演出时,主动投怀送抱,终于如她所愿。此时的她已是35岁了。(这是我拍摄的即将消失的校场胡同造像)。

P24
言慧珠和薛浩伟相处的一段时间里,言慧珠似乎真的愿意收心为人妇,36岁时她为薛浩伟生下一个儿子。[后来的言清卿]。言慧珠与薛浩伟一起度过六年时光,建国初期仍如此。二人在上海买下价值数十万的洋房一处,名华园。(这是我拍摄的即将消失的校场胡同造像)。

P25
1957年,言慧珠被点名批评,当时的言慧珠已被按排到上海戏校当了副校长。校长就是后来的第三任丈夫俞振飞。眼见过去的一些朋友纷纷在

P27 相比人像来讲,我更喜欢拍或大或小的即将消失的的景致和建筑,与它们沟通我更有些自信,仿佛是自己在与自己对话一样,挺有意思的。即将消失的东西无法挽留,我们能做的只有记录。因为我发现,摄影师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而是心灵的沟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