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今年第一场雨雪天来到了,我上了香山去看雨雪中寺院飘落的银杏黄叶子,你看,我抓拍到了碧云寺内的一汪黄叶子从银杏树飘落的那瞬间的晚秋意趣,美吗?





一,碧云寺银杏黄叶子的禅意
今年北京的晚秋的雨雪似乎来得早。一场秋风,一场秋雨,就迎来了季节的深处。片片发黄的叶子,悠然的飘落,随着风儿的律动,栖息在碧云寺每一个角落。



雨雪天气的碧云寺,外面的风又大,我象白毛女一样闪进了山门殿的庙堂内,没有人,连栩栩如生护法者也被我抓拍下来,阿弥陀佛!我抓拍只是潜心阅读。





碧云寺深处的一汪黄叶子从银杏树飘落的那瞬间,这些银杏叶子中,有的是绿中带些黄色,有的叶子顶端有些黄色,黄中带点棕褐色,甚至还残留点绿色。在晚秋,它让人感知一种深邃,一种厚重,收获一份淡泊。



每一片空旷的寺野,每一枚悠然的落叶,每一丝薄凉的雪雨,都是一页鲜活的文字,如果碧云寺收老和尚,我愿六年后来碧云寺当一名扫黄叶子的小老和尚!



风大,一枚枚叶子滑落在我的肩上,又落在我的脚下。我踩着刚刚与枝干分离的叶子,默默的穿行着碧云寺的晚秋,回味着与季节,禅意相关的旧事。




二,“静演三车”
看着“静演三车”四个字,不知道古人说的意境是什么?不过,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下,高压高强度的工作和紧张快节奏的生活,时常让人们喘不过气啊。



寻求一片宁静的空间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放松是现代人迫切的需求。而“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工作的路上”的生活状态让人们也开始注重“静演三车”的效果。



每次跨进香山碧云寺的,都被它的清秀大气所沉迷,美在它的柔静清丽、风光旖旎,美在香山如螺、青烟黛色里。仿佛是禅意的神来之笔。




两脉左右延展的碧云寺,碧云寺多与皇家、文人关系密切,行走端坐之间,从其残垣断壁古柏苍樟中思寻许多光景。





在碧云寺的炉台铜鼎上点燃了那一支支人香火,念着那一句句打开宝藏洞门的咒语,在心地上积累着岁月和风雨所给予“静演三车”的痕旅。




三,我抓拍五百罗汉堂的理由
碧云寺的罗汉堂是不准拍摄的,可就是那五百罗汉堂才使得碧云寺名闻遐迩的,我抓拍一下五百罗汉堂是宣传一下佛教,定使人读来妙趣横生的,对吧!阿弥陀佛!




五百罗汉堂没人看守,光线不好,又不能用闪光灯,我调好ISO和快门,鼓足勇气对着空无一人的罗汉堂叫了一声“大家好”,真的没人也?操起相机我就“噶噶噶,噶噶噶噶”狂拍起来!!




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的五百罗汉堂是仿杭州净慈寺罗汉堂建造。堂内共塑有五百尊罗汉像。塑像通高1?5米,木质雕刻,外饰金箔,千姿百态,造型生动。




我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于风雪中,背着背包,一个人游走碧云寺,五百罗汉堂:今天的我,真是“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胸中无所得,满湖明月满云山。”啊!



仿佛突然间,这位罗汉掬手一礼,“书香你好”。我吓了一跳,原来“苦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又一位罗汉掬来一礼,“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来碧云寺人多了就不让拍摄了,今日你一个人雨雪中来,可敬可佩,且慢慢拍来”。




四,没有理由也要回拍释迦牟尼殿
拍好五百罗汉堂,瞬间,我想起了释迦牟尼殿,不知那里有没人看守,那里的释迦牟尼品像很美,阿弥陀佛,我赶赴到释迦牟尼殿一阵狂拍起来!!




原来,释迦牟尼殿的殿内原供释迦牟尼佛像,两侧墙壁塑有十八罗汉像和《西游记》中的神怪故事画。技法精妙,是明代彩塑中的珍品,这种彩塑珍品在照相机闪光灯下会受损坏的,看来,我学单反摄影学对了,单反摄影基本不使用闪光灯!阿弥陀佛!




看看佛山,看看佛水,拈花礼佛。参一回禅,让身心回归宁静与从容,摄影与参禅融在一起,渐渐化成了心中的禅趣,慢慢翻卷。




阿弥陀佛,第一次在寺院中拍明代彩塑中的珍品,古人留下和妙塑良方,明目清心,别具异彩启人心智,真正表现了佛家从善而进的慈悲心怀。




哦,是碧云寺中悠扬的钟声响起来了,它像是普惠人间的甘露飘洒。我不禁双手合十,低眉顺目,道一声:阿弥陀佛!




五 是山皆可住,何处不为家
我在一个人在碧云寺折腾了好长时间,钟声响起来了,要闭寺了,一只木鱼,一声棒喝,一钵即天涯,随缘度年华,是山皆可住,何处不为家啊!




默默地耸立在院内银杏古树中,摇曳银杏古树掩映在那一抹可亲可恋的落叶之间,激荡着我,历史与沧桑,铭刻着那些默默穿行碧云寺的身影和顽强无比的生命力。




“不浓不淡烟中树,如有如无雨外山。尺素展看空想象,何由身着画图间。”一个凡人,到碧云寺中间属于修禅学,属于与自然的和谐,对吗?阿弥陀佛!





钟声响起来了
我走出了碧云寺寺门,或许是北京的雨雪天,只有少数人聚在香山北门看红叶,我默默的行走在晚秋的最后一场雨雪中。




灰蒙蒙的天际,透不清远山的轮廓,香山被淅沥的雨雪声唤成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北京雪雨刻意地挥洒着季节的寒意,我撑着伞走在小路上,看到了小塌鼻子们在摄取!




下山路过香山的勤政殿,勤政殿边的红叶很好看,是啊,所有的灵感也在雨雪中激发,然后被我小心翼翼地编织成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灵感梦,寄托在风雨红叶中。



这个时候,北京的银杏黄有多黄,思绪就有多密;红叶有多红,情怀就有多浓。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摘下一片银杏叶,轻握在掌中。



拾起香山的碧云边的一片晚秋的叶子,再细细地翻阅碧云寺的银杏黄叶子,
一片片晚秋叶子的温柔,在十指之间穿梭不停。

阿弥陀佛

本篇博文摄影部分向北京首都之窗——图说北京,摄影投稿经审图屐示

屐示一:
是的,银杏也是是树,她并不与芳草香花齐列,但她特有的性情、气质和韵味却令人赞佩,令人钦敬。

屐示二:
因为只在香山,碧云寺银杏美得独具一格,比春更娇艳,比夏更热烈,比冬更冷艳。

屐示三:
难得难得,惜日里,人声鼎沸的地方,而今日,她与寒风为伴,让银杏做帐、大地为床,这就是碧云寺的晚秋。

屐示四:
她的美是自然的美、实在的美,是真正的美、动人的美,是完全的美。

屐示五:
她在飘落时,依然爱着你,爱着他,爱着人们,爱着世间万物。难道我们不该记住她、永远爱着她么?

故乡情
古筝演奏家段银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