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索福克勒斯作品中的悲剧精神
(2011-05-08 11:16:03)
标签:
拜城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杂谈 |
分类: 班门弄斧 |
浅析索福克勒斯作品中的悲剧精神
——《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的比较
摘要: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写出了命运的巨大力量决定了人的未来,造成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但更为重要的是表达出人在这种强大力量面前有着自由意志和与命运积极抗争的悲剧精神。他的作品最大的成功在于写出了有反抗精神的独立的人而不是神,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神化了的英雄到理想化的形象再到现实中的人这样的一种转变,大大地提升了人的地位,使得古希腊的悲剧走向成熟。
关键词:俄狄浦斯 安提戈涅 命运 悲剧 反抗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第二人,他在戏剧上的贡献主要是写出了独立的、有反抗精神的人而不是神,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他的代表作是《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所写的这两部悲剧都属于“命运悲剧”,“主要内容是主人公的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对抗,其结局则是他无法逃脱命运的罗网而归于毁灭。”①“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被描写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在一种神秘力量的支配下确定主人公的未来,定位着他的人生结局,而这种神秘力量的表现形式为‘神谕’,即预示着即将完成和最终确定的人生图景。”②在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是冥冥之中一种极其强大的、难以抗拒的、不可知又无所不在的神秘力量,但更为重要的是人在这种强大力量面前有着自由意志和积极抗争的精神。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堪称是悲剧的典范,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十全十美的悲剧”,认为它是全部希腊悲剧中最典型、最成熟完美的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的悲剧就在于,他的反抗成就了他的毁灭,他的悲剧命运是无可避免的。他的命运早已被众神决定了,他为逃避命运所作的一切努力却恰恰在不经意间制造了他的悲剧。俄狄浦斯反抗命运的过程正是步入命运陷阱的过程,对于他来说,命运是一个预先规定了结果的封闭世界,无论向哪个方向努力都会指向同一个结果,一切都具有无可避免性。然而,俄狄浦斯是一个英雄而不是弱者,他在命运前总是努力抗争,而不是消极顺从。而这种抗争精神是悲剧中最重要的,命运虽然不可撼动,却可以反抗。俄狄浦斯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四处流浪,力图掌握自己的命运,与命运对抗,虽然最后的结局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但他在与命运的抗争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力量,人性得到了升华,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仰的悲剧英雄。与此同时,作品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华,把这部悲剧的“悲惨”上升为“悲壮”,不仅引起读者的恐惧与怜悯,更重要的是使心灵得到了净化,起到了鼓舞意志的作用。
《安提戈涅》可以视为《俄狄浦斯王》的续集,说的就是俄狄浦斯的女儿安提戈涅的悲剧。黑格尔认为,“在所有悲剧中,从冲突角度来讲,《安提戈涅》是一部‘最优秀最圆满的艺术作品’。”③“根据黑格尔的讲解,《安提戈涅》中冲突的双方克瑞翁和安提戈涅都必须否定对方才能肯定自己,因此又同样是片面的,必然导致悲剧性冲突。”④安提戈涅对城邦法的控诉,在西方法学中被称为“安提戈涅之怨”。安提戈涅与俄狄浦斯一样被预设了无可避免的结局,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而安提戈涅终要违背律条:神律或人律。神律还是人律,这是个问题。安提戈涅必须在此做出一个生死的抉择,而她的最终抉择使她走上了死亡之路,这是必然的命运。该悲剧所反映的矛盾冲突是安提戈涅与克瑞翁谁是谁非的问题,也就是人律和神律之间的冲突,这也是造成悲剧的根源。安提戈涅的悲剧性在于她敢藐视法律、挑战权威的那种悲壮和惨烈。而《安提戈涅》这部作品的悲剧实质在于以克瑞翁为代表的冷酷无情的禁葬令对个体情感和人性的粗鲁践踏,以及安提戈涅对人性的勇敢捍卫。安提戈涅对国王禁葬令的反抗,彰显出人性的光辉,她以死抗争的意义在于维护了人格尊严,捍卫了人性。安提戈涅以年轻生命的过早毁灭实现了悲剧的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整部悲剧折射出维护人性尊严的光芒,蕴含了对人性的礼赞和肯定。这部悲剧同样不仅仅引起了读者的恐惧与怜悯,更重要的是启迪了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都是命运悲剧,从一开始他们的命运已经预设好了,这种悲剧的命运具有不可抗拒性,是无可避免的。无论是俄狄浦斯还是安提戈涅,他们对于命运都是积极反抗的,但是他们谁都没有逃脱最终的悲剧。这是索福克勒斯作品中悲剧人物的共同点。俄狄浦斯一出生就带着“弑父娶母”的厄运,他试图努力抗争,但最终只是徒劳一场,无论如何抗争都逃脱不了预定好的命运,只会一步步走进命运的圈套。同样地,安提戈涅对于神律和人律的选择是命运的使然,是命运使她选择了神律,是命运使她走向死亡。
这两部悲剧的主人公的悲剧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自身的“美德”。悲剧人物的“美德”是悲剧精神的特征之一,正如罗念生所说:“他之所以遭受苦难,与其说由于自身的过失,毋宁说是由于他的美德。”⑤首先,俄狄浦斯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勇敢。当忒拜城的人们处于狮身人面女妖的恐惧当中时,他挺身而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铲除了狮身人面女妖,挽救了忒拜城。因此,他当上了忒拜城的国王,并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自己的母亲。然后,他当上王位后,以他的才干和仁爱平和地统治忒拜城十六年,当瘟疫降临时,面对痛苦挣扎的民众,他誓要找出解决方法,拯救人民。所以,便有后来的寻找杀死前国王的凶手,接着发现一连串导致悲剧发生的真相。俄狄浦斯的美德最扣人心弦的则是寻找凶手的坚决与信念,即使他知道真相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也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处境与命运,但他仍然宣告了自己的决心与勇气,一定要找出真相,找到凶手。他寻找真相的过程,就是一步步把自己推向命运的陷阱的过程。当他发现了真相,知道自己“弑父娶母”的罪行时,他痛苦万分,但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了责任,刺伤双眼,自我流放。俄狄浦斯的这些美德就是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掘墓。同样地,安提戈涅自身的“美德”也使得她一步步地走向死亡。安提戈涅不顾国王禁令,勇敢站出来埋葬了自己的哥哥,因此获罪致死。她是出于一种友爱、忠诚、人道,所以才勇敢站出来公然反抗禁令的。在她看来,死已经是对人的最大惩罚,无论她的哥哥犯了多大的错误,她都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哥哥暴尸荒野。对她而言,让波吕涅克斯的灵魂得到安息,不仅仅是她作为妹妹无可替代的义务,也是一个生者对死者责无旁贷的义务。这是一种善举,同时也体现了对宗教信仰和人性的维护。安提戈涅明明知道自己的行动会孤立无助,她也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会遭致毁灭性的后果,但她依然义无反顾,也正是她的这种勇敢、执着、坚定的精神给她带来了死亡。
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同样都是被神谕预设好了命运,但对于神谕的信仰,两部作品有着不同的诠释。《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一出生就被神谕决定了“弑父娶母”的命运,无论是俄狄浦斯的父母还是他本人,从知道这个神谕开始就尽力去逃脱,但无论如何努力,神谕都一步步地实现。这体现出神谕的确定性,一旦出现,无可改变的现实。《安提戈涅》中,虽然安提戈涅的命运无法改变,但是面对生死,她有一个选择的机会。人律和神律的抉择,正是她选择生死的过程。虽然,最后她的良心、家庭观、荣辱观等因素决定了她必然要选择神律,也就选择了死亡,也就成就了悲剧命运,但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一种选择。从确定性到选择性的逐步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作品从写“神”到写“人”的转变,体现出一种对现实的倾向。
命运的力量很强大,但两部悲剧的主人公都积极抗争,这样的精神才是悲剧精神的实质内涵。然而两部作品的主人公抗争的形式不一样。俄狄浦斯王从知道自己“弑父娶母”的厄运后,采取的抗争方式是逃避,避免悲剧的发生。俄狄浦斯为了避免神谕的成真,毅然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回来,出走流浪,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悲剧的发生。而安提戈涅反抗命运的方式是公然、坚定地反抗。她明知道安葬自己的哥哥是违背了国王了命令,因此会获罪致死。但她并没有退缩,反而与国王气势凛然地对峙,坚持自己的真理。从两个主人公的反抗方式看来,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激烈的对抗,自由意志与命运的抗争是越来越强烈,人们的抗争意识越来越清晰,抗争力量越来越强大。
这两部悲剧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令人敬仰的人物,他们的精神令人钦佩,鼓舞人心。然而,他们两个是不同意义上的英雄。俄狄浦斯是忒拜的国王,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和平统治忒拜城16年,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国王。他集智慧、勇敢、慈爱、坚强于一身,敢作敢为,不屈不挠,充满远见卓识,是古希腊神话中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人物。安提戈涅不顾阻挠,勇敢站出来安葬自己哥哥,从她以死抗争,捍卫人性尊严的角度上说,她是一个女斗士,女英雄,她的行为折射出人性的光芒。但是,她没有卓越战绩,没有丰功伟绩,在这之前,她一直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公主。她之所以勇敢站出来安葬自己的哥哥,是出于一种友爱的心,出于一种对亲人的义务,这只是她个人的行为,严格来说,她并不是古希腊神话中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式人物。从主人公形象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转变:神化了的英雄——理想化的形象——现实中的人。作者正是朝着现实人物的方向一步步走近,体现出神的形象逐步淡化,人的地位逐步升上来。
还有一点,两部作品的主人公代表的立场是不同的。俄狄浦斯代表的是国家的利益,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一种集体主义。忒拜城降临瘟疫,他为了拯救百姓,誓要找出杀害前国王的真凶。到最后,真相给了他有罪的证据,他勇敢承担起责任,刺瞎双眼远离城邦。这一切出于赎罪,出于他对城邦百姓的责任,出于国家的利益。而安提戈涅代表的是个人利益,还有家族的利益,是一种个人主义。禁葬令是一种国法,国法是一种维护城邦、国家和社会秩序的法则,代表着国家主义原则。而安提戈涅公然反抗禁葬令,就是违背了国家利益。她所要维护的是个体情感、个性尊严和家族的荣誉与利益。她认为安葬哥哥是在维护家族荣誉与利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一种神圣的义务。在她心目中,家族荣誉与利益高于一切,高于国家的义务。所以,她公然反抗 的行为,站在了人性主义的立场上,站在了家族利益的立场上,选择了违背国家利益,只是一种个体主义的表现。这样的改变,突显出了人性的光辉,把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这两部悲剧都是索福克勒斯的经典之作,剧中营造出极其凄美、悲壮的气氛,产生震慑人心的艺术效果,能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逐渐摆脱“痛感”,慢慢产生“快感”,让从前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真正的悲剧不仅仅是让人伤心流泪,郁结难解,更重要的是使人由悲剧本身引起悲悯与畏惧心情,进而产生‘快感’,汲取到新的力量。”⑥诚然,俄狄浦斯与安提戈涅的悲惨遭遇使我们悲痛压抑,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悲痛之余感受到了主人公那种积极进取、勇敢无畏、奋起反抗的无穷威力,体会到生命与意志的永恒不朽。
注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参考书目:
①
②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