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西恭城的魅力乡村

(2010-11-24 12:08:05)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散文

广西恭城的魅力乡村

——晚秋桂北行与思(之二·续)

赵 伟(浙江大学)

   2.3 生态黄岭村

   通往黄岭村的村道口竖着一块“人造怪石”,上书“中国沼气第一村”几个大字。一看便知其“卖点”所在!以前只听说过,沼气可以像煤气那样用来烧饭,解决乡村燃料问题,但用起来不怎么方便,且到了严寒季节,往往断气儿!到了黄岭村仔细考察后才知,而今沼气技术早已升级了,家家都安有储汽罐,从沤制到储备沼气大体上实现了全封闭,俨然一个“迷你”型煤气厂,一年四季可用。“沼气化”最直接的效应是生态保护。罗知颂教授对此颇有研究。据他调查,20多年前黄岭村周边山岭上能砍的树几乎都给村民砍去作柴火了,山上近乎光秃,面临“石漠化”威胁。自从推广了沼气之后,农民烧饭有了干净清洁的替代燃料,没人砍树了,山上树木重新形成了林子。不仅这些,据我实地观察,再加上向村民询问,发现黄岭村的沼气化还直接连着乡村生活的城市化。有了沼气,村民的居住与生活迈过了现代文明的第一道门槛,这便是“厕所文明”。不仅黄岭村,而且前面说过的红岩村。每家每户的沼气池犹如一个“迷你型”污水处理厂,“二层小楼”告别了旱厕所,安上了城里人那样的抽水马桶,实现了“厕所文明”。我曾在黄岭村一“农家乐旅馆”住过一宿,房间窗明几净,被褥一尘不染,卫生间设备现代而干净,热水24小时供应,电视、宽带网一应俱全,赶上大城市“商务酒店”的标准,只是房子更大。我曾在别处写过,现代文明的第一道门槛是“厕所文明”——告别臭气熏天的厕所。第二道门槛是垃圾分类。按照这些标准衡量,黄岭村的文明显然已迈过第一道“门槛”了。

   与靠了柿子树脱贫致富的红岩村一样,黄岭村也背山临水,一、两排二层小楼,依山脚地形错落铺开,青瓦粉墙。俯瞰小溪对岸的广袤田野。田野里种的也几乎全为果树。与红岩村不同,这里柿子树很少,大多为橘树,还有椪柑树等。在罗知颂教授和县里干部带领下,我们沿村道溜达了一圈,走了几户人家,家家生活显得富足与安逸。罗教授显然是这里的常客,去的几户人家拿我们当朋友那样对待!

   2.4 感人大岭山

   第三个村子叫大岭山村,距县城较远。还在去恭城的路上,罗知颂教授就说恭城有几面让人感动的山坡,山坡遍布砾石,村民背土上山,填在石头缝里,栽树种苗,十几年间把几座几近“石漠化”的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山。陪同的县委干部说,那里距城较远,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去最好看,这次可去也不可去。我倒有个偏好,不大喜欢看花,倒喜欢看看那里秋天的景色。于是临时改变行程,驱车去了那里。

   到那里并未看到乡村,而直奔一年一度举办“桃花节”的山坡,坡上修建有很好的乡村公路,驾车可达半山腰,下车后即到“桃林坡”中心位置,环顾四周山坡,全是树木,多半是桃树,间或有几棵柿子树,挂满火红的柿子。山坡上种果树并不新奇,但如若仔细看看果树下面的土地,便会发现,这哪里是什么田地?除了乱石岗,就是石灰岩质地的坡!所谓田地,不过是在断裂的岩缝形成的一个个沟壑间,人工辟出的不规则梯田。大多数果树就种在这些“梯田”里。更有甚者,相当一部分果树实际上给硬生生插种在石头夹缝里,犹如“华山松”那样生根拔苗。陪同的县委干部解释说,这些“石缝田”实际上是当地村民从山下背土上山,劈开石缝,填进土壤,而后种下果树。为了解决旱季果树生长灌溉问题,村民们还建了“水柜”或水窖积水。这样历经20年不懈的奋斗,终于将几座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山。听了这段历史,再看看脚下长在石头夹缝田地里的桃树,颇让人动容!我相信每一个去那里参观并听到这段历史的游客,都会感动的!

   当然在村民艰苦奋斗的后面,也不乏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实际上在大岭山“万亩桃树林”的培育过程中,当地政府不仅给予积极鼓励,还适时予以引导乃至援助。修建了上山的路,借势举办“桃花节”,吸引游客,发展旅游。由此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我们未曾去村里,但在山坡上遇见一位村民在给果树培土,随便问了一下种桃树的收益,告知每年单是出售桃子一项,可获2-3万元收入;他说这还算少的,村里种植桃树最多的村民,年收入多达十几万元!   

(未完待续)

(2010-10-16日晨草就于恭城黄岭村,2010年10月17日晨改于阳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