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写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2020-08-31 20:28:34)分类: 教学设计 |
延寿县新华实验小学
【设计意图】
“学写观察日记”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习边观察边思考。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下学期接触过日记。学写“观察日记”重在通过仔细观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与第二学段习作目标“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十分契合。
【教学目标】
学习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整理观察日记,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卢铖笔下的雪、梅成了报春的使者,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叶圣陶爷爷通过细致的观察,凝练精粹的文学语言让我们发现了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法布尔三十年呕心沥血著成《昆虫记》让我们看到了蟋蟀住宅的全过程;比安基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燕子筑巢及孵蛋的情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所学到的观察方法来写一写连续观察的日记。
二、 感官互动、猜想事物
过渡:生活中我们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任何写作灵感都来源于生活,那么就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描述中猜猜它们是谁?
请听一种声音,猜一猜它是哪只小动物?接着我们来猜个字谜。同学们都吃过香蕉吧!请你回忆香蕉的味道。
同学们真棒!那你们刚才是如何快速地猜出这些事物的呢?对,就是靠我们的身体各种感官来分辨事物的特点,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嗅、用口尝、用手摸、用脑想。这些就是我们观察的法宝,再我们平时细心的观察的结果用小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加上时间和天气就是一篇观察日记。我们回顾观察日记的格式。先写标题,标题可有可无,位置居中。第二行写日期、星期几和天气。我们所观察的对象有很多,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一个过程,那我们平时观察最多的也就是动植物的描写啦,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习作,我们都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白兔》这篇文章为例,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猜测观察对象,对学生前期的观察进行了肯定,激发学生交流收获的兴趣。】
三、明确要求、确定观察对象
教材的第一部分, 以精读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阅读链接”《燕子窝》为例,告诉学生连续观察的重要性。
教材第二部分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列举了连续观察的对象。有植物种子的生长过程,树叶颜色在秋天的变化,还有月亮的变化,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材第三部分,对观察日记提也的具体要求。
三、 例文引路、导出方法。
观察记录是写日记的重要素材,我们要对素材进行加工,可以去掉或略写没有变化的部分,把自己感兴趣或事物变化大的地方作为日记的重点内容。老师把要求呈现到了大屏幕上,同学们来读一读。
接下来我们观看一个蚕宝宝成长的视频。书中的资料袋为我们提供了蚕宝宝成长过程的观察记录表,记录表记录了蚕宝宝不同时间的变化。
过渡:我们怎样把我们手中简洁、碎片化的观察记录变成内容丰富、形式规范的日记呢?
通过记录表里的内容我们整理出3篇养蚕日记。同学们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蚕宝宝的成长过程的。
随着时间的变化,它们的体长、颜色、食量都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的过程就是日记的重点内容,并且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观察。从期上看我们可以一天天的记录,也可以隔几天的记录,因为中间相同的过程可以省略不写,除了我们要恰当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们用上表示时间或关联词语把观察的过程衔接起来。加上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配上图片就是一篇完整的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再读观察记录,进行材料的选择,确定日记的重点。】
小结:我们以上如何写好连续观察的日记,可以用减、加、连、美的方法整理我们的日记。减一减。减什么?不写或者略写重复部分或没有明显变化的地方。加一加。加什么?把感兴趣的地方写具体。可以加上观察时的心情。连一连。可以把一个阶段的变化串联在一起写。美一美,附上图画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