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组解读

(2020-08-27 21:31:48)
分类: 研修成果

【单元导览】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有“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两个语文要素。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一次习作“写观察日记”和一个《语文园地》。教材的编排意在让学生体会观察日记的写法,引导学生学写观察日记。

《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都是古代七言绝句。《暮江吟》唐朝诗人李白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充分表达了他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题西林壁》道出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朴素而又重要的道理。《雪梅》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巧妙构思,从面到点的描绘,使读者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连续细致的观察描写也顺承了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

《蟋蟀的住宅》节选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看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全文通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称作“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拟人手法的使用,既逼真贴切地描绘出了蟋蟀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又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是通过讨论,唤醒学生的爱眼、护眼意识,提出并分享保护视力的具体建议,进行口语交际时。要指导学生能围绕指定话题与同学交流,小组讨论时音量要适当,避免干扰其他小组;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充,

习作《写观察日记》这篇习作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分阶段有序进行。第一阶段,结合《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选择观察对象,学习如何做观察记录,第二阶段,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连续观察,关注观察对象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这个阶段,也可让学生运用已学会的写日记的方法,在每次记录的基础上。完成一篇日记,第三阶段,根据单元习作要求整理观察记录或前期写的日记形成最终的观察日记,分享观察的乐趣。在前两个阶段中,教师可以利用晨读或课前的时间,引导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有针对性地进步指导。如观察时要调动多种感官,关注事物细微的变化,记录要尽量准确,鼓励附上照片或图片。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在“词句段运用”中,一是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通过“日积月累”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单元教学目标】

1.运用形声字规律、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骚”“逊”等22个生字,结合生活实际。采取组词,看图片等方式区别字音、理解字义,进行主动识字,通过字形结构分类观察、比较一类汉字的书写规律,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40个字,会写32个词语,端正书写姿势养成良好习惯。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想象到的景象。

3. 能通过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能留心周围事物,养成连续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习做好观察记录,能抄写表达准确形象的句子,

4.口语交际时,能围绕“为什么要爱护眼睛?”“怎样保护视力?”两方面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与交流的兴趣,小组讨论时,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干扰其他小组;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充。

5.习作教学,写观察日记,要求围绕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观察,需要分阶段有序进行,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6.通过“交流平台”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在“词句段运用”中,一方面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通过“日积月累”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单元整组教学建议】

一、注重单元整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统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语文要素从不同角度选编文章,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单元整组教学,就是要领会编者的意图,重在整体把握,从而进行有侧重点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以本单元为例,课文都与连续、细致观察有关,文章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事物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教学:

首先,进行单元导读,指导学生了解单元,指导学生浏览所有课文,初步了解单元主题——与连续、细致观察有关。

其次,进行精讲精练。抓住本单元重点课文的重点句段,如《爬山虎的脚》的第25自然段,《蟋蟀的住宅》的29自然段,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领悟单元主题连续、细致的观察。

第三,进行对比研读。引导学生比较单元课文的异同,领悟各自文本的语言风格,积累语言, 如同样是古诗,它们的表情达意却不同。《暮江吟》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第四,进行读写训练,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单元的表达方法,如《爬山虎的脚》一课的资料袋,学生仔细地观察事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第五,进行交流展示,鼓励学生的观察日记图文并茂,交流本单元的学习感受。

此外,创造性使用教材,既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也是语文学习的应然诉求。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围绕文本进行拓展和整合,从而凸显单元人文主题。如《爬山虎的脚》后面的资料袋学写观察日记文字记载或表格记录; 《蟋蟀的住宅》一课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称作“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拟人手法的使用,既逼真贴切地描绘出了蟋蟀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又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给作者带来的乐趣。鼓励学生学习拟人手法在习作中的运用。

二、把握语文要素逐渐上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整套统编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安排,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体系、各册、 各单元在安排语文要素时,充分考虑了承前启后的定位。本单元的教学,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顺承了三年级的“留心生活, 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

本单元的学习提升梯度在于,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还要注意事物发生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连续的观察,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两篇文章都着力于句子的准确性、形象性,而这都与作者细致的连续观察是分不开的。《爬山虎的脚》课后设计了资料袋,有图文,有表格,使学生初步学会了写观察记录,为后面的习作也奠定了基础、《蟋蟀的住宅》在连续观察的基础上,叉注重拟人化手法的使用,让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要通过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细致的观察。细致观察是连续观察的基础,是描写准确生动的前提,感受细致观察要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会,不能抽象地讲方法,要充分利用教材已有资源,加强整合,灵活学习。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篇章页上的导语和“交流平台”中的泡泡,明确表达和观察的紧密联系;课中,引导学生从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课后,利用“资料袋”“阅读链接”等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感受连续性观察。连续观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强调在观察积累中有所发现。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既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之所以能写得准确生动,是因为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知道作者是怎样进行连续观察的.还要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生活经验,在课外进行实地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感受事物的变化过程,体会观察的乐趣,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

第三,进行单元整合,提前做好习作准备.完成本单元的习作需要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写观察日记前,要提前布置学生围绕感兴趣的观察对象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指导学生运用“资料袋”中提供的两种观察记录形式进行记录:通过“阅读链接”体会观察日记的写法,并以此为范例,引导学生整理观察记录,学写观察日记,

【单元整组课时规划建议】

教学

内容

课时

安排

说明

 

 

 

 

 

古诗

三首

 

 

 

 

 

2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对庐山不同角度看的面貌不同,向人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铖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这里梅、雪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爬山虎的脚

 

2

《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对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蟋蟀的住宅

 

2

《蟋蟀的住宅》一文,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

 

口语

交际

 

 

1

能围绕“为什么要爱护眼睛?”“怎样保护视力”两方面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与交流的兴趣,小组讨论时,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干扰其他小组;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充。

 

习作

 

2

习作教学,写观察日记,要求围绕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观察,需要分阶段有序进行,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语文

园地

 

 

2

通过“交流平台”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在“词句段运用”中,一方面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通过日积月累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