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讲得相当不好。下面从我的理解来分析原因。
我的原因:
1.
不会讲探究性的实验。希望有一个探究的过程却讲不出集体参与的效果。这个环节原本是需要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深,而且很多内容自己讲出来并没有给学生机会参与,更没有精心设计问题来引导。
2.
很粗浅的提问。当时是随意点了一个自己认识的学生回答问题。原本希望学生能够从书上找出答案,谁知居然喊着站起来就哑了声。让气氛非常沉闷。
3.
自己多余的解释让学生摸不到边。我本意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我所讲的内容,没想到对实验原理实验思路等的解释太干巴巴,很没味道,让学生听后不知所云。从而导致现场气氛很冷。
反思:
1.
自己需要多做准备,把问题问到学生能回答的范围内。多学习别的老师设问方式。多思考、了解学生哪里知道,哪里需要提示。对于思维型问题需要设计提示,可以通过举例或者告知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提醒学生回答。
2.
还是需要多做准备,把自己所要表达的问题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表达不清干脆不讲。让学生自己看后提出问题一起讨论。
学生的问题:
1.
学生对生物学的现象和运用尚存兴趣,而对枯燥无味的理论很难接受,尤其是枯燥无味而且耗时长的内容。因此被突然问起,往往是从走神中猛然回来,而在错愕的状态。
2.
学生的基础知识很薄弱,而且并不习惯自己思考理顺知识点之间的来龙去脉,只会被动的接受。而在台上讲的内容很多不去记录不去理解马上又会忘记,这样的结果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很薄弱,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也很难抓取教师所讲的重难点,尤其是对那些经常走神的,更难集中注意力。
对策:
1.
对于那些思维和注意都跟不上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回答问题的机会,而且需要多鼓励,必要的时候骂醒他们。
2.
上课上到中途,要求学生打起精神用心学习,并且稍微对刚刚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他们感受一下自己真正听课之后与昏昏欲睡的不同效果。
3.
对于这样的学生,多提简单问题,三言两语能够解决的,不用拐弯抹角的问题最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