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丰草——庆祝丛文俊先生七十寿辰师生书法作品展(前言)

标签:
三惜草堂丛文俊丰草堂长林丰草题跋书法 |
分类: 展览面面观 |

业师丛文俊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研究、创作、教育于一身的书法大家、著名学者。先生先后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教育奖、艺术奖,并以其精深博洽的学识,严谨的治学风范,儒雅而独特的书法风格而饮誉当代书坛。

丛先生是当代中国书法史研究的开拓者与书法批评理论的构建者。丛先生的书法史研究主要体现在书史通论和断代、个案两个方面。书史通论涉及了整个书法史及各个时期的重大问题,诸如:书法史学与文化含义,规范正体、实用草体、装饰性书体的性质及用途,汉字书写的艺术化历程,隶书正体化与八分艺术化的区别,草书体书法艺术的自觉与“翰墨之道生焉”,魏晋出土文字遗迹的分类、性质与学术意义,魏晋士大夫书法风尚之真实状态,“兰亭论辨”与《兰亭》真伪,北魏崔卢二门楷法的传承与魏碑体的形成,历代书体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民间书法和非自觉书法问题,等等。这些涉及书法史上的重大关节和要害焦点,通过丛先生的挖掘、探讨、研究,不但给书法史增添了丰富、鲜活的内容,而且也为解读书法史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方式。丛先生在先秦书法史断代研究及一系列个案研究中,借助于对先秦史、古文字的优势,厚积薄发,独辟蹊径,填补了先秦书法史研究中的空白,确立了先秦书法史的框架,理清了先秦书法史的发展脉络,全面而科学的总结阐释了先秦书法的演变发展规律及不同地域、不同书体特征的某些现象与要害问题,其研究方法可谓当代书法史研究的一种范式。丛先生在书学理论方面亦有诸多建树,尤其体现在书法批评词语及词群谱系的发掘、探讨与阐释,以及对古代书法批评方法诸多类型的概括总结与要义揭示上,也为当代书法批评理论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概而言之,丛先生的书法研究建立在历史学、哲学、美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学科中,具有宏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思维活力,独到的眼光与视角,巧妙而理性的抽绎问题的方法,体现出“尽精微而致广大”的学术气象。先生的书法研究往往从具体的书法现象和文本体裁出发,对其潜在的书法内涵和文化意义进行深入的阐释,从而表现出其独立的文化关怀和理想取向。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结论,无不充斥在其书法史学、书法理论以及书法技法、书法教育等一百六十余篇论文和十数部专著中,构成了当代书学研究较为完整的体系,也代表了当代书法学者的研究高度。以丛先生的众多成果和在当代书坛产生的影响而论,当代中国书坛学术研究上开宗立派的“丛学”已经形成,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完善和明晰,而其学术意义亦会愈加凸显。



丛先生不仅是我们的学术艺术导师,也是我们的人生导师,更是我们在书法艺术与学术探索之路上赖以进取的精神引领。我们丛门弟子定会自励自强、凝心聚力,弘扬先生之学术思想与艺术精神,为新时代书法事业的发展与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长林丰草——庆祝丛文俊先生七十寿辰师生书法作品展将于12月16日上午10:30分在北京杏坛美术馆开幕
◆以下皆为三惜草堂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