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惜草堂
三惜草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16
  • 关注人气:2,7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生法师极品吉语对联五件(附拙文论道生书法)

(2016-12-11 21:20:59)
标签:

道生法师

普陀山

戒忍

妙善

三惜草堂

分类: 草堂新藏品
道生法师极品吉语对联五件(附拙文论道生书法)   (三惜草堂藏品:道生法师 “竹影 月穿联” 尺寸:34cm×136cm×2
道生法师极品吉语对联五件(附拙文论道生书法)    (三惜草堂藏品:道生法师 “与有 从无联” 尺寸:34cm×136cm×2)
道生法师极品吉语对联五件(附拙文论道生书法)     (三惜草堂藏品:道生法师 “东来 南进联” 尺寸:34cm×136×2)
道生法师极品吉语对联五件(附拙文论道生书法)   (三惜草堂藏品:道生法师 “不经 怎得联” 尺寸:34cm×136cm×2)
道生法师极品吉语对联五件(附拙文论道生书法)  (三惜草堂藏品:道生法师 “天龙 日夜联” 尺寸:34cm×100cm×2)

作者简介:道生法师,俗姓裘,名干和,1922年6月3日(农历壬戌年五月初八)出生于浙江舟山的一个渔民家庭,是兄弟三人中最小的一位。1931年10月,于普陀山白象庵礼了空为师,剃度出家;1932年2月,就读于普陀山化雨小学;1934年5月,于普陀山法雨寺受俱足戒,戒和尚是杲老和尚:1935年,离开白象庵,到佛顶山慧济寺参学;1937年,前往宁波天童寺参学;1942年,回普陀山法雨寺,任副寺,知客;1945年,再度前往宁波天童参学,并开始了追随静瓘老法师听经闻法的时期。在这三年多时间,他在弘法团任维那,“鍑小座”多次,听讲《妙法莲华经》两次;1948年,回普陀山普济寺任知客;1949年,再次前往宁波天童寺参学;1950年,入住浙江慈溪五磊寺,任知客等职;1952年,追随绩可老法师继续听经闻法。前往上海再次听闻《妙法莲华经》;1953年,回五磊寺;1979年6月至今,回普陀山普济寺任维纳、知客、监院等职,协助妙善老和尚、戒忍大和尚,为普陀山佛教事业的兴旺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曾被选为文革后普陀山佛协历届副会长,浙江省佛协常务理事、舟山市人大代表,现为普陀山佛协会议委员会主席,普陀山全山首座。道生长老走的是“诵持《妙法莲华经》,得六根清净”成佛之大道。

道生长老:以和为尚 翰墨传香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这诗句说的就是南海普陀山。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而在普陀山还有一位被称为“普陀山之宝!僧宝中的宝中之宝!”的高僧,他就是92岁的普陀山佛协谘议委员会主席、普陀山全山首座道生长老。

道生长老自幼在普陀山出家,在普陀山读书、受戒,先后担任过副寺、维那、知客、监院等列职,是普陀山佛协历届副会长,浙江省佛协常务理事、舟山市人大代表,是全山僧众尊敬的耆德尊宿。他终生受持《妙法莲华经》,每日读诵,不论寒暑,从不间断,即使“文革”期间,在无人时仍坚持默诵。七十多年风雨无阻,七十多年始终不渝,七十多年坚持不懈,造就了其一流的僧格,一流的道行,一流的慈悲心肠。道老多才多艺,梵呗唱念没人能比,其书法在当今佛教界也是一流的,曾多次举办书法展,他的书法集出版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为其题词:“以和为尚,翰墨传香。”

《华严经》云:“心如画工师,能画诸世间”。 受持修习经典有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等十种方法,称为 “十法行”。经中说,行此十法能远离魔害,得天龙护卫,不久当得菩提,而书写在十法行中居首位。书法作为佛法的载体,是历代高僧大德们的必修课,书法史上也镌刻着智永、弘一、赵朴初等高僧大德们的名字。道老常年以读诵《法华经》为日课,以书法与善信士女广结善缘,墨宝遍布海内外。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普济禅寺方丈道慈法师撰文评价道老的书法曾写到:

   长老写字不假造作,信手拈来,任运自如,力如静水深流,透着古韵禅风。有后学赞叹长老的书法,他说自己只会写“呆驼字”。其实,长老的字,恰如其人,清秀俊逸具道风仙骨;恰如其道,自在无碍如云中白鹤;恰如其品,淡雅朴实似古井无波;恰如其德,正清和雅乃人中麟凤,形体笔画之间流露着高尚的人格与宁静的心境。长老诵经写经,得书法三昧,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生活怡然自在,受众人尊敬,慈悲喜舍,健康长寿。

我没去过普陀,也无缘得拜高山。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关注道老的书法,陆续请他老人家写了多件作品,皆为励志吉语,如:“行端表正”、“情通理顺”、“斯文在兹”、“善终如始”、“家和万事兴”等,道老也题赐“三惜草堂”匾额。随着物质高度文明,科学快速发展,一些人的心也开始浮躁。面对浮躁无聊的生活,以佛法荡涤俗尘,以书法怡情养性,以圣人言教来策励人生,显得弥足珍贵。更为难得的是,我还有幸收藏了多件道老近年所书小楷“般诺波罗蜜多心经”。蝇头小楷,笔笔精到,绝难看出竟出自一位九十高龄的高僧之手。中国佛教协会原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原会长戒忍法师称道老为“本山之宝!僧宝中的宝中之宝!”那么我也可以说九十道老所书“心经”为“墨海至宝!墨宝中的宝中之宝!”

我曾把道生长老的书法高悬于书斋,朝夕相对,这是我品味书法的笨办法。道老的书法,没有明显的师承,书写采用从左至右的当代书写方式。先生晚年多以羊毫写大字,取羊毫的丰腴滋润来写碑的劲峭刚悍与帖丰茂清劲的风采,气脉相承、顾盼有情,秀雅纵逸,清新空灵,深具禅味。朋友在请道老挥毫时,拍了多张照片。镜头中的道老白发皓首,虽然落纸的笔姿显得温婉和淡,然而,细细体味,却觉得其中含蕴万殊,似乎有一种静穆、冲和、含蕴之势,书卷之气韵沁人心脾。疏朗的气韵,给人以轻松妥贴的美感享受,如弘一之恬淡、佛祖之容若,令人肃然起敬。

  细品道老的法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明”与“净”。这种法书不适合挂在大款、权贵的豪宅中,而最适合挂在普通人的家中,每每忙碌之余,夜深之时,燃香煮茗,静品道老墨迹,心静神闲,有所彻悟……在纷繁的生活中慰藉心灵的疲惫,在喧嚣的尘世享受内心的宁静。人生至乐,夫复何求?

道老今年已92岁高龄了,依然耳聪目明,身手敏捷,勤勉精进。仍在日日挥毫,只要有人喜欢,他老人家的笔就不会停顿,一件件似若无意而一片神行的书法作品在世间传递,传递着艺术,更传递着道老的大善、大爱……

 

 

                                                 201371823王宝林于三惜草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