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戾军跋刘廼中《平安钟赋》行书卷(附隶书八条屏)

标签:
刘廼中韩戾军平安钟赋散如三惜草堂 |
分类: 草堂新藏品 |
《平安钟赋》是刘廼中先生晚年代表作,我见过的有篆书、隶书多件,我的藏品中就有一件隶书八条屏(全图附后),那是先生应某博物馆之邀精心创作的精品,后来博物馆变卦,有幸入藏三惜草堂名家书画馆。而这件行书残卷则是我偶然间得于市肆。说它是残卷,因为他没有属款。但就全卷看,气息连贯,一气呵成,是刘老晚年的行书精品。为什么先生没有属款,我的猜测是:先生计划写的是一个八尺手卷,而全文写完后尚不足五平尺,如果在前些年,先生会信笔挥洒,拈毫作跋,书满余纸。但是,晚年的刘老,眼疾加重,去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看书写字都受到影响,从此很少再写小字跋语。所以只好放弃斯卷。
我处理这类藏品的办法就是请人题跋,根据该卷特点,我想到了韩戾军先生。韩戾军先生题跋如下:
此汉宽先生书《平安钟赋》,未竟以不称意作罢。三惜草堂主人王宝林君,向重先生法书,极意挽留,什袭珍藏,乃使先生零缣剩墨永存人间,诚难能可贵也。展读此卷,先生挥运之状犹在目前,而先生之音容笑貌亦历历在目耳。
丙申酷热中,后学戾军拜观。
附:平安钟声远 祈祷万民安——从刘廼中先生“平安钟赋”说起
每一个艺术家都有作为自己艺术符号的作品,称之为“代表作”。就拿吉林的书法家来说,金意庵先生的代表作是“松花江放船歌”,而刘廼中先生的代表作则当属“平安钟赋”。
旷观亭建于北山西峰上,一层六角亭,木质结构。很多老照片中都可以看到其当时的样子。亭上横匾出自著名书法家、天津“书法八大家”之首华世奎之手,“天津劝业场”巨幅匾额就是他题写的。亭子尚有楹联一副:“登高望远四面云山千家烟树,听啸临风一川星月万里江山。”北山八景之一“旷亭日出”便是指清晨在旷观亭上,观赏红日东升晨曦万道。1964年,旷观亭在原址重修扩建为二层建筑。记得当年节假日去逛北山和揽月亭是必到的景点。那时,亭上有望远镜,可以登高望远,一览吉林城美景。有人描写凭栏远眺的场景:“小白山虎卧西南;朱雀山隔山隐现;龙潭山逶迤江东;玄天岭绵亘于北面;大江东流北折,澄净如练。俯瞰全城,高楼幢幢,鳞次栉比,林荫道路,蛛丝有序。山光水色,江城美景,尽收眼底,不愧旷观之称。”
铸钟之初,市政府恭请德高望重的刘廼中先生为之作赋,铸于平安钟楼之上,先生欣然应允。刘廼中先生出生于新旧文化交接时代,国学根基雄厚,诗情才学秉承启功先生的风格,诗词文赋深入浅出、字句平和、一韵到底、气势磅礴。《平安钟赋》内涵丰富、文辞优美、气韵流畅、寓意深远,展现了吉林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该作也成为刘廼中先生文学才华典型的体现。先生以擅长的隶书书之,铸在平安钟上。
吉林北山,西峰之巅,耸然而高者,鐘楼在焉。承长白之馀脉 ,延松江之巨川。傲踞中轴,扼城关之枢纽;仰戴北辰,得政德之勤宣。鐘体之重,三六又五,鐘文饰卉,廿四嘉莲。九肋绕身,稳守员之屡易;四龙生水,抑船厂之烽烟。铸平安于其上,附簴栒而高悬。其为楼也,环方以圆。近取诸地,远象於天。纳辉煌於堂宇,覆袤土於无边。亦寓意於学养,喻行方而智圆。既登崇阶,视界顿宽;春水涨绿,夏柳萦牵,秋枫浴赤,冬雪盘旋。夜则素娥朗照,昼则气象万千。已而巨鐘在顶,鐘杵及肩。奋双臂以击响,声喤喤而绵延。被吉祥於斯土,兆万民之平安。佑江城以长祜,终今古而无端!
这座钟楼是由吉林市三位当红的民营企业家捐建的。据传,该楼的建设还有一个民间说法:前些年,吉林市每年都有一场大的火灾,如“钟百商厦大火”“吉化爆炸”等,一位市长调离,一位副市长自杀。有人说北山原有祈福的建筑,后来被毁,于是建议拆毁“旷观亭”,建“平安钟楼”,铸“平安钟”,以祈祷平安。领导有想法,就有人掏钱。可这平安钟并没镇住火灾,就在撰写此文时,吉林市江北一农药厂发生爆炸起火,还在扑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