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更上层楼——寄语陆研

(2016-03-20 00:38:38)
标签:

陆研

魏明伦

刘廼中

白砥

三惜草堂

分类: 翰墨因缘

更上层楼——寄语陆研去年底,三惜草堂名家书画馆搬来一位邻居,热情而亲切。他是我的永吉老乡,青年书法家陆研。更上层楼——寄语陆研

       (陆研 题 “三惜草堂” 尺寸:136cm×34cm)

陆研是个勤奋的人,每次去馆里,都看到他案头堆满近期的习作,据说他经常每天书写10个小时以上,不日就挂满了书画城楼上楼下。琳琅满目,不由你不看,不由你不关注,不由你不喜欢,不由你不思考,不由你不刮目相看。他在书法圈是有名的拼命三郎,用纸多,用时多,用印多,单是印章就有五百多方,比号称“三百石印富翁”的齐白石还富有。读《潘天寿传》,得知潘先生经常日书或日画一刀纸(宣纸或当时产的“土纸”),当代书法家王友谊、白砥等亦有此等经历。聪明人竟下此笨功夫,取得显赫成就自在情理之中。更上层楼——寄语陆研

       (三惜草堂藏品:陆研 “心经” 尺寸:134cm×23cm)

 陆研在江城书坛是个传奇,无门无派,无师自通,出道虽短,却屡获殊荣。12年前辞去公职后,开始涉猎书法,一天早晨,见几个书法老师挥毫准备展览作品。一时技痒,拿起毛笔也跟着涂抹,一起寄出参加一个有中国书协参与主办的展览,结果,老师们的作品落选了,陆研的作品入选。从那时起,一发不可收,陆续有作品入选国内各地的展览一百余次,平均每月一次。书法成了他谋生的手段。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也是全身心投入书法的动力。更上层楼——寄语陆研

 陆研的书法之路是一个特例,他学书没有象多数人那样从楷书入,也没有象少数人那样从篆隶入,而是从行草入。《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古诗四帖》《书谱》及东坡尺牍、赵孟頫尺牍等,一路从经典走来,竟也收获颇丰。我不写字,但我常常作这样思考:世人学书都讲师承,但哪个老师不是从古人处学的本领。老师教的只是学习方法而已。刘廼中先生曾告诉我,他最反对学生学自己。他说,“我们学古人,最多学七成便是上乘;学生学我,最多学七成也是上乘;七七四十九,你还不如直接去学古人了。”这话我和陆研说过,他高度认同。他也就是这样“独持己见,一意孤行”(徐悲鸿语),以行草书连续入选大展,成为江城书法界唯一以草书攻破中国书协大门的青年书法家。实践证明,艺术不怕有些人看不懂,也不怕不被某些人认可,怕只怕你的东西没有品位,怕只怕你走的路子是对的但不敢坚持到底,怕只怕你不善变,不能不断提升自己。更上层楼——寄语陆研

  (三惜草堂藏品:陆研 “和南复书卷” 尺寸:160cm×23cm)

陆研有着极强的临帖能力,临啥象啥,而且能进能出,临出体会。戏剧鬼才魏明伦说搞艺术要“独立思考,独家发现,独特表达”,这太重要了,这“三独”就是强调艺术创作要有个性风格。陆研在创作中力求每一件作品均在自己的共性中仍然有鲜明的个性,也就是说,每一件作品都有迥异的差别,又都十分感人。这在他入展的不同作品中都能找出佐证。他说,我们学习书法,不把古人的东西领悟透,凭空去创造,也不可能。只有领会古法,融通古法,才有可能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只有善于嫁接,敢于整合,才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天地,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所以我们在欣赏陆研书法时,似乎总能看到意想不到的东西,哪是王?哪是苏?哪是米?哪是赵?都是,又都不是。正所谓:管他南宗与北宗,我以我笔写我胸。千载名家生花笔,逐一收来笔底融。更上层楼——寄语陆研更上层楼——寄语陆研

    (三惜草堂藏品:陆研 “临帖卷一” 尺寸:220cm×23cm)

陆研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书法家,深谙现代书法之道。他在谈到自己的入展诀窍时曾说,在当代,用毛笔写字实用价值不大,主要是审美价值,书法已成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品类。所以我们每个人拿毛笔写字就是当作品去创作。它要挂在墙上,要挂在展厅里,要被收藏、被审美,所以现代书家必须讲究形式,改变单一的古旧的形式。如果作品样式弄的都一样,那么评委面对几万件作品时,看都看烦了。我们要想方设法把古人的那些不经意间的东西进行放大,并充分运用,合理的整合。所以仿古、做旧、拼贴、划线、打格等各种手段我都用过,当然会抓住评委的眼球。他说,创作一件好的作品至少应具备三个因素:一是将到位的技法镕铸其中;二是将饱满的激情贯穿始终;三是从形式设计到神韵表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实际上就是大家常说的功、情和趣的问题,在这三个字上,功须精,性须真,趣须独。要达到这个目的,功要磨炼,性要修炼,趣要训练。更上层楼——寄语陆研

更上层楼——寄语陆研

    (三惜草堂藏品:陆研 “临帖卷二” 尺寸:220cm×23cm)

陆研今年46岁,他之于书法,有自己的既定目标。他不赞成每个人学书法都把目标定在要成为大家,要作品传世。他赞同吴冠中的一句话,成为“大家”要有天赋、勤奋、功力、机遇,甚至还有磨难。有些人就是不能看清自己,才会“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陆研的人生目标明确,并为之奋斗。他在微信中建立了一个“传统的书者——中国书协国展精英群”,有广阔的人脉;他有自己的书法工作室,有自己的书法学校,有稳定的收入;他的作品雅俗共赏,有固定的收藏群体。用书法改变生活,是他的人生目标。许多人也这么想,但不敢说。陆研说了,是条汉子。

一位老先生曾对我说,一个人追求至极要达到“四个好”——在圈内有个好人缘,在外界有个好名声,在经济上有个好收入,在历史上有个好位置。陆研说:前三个我做到了,第四个我不强求。

 

                                     2016320030分王宝林于三惜草堂

 

更上层楼——寄语陆研

更上层楼——寄语陆研

更上层楼——寄语陆研

更上层楼——寄语陆研

更上层楼——寄语陆研更上层楼——寄语陆研更上层楼——寄语陆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