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经典:金意庵先生“隶书观沧海”(附局部清晰图)

标签:
金意庵丛文俊观沧海曹操三惜草堂 |
分类: 盘点馆藏经典 |
许多书画家都喜欢这个题材,我的藏品中也有多件,因为它是表现主人胸襟的诗句。译成白话文就是: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印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意庵先生的隶书,初学《张迁》、《石门》,取其古拙豪放,晚年或参酌简帛,或涵纳伊汀洲,不仅奇崛恣肆,更能拙中寓巧,变化多端,敢于创意而不失绳度,险奇中求平实,灵秀中出深厚,深受世人推崇。
丛文俊先生曾在我收藏的金老墨宝上题跋曰:“先生隶宗汉碑,而用笔兼乎清贤,晚岁乃不拘一格。取于简牍者,参差雄拔,谨传碑意者,方正闲雅,而笔力沉潜,若不经意,似万岁枯藤,不为修饰,老趣天成。此境界要在无心,能在平淡,倘故意作衰年变法之老态,即不免流于下乘矣。”
我收藏的金老隶书有多件,以此件最为精美。今与朋友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