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林寺与达摩面壁(附曹小钦新作《达摩面壁图》)

(2015-08-13 10:50:55)
标签:

曹小钦

达摩面壁图

少林寺

释永信

三惜草堂

分类: 草堂夜话

少林寺与达摩面壁(附曹小钦新作《达摩面壁图》)近来,因为名僧释永信的那些糗事,千年古刹少林寺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小时候知道少林寺是李连杰演的电影,喜欢那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觉得少林寺的出名与13棍僧救唐王有关。后来喜欢书画,更熟悉的则是达摩面壁的故事。三惜草堂近藏 曹小钦先生所绘《达摩面壁图》(尺寸:68cm×136cm)即为一例。小钦先生跋曰:

菩提达摩者,南天竺人。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中国禅宗初祖,佛传禅宗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到广州,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郡城洛阳。后驻少林寺,面壁九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小钦沐手,恭写于北京。

少林寺与达摩面壁(附曹小钦新作《达摩面壁图》)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由于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菩提达摩(英文:Bodhidharma,又称:菩提达磨),意译为觉法,是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少林寺与达摩面壁(附曹小钦新作《达摩面壁图》)

嵩山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约3米,深约有5米。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洞前有一块紧凑的小草坪,周围浓荫蔽日,不见天空。真是:“此地无盛夏,空山听鸟鸣”。达摩来到这里,就把这个天然石洞作为他修性坐禅的地方。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入定后,洞内静若无人,飞鸟竟要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来。什么叫做“入定”呢? “入定”是指坐禅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恶念、邪念、难念,外界的一切,对他都没有干扰,这是形容高僧修禅的高度造诣。“开定”后,他就站起身来,活动一下四肢,锻炼一下身体,待倦怠恢复后继续坐禅。那时达摩的生活内容是:“上班坐禅,困倦打拳,饥饿吃饭”。就这样,入定,开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面壁了9年,后来成为佛教史上的美谈。达摩在石洞里面壁9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他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为“达摩面壁洞”。始至今日,遗址犹存。达摩面壁9年的事迹,为历代人民所敬佩。寺僧们将影石开凿下来,放在寺内,瞻礼供养。明万历年间,人们在面壁洞外边建立了一座双柱单孔的石碑坊,前额刻“默玄处”,后额刻“东来肇迹”。

历史上还流传下来不少关于达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户晓、为人乐道的有: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都表达了后人对达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而这些对僧人的敬仰,在今天的少林寺已经是荡然无存了。奈何!

 

                                             2015年8月12日夜于三惜草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