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挥毫神韵  独树奇葩——怀念临邛书法名家杨玉光先生

(2014-08-20 23:22:13)
标签:

杨玉光

邛崃

卓文君

尧文藻

三惜草堂

分类: 翰墨因缘

挥毫神韵 <wbr> <wbr>独树奇葩——怀念临邛书法名家杨玉光先生收藏书法30年,我最大的体会是不能只看名气与官职,也别管他住首都还是住乡下,写的好就行。在我的藏品中,有两件老先生的草书精品,他们都住在县城,一位是安徽寿县的司徒越先生,一位是四川邛崃的杨玉光先生。

我开始收藏书法之初,书法资料少得可怜,就经常去书店蹭书看。1988年的一天,我在吉林市古籍书店见到一本四川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诗词五体书》,作者是一位从未听过的书法家——杨玉光,去信咨询该书的责任编辑,方知作者是四川邛崃县的一位老先生,我按照编辑提供的地址飞鸿求书,不久,收到了67岁的杨老题赐的墨宝。一幅四尺整纸草书作品,写的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千古名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品通篇既有颠张醉素的遗韵,又融会个人性情。作者用鸡毫,将篆隶笔意、北碑意趣巧妙揉在一起,浓淡枯润一任自然,整幅出新出彩出神韵。

杨玉光,字德辉,号千一,1921生于邛崃。邛崃古称临邛,距成都市区75公里,系西汉著名才女卓文君的故里,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杨老自幼爱好书法,邛崃名士魏尧西有文字记载:“癸未冬,邛崃书画界于文君井公园成立‘邛崃书画研究会’。到会者约二十余人,会由张开阳主持,与会者计有李高梧、乐凤鸣、熊方舟、彭洪鼐、周本勤、孙得名、徐维笏、李玉书、杨玉光、张寿和等。”“癸未冬”即1943年冬,杨玉光先生时年22岁,已成为当时临邛书画界的新生力量的代表。

杨玉光先生的老师是内江才子尧文藻先生。尧文藻(18961988)四川内江人,北京艺专毕业。曾任内江女师校长,岷江大学教授,1953年入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在尧先生的指教下,杨玉光先生临池不辍,打下了深厚根基。他的一位老友回忆说,每次去先生家,总看见杨先生在屋檐下沙盘上练习写字。但见一张1.2米左右的方桌上放置一个木制沙盘,杨先生微微收俯,右臂长伸成内抱式,微蹲马步,腕悬一长铜管,运笔划沙,对贴练习,终日不辍。杨玉光先生作书用鸡毫,有一次,他的小孙子见书桌上的鸡毫毛笔好玩,拿来打火机,将笔毛烧成一团黑头,气得先生一夜未睡,发誓三个月不写字。幸亏一位学生家长开车陪他去成都“诗婢家”重新购买一支,先生才转怒为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邛崃成立了临邛书画院,从1983年起,书画院每年都在文君井公园举办“暑期书画培训班”,杨玉光先生受聘教授书法。他授课严格,点评讲解、批改作业样样较真。他常说:“学书,首先要学做人,其次要多读圣贤之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多读书了,人的气质才能变化,写字方能有所长进。学书非是一般人所识:只知道死临碑贴,瞎下功夫,不知修身养行的重要性。自古以来,真正在书法上有所成就的皆是:品优学富,加之路子正,方法对。‘功夫在诗外’。”先生当年言传身教的众多弟子,如今已成为临邛书画界的中坚。

杨玉光先生书擅四体,尤精草书,晚年书艺日臻精妙,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多年前,我在举办收藏展时,杨老这件书法曾得到一位大名家的高度评价,我其原因,答曰:“草书易放难收。功浅之人不能得其骨,胆小之人不能得其神,学浅之人不得其韵,非曾经沧桑之人不能得其势。杨先生书法苍劲沉雄,古朴天真,虽纵横捭阖,却暗藏收敛之势。此等境界,唯有胆有识之士方能领悟。”后来有人告诉我,杨先生作草书一般先小酌一二两“崃二”(当地的地产酒),在微醉之间激情迸发时,“挥毫落纸如云烟”。

已故临邛女诗人周澹秋先生曾有诗词数首评价杨玉光先生书法,公允而精辟,兹录两首:

书法现才华,中外人夸。银钩铁画舞龙蛇,颜柳苏张玉逸少,熔汇升华。

风格自成家,真草俱佳。兴来泼墨任横斜,一片天机饶雅趣,独树奇葩。(浪淘沙•贺杨玉光在邛崃书展)

笔舞龙蛇追汉晋,蜚声中外名扬。临邛书苑喜洋洋,春风吹玉轴,粉纸盖金章。

幅幅生辉皆挺秀,奇雄潇洒琳琅。挥毫神韵志昂杨,直追玉逸少,张旭不轻狂。(临江仙•祝杨玉光老师书画展)

杨玉光先生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晚年专研书法,日臻妙境,受到相关方面关注。1987年,四川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他的《唐宋诗词五体书》,面对全国发行。那时出书是件非常严肃的事儿,不是有钱的阿猫阿狗都能出的,要经过严格的编审,当时四川出版书法专著的书法家更是寥若晨星。可惜的是,先生没能迎来书法艺术的艳阳天,1992年病逝,享年72岁。

令人欣慰的是,家乡人没有忘记这位乡贤。今年初,杨玉光书法作品集《千一墨韵》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邛崃文化界人士阎大树等人收集的杨玉光先生书法200余幅,生动展示了杨玉光先生五体书法的神韵。我没见过先生,也没去过邛崃,只有根据资料写下这些肤浅的文字,纪念与先生的翰墨之缘,也表达对这位没入选过国展、也没加入中国书协的非著名书法家的怀念与敬仰。

 

                                          2014年8月1623时于三惜草堂

挥毫神韵 <wbr> <wbr>独树奇葩——怀念临邛书法名家杨玉光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